警惕抑郁症早期五大征兆 病耻感是低就诊率主因

心理健康 87 0

警惕抑郁症早期五大征兆 病耻感是低就诊率主因

警惕抑郁症早期五大征兆 病耻感是低就诊率主因

警惕抑郁症早期五大征兆 病耻感是低就诊率主因

据新华社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分析82个国家和地区的27.5万余名年龄介于12岁至17岁的青少年数据后发现,9%的青少年有过焦虑,14%有过自杀想法,而其中又以缺乏父母和同龄人支持的青少年出现焦虑和自杀倾向的比例较高。

由北京安定医院牵头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10月发布,历经近9年的研究,对全国73000多名6~16岁少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焦虑障碍占4.7%,重性抑郁障碍占2.0%。而《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就已经指出,3000万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抑郁、焦虑、强迫、厌学、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困扰。

但是,目前抑郁症患者的识别率不到20%,校园暴力、来自家庭的压力等或是起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造成低就诊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病耻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叶月幽从事儿童心理咨询6年了,她接触到的个案中不乏出现自残、自伤行为的学生。她表示,一个孩子在发展到自伤、自杀之前,往往会经历长时间的犹豫和试探,会出现反常的情绪或行为,然而孩子大部分的求救信号容易被忽视。

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生长环境,作为他们身边的成年人,父母和老师应当担起责任,共同关注和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不是内向、矫情、心情低落,它更像是一场大脑的“重感冒”。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两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会把大脑变成什么样子?

A 前额叶

占大脑25%的额叶区负责行为的计划和策略,抑郁症首先会从这里布下阴影:

1、脑部CT图像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脑区呈现不同程度的破损。

2、大脑血流紊乱、代谢减弱、前额叶皮质的执行力和注意力注意瘫痪;

3、抑郁症患者会看不到生活的方向,陷入思维的死胡同,无法破壁,也无法自洽。

B 杏仁核

内含有多种神经化学递质集合着人体最丰富的情感变化,其中血清素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当血清素被压制,抑郁患者就将陷入低沉的漩涡。

他们会盯着一把刀,思索很久,如何在手臂上切割。

或是将安眠药一粒粒攒好,然后计划哪天一口吞掉。

C 海马环路

从海马体经过的丘脑前核的神经网路被称为海马环路,抑郁症会损伤脑白质纤维,在环路上留下伤口,破败不堪的断桥,阻断了抑郁者的情感传递。

这时,身边人的一丝不耐烦,都会被他们捕捉,陷入更深的绝望与自卑。

在成功篡改大脑的正常程序后,抑郁者就几乎任由抑郁症的摆布。他们感到失落与焦虑、彻夜难眠,有时他们的症状会间歇性好转,却又在接踵而至的悲观中再次跌入谷底。这便是抑郁症甚至被称为“心灵之癌”的原因。

如何识别抑郁症?

抑郁症已是生活中的常见病

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

抑郁症防治重点人群: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

低就诊率:病耻感、不好意思看病

低诊断率:很多抑郁症患者的识别率不到20%

抑郁症早期五大征兆,你需要了解这些

如果有以下五点,且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正常生活、工作、学习还有社会交往都受到明显影响,建议到精神心理的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进行就诊。

◎一段时间总也高兴不起来。这种忧伤不只表现在表情上,也可能表现在动作和姿态上。

◎可能会体现出对社会交往的厌倦、冷淡,对周围的食物都开始失去兴趣。

◎认知功能受到损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创造性下降。

◎伴有一些没有明确原因的长期失眠或嗜睡,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身体总觉得很疲倦。

◎经常性出现头痛、头晕、腹痛、恶心等症状,但又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患抑郁症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校园暴力是导致抑郁的原因之一,其次,来自家庭的压力等环境影响在起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应该是抑郁症患者的港湾,但是家庭很多时候会给抑郁症患者二次伤害,因为很多抑郁症患者鼓足勇气对家庭成员坦白自己的病症时,家庭会表现得不理解,甚至是反感。

抑郁症能治好吗?

70%-80%的抑郁症可以治好或改善,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不要自己乱吃药。父母家人应监督帮助孩子服药。药物都有一些副作用及个别的药源性危险,但是严重程度的抑郁症,还有涉及到自身危险行为的,都是需要服药的。多数抗抑郁药2~4周才会起效,所以务必坚持。通常在6~12个月后减量,直到停药。

不易被察觉!识别两种特殊类型的抑郁症

微笑型抑郁:内心深处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喜悦,不等于“不会笑”。一些患者在社会交往中,可能会有礼节性微笑,一些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谈笑风生,让人很难把他与抑郁症联系起来。

隐匿性抑郁:觉得自己有躯体疾病,反复去综合医院就诊,实际上存在抑郁症状。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抑郁症?

学会管理情绪:通过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自我安慰来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寻找新的情绪出口:反复的压力容易造成抑郁的风险;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擅于与人沟通,理解、帮助别人也是快乐自己;运动缓解紧张情绪:每天至少有半小时到5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缓解情绪、减少紧张。

父母该怎么做?

父母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叶月幽表示,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出现心理问题时是否会求助,取决于他和周围的成年人关系如何。如果孩子足够信任父母,有些话题是可以直接聊的。比如可以问孩子,你们学校有没有同学出现压力大的情况?你们要是考试没考好的话,会怎么办呢?压力大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事情来缓解压力?甚至可以聊聊死亡的话题,如果学校出现有自杀或者自伤行为的例子,父母与其捂住孩子的眼睛不让他看,不如跟他探讨一下,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行为的呢?好的父母能及时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减压。

父母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能够跟孩子平等地聊天、交心。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交朋友、减少孤独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叶月幽:孩子大部分求救信号 容易被忽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叶月幽接触的个案中不乏出现自残、自伤行为的学生,她表示,孩子大部分的求救信号易被忽视。

高中生小亮:

妈妈一个星期都没看到我手腕上的伤口

小亮的两条胳膊上,从手腕到手肘,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刀痕,有的已经结痂,有的明显是新伤,还在渗血。小亮说:“只有疼的时候,我才能感觉自己还活着。每天晚上,妈妈都会监督我练一个小时小提琴,可是过了整整一个星期,她都没有看到我手腕上的那道伤口。”经过评估和观察,小亮的行为属于非自杀性自伤。自杀是想要结束生命,而自伤是在求助,他想让他的痛苦被看到。现在小亮需要服药治疗,因为症状严重,他休学了。

为什么极度厌学?

老师经常当众羞辱他,他感到非常难堪

有的学生在学校目睹同学被殴打,或被老师处罚,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校园霸凌,也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

有一个孩子有段时间极度厌学,他说,学校的一个老师喜欢骂人,经常当众羞辱他,无论父母怎么和老师沟通,都没能改变这个局面,因此他感到非常难堪、受伤。后来,父母帮他办了转学,之后半个月他就好转了,也愿意上学和写作业了。

高中生小梦:

父母想把我培养成第二代精英,又怎样?

抑郁的孩子,可能情绪起伏很大,有时候低落消沉,有时候又易怒、易激动、易“爆炸”,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批孩子还有个共同点:会过早地思考一些哲学问题。过早地开始思考,我活着是为什么,学习是为什么。小梦就是一个典型。她来自一所拔尖高中,只读了半学期就休学了。小梦的妈妈曾在海外留学,有份体面的工作。“我知道,父母想把我培养成第二代精英,可是之后又怎么样呢?”一个很好的孩子,陷入了一种虚无。

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陈默老师说过,如果孩子只在网上与人交流,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朋友,则很容易陷入虚无。家长和学校要引导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成就感、价值感、意义感和乐趣以及和现实中的人进行连接。

A06-09版 统筹:黄亚岚 易福红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吴斌

标签: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