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不会再抑郁、焦虑了,因为我学会了控制情绪的方法

心理健康 122 0

此生不会再抑郁、焦虑了,因为我学会了控制情绪的方法

有一部分来访者总会问相同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没有回来?”“我什么时候才能好?”“为什么别人恢复得那么快,但是我却不行?”然后陷入到自责、悲伤中,其实这才是原地打转的原因所在。

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小沙弥,从小就立下了修行成佛的宏愿。可是,他总是行不通,自己投身佛门已经三年,师父既不教诵经,又不让拜佛,总是叫自己上山砍柴。要是这样,自己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悟道呢?

一天,小沙弥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可他脑子里总想着怎样悟道。突然一只罕见的动物来到了他的眼前,小沙弥好奇地问:“你是什么动物,叫什么名字,怎么长得这样奇怪?”那只奇怪的动物回答:“我叫‘悟’。”小沙弥一听心中非常高兴,心想:“好极了,它就是‘悟’,我不正想要悟吗?我非把它抓住不可。”

没想到那叫“悟”的动物立刻说:“好啊!你一看到我,就想抓我,不会让你得逞的。”小沙弥吓了一跳,心想:“它居然知道我在想些什么?这样吧,我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趁它不注意的时候再去抓住它。”不料,“悟”又开口说道:“你以为我不知道吗?想趁着我不备将我抓住吧!告诉你,行不通的。”

此生不会再抑郁、焦虑了,因为我学会了控制情绪的方法

小沙弥无奈之下,决定不再多想,便一心一意地砍起柴来。不料,小沙弥手上一用力,只听“咔嚓”一声,斧头柄断了。断了的那一头飞了出去,不偏不倚地正好砸在“悟”的头上,一下子把它打晕了过去。

小沙弥意外地抓住了“悟”,心中很是高兴,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想要开悟,首先不能执着于开悟,而应该在生活中慢慢累积,不经意地寻找。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而那些困扰我们心境的负面的东西,例如脱离实际的欲望、对别人及自己的苛责,这些让我们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因素都是我们的心灵垃圾。

此生不会再抑郁、焦虑了,因为我学会了控制情绪的方法

想要消除负面情绪,达到静心的最佳效果,我们应该尝试练习“观息法”。

所谓“息”就是当下的一呼一吸。观息法就是以持续专注的心态,如实地观察、觉知当下鼻孔处的呼吸进出,对于当下所经历的任何感受、想法、念头都保持一颗“平常心”。

从心理层面来讲,我们的“心”可以分为表层、浅层和深层三个层面。“观息法”的练习就是逐步经由表层、浅层再进入到深层的过程,每一层的深入都是对心灵垃圾的一次清理。

(“观息法”具体步骤详见《情绪自救》一书。)

此生不会再抑郁、焦虑了,因为我学会了控制情绪的方法

其实我们在做“观息法”的时候,就能察觉到我们的某些“心灵垃圾”,例如:我们的一些“执念”。

我们在做“观息法”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情绪,有的是愉悦的、有的是不愉悦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感受?一并接纳还是只允许自己是积极向上的,而那些负面的情绪则会非常排斥?另外,当我们试图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的呼吸上的时候,我们的思想会不自觉地飘到何处?这些方面其实就是一直困扰我们的一些“执念”。

因此,一些朋友会困惑于为什么我做了一段时间“观息法”却没有效果呢?

这是因为:

首先,观息法不是尝试去体验一些你读到、听闻或想象的东西,就只是如实地观察鼻孔范围的呼吸进出。除此之外,就只是保持觉知及平常心。

其次,对身心所体验到的现象,不管是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都要轻松地接受,并保持觉知,保持平常心。

再次,不要尝试营造什么东西,也不要去排斥正在发生的东西,不沉淀于过去,也不陷入到未来,你只要保持觉知,保持平常心便可。

当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来练习观息法,那么我们就会离曾经的平静与从容越来越近了。

最后建议给抑郁、焦虑的朋友两本书《情绪自救》和《你就是自己的心理医生》。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这两本书会给大家带来很好的帮助。

此生不会再抑郁、焦虑了,因为我学会了控制情绪的方法

标签: 心情不好抑郁怎么办发朋友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