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最大敌人——对爱的戒备

心理健康 56 0

  一、给人以安全感的是 “获得的爱”而非 “给予的爱”

  大多数的安全感来自相爱。孩子会把父母对他的爱视为天经地义的事。尽管这种爱对他的幸福感至关重要,但他不会去多想。他想的是世界,是将要到来的奇遇,是长大后将要到来的更加精彩的奇遇。但是,在所有这些向外的兴趣的背面,是他对来自父母的爱的感觉,感觉他会被保护而免于一切灾祸。无论因为何种原因,孩子失去父母的爱都会变得胆怯、不敢冒险,充满恐惧和自怜,无法再以愉快的探索精神去面对世界。这样的孩子可能很早就开始思考生存、死亡与人类宿命。起初他会变得内向、抑郁,最终他会去哲学或宗教体系中找寻虚幻的慰藉。世界杂乱无章,悲欢五味杂陈。想要理出其中清晰的系统与范式的愿望,骨子里还是出于恐惧,本质上是一种恐惧,四壁围合的图书馆会让胆怯的学生感到安全。如果他能说服自己相信宇宙同样井然有序,那么当他必须冒险出门时,他会感到几乎同样的安全。这种人如果得到过多一些的爱,对现实世界的恐惧就会少一些,也就无须去创造一个存在于自我信念中的理想世界了。

  二、给对方的爱必须是强健的而非畏缩的

  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激发出冒险精神,比起期待对方安全更期待对方优秀,虽然不是无视安全。胆怯的母亲或保姆永远在警告孩子注意各种可能的危险,她们认为每条狗都是咬人的恶狗,每头牛都是暴躁的公牛,她们把孩子变得跟自己一样胆小,孩子会觉得只有待在她们身边才是安全的。如果母亲的占有欲过强,她可能希望孩子更多地依赖她,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应对外部世界。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情况可能会更糟,这样的爱还不如不爱。幼年形成的思维习惯可能延续一生。许多人在恋爱中寻找的是逃避外部世界的庇护所,他们确定,无论自己是否配得上,他们总能在那里得到爱慕,受到赞赏。家庭对于许多男人就是逃避真相的地方:恐惧和怯懦使他们得享陪伴,在陪伴中恐惧和怯懦得以平息。他们从妻子身上寻找愚味的母亲的影子,但当妻子把他们当作长大的孩子时他们又难以接受。

  什么是最好的爱,这的确很难定义,因为它显然包括了某些保护性成分。我们当然无法对所爱之人遭遇伤害无动于衷。不过我认为,爱,更多的是同情已经发生的不幸,而不是担心可能发生的不幸。而担心别人也仅比担心自己稍微好一点儿。这些担心甚至往往是掩盖占有欲的幌子,是试图唤起他人的恐惧以达到更全面的控制。这当然也是男人喜欢怯懦的女人的原因之一,他们可以通过保护她们进而占有她们。关怀的尺度具体如何把握,这要看对象的个性:如果一个人强大而富于冒险精神,再多的关怀也不会伤害到他,而如果一个人个性懦弱,那给他的关怀最好还是适可而止。

  三、付出爱有不同的两种形式

  一种或许是最强烈地表达了人生兴致,另一种却表达了恐惧。前者极其美妙,而后者聊胜于无。想象在一个好天气里你驾着小船巡游,海岸曼妙,心情舒畅。这种快乐完全来自对外部世界的欣赏,无关任何自身的急切需要。但如果换一种情况,小船倾覆,你向海岸游去,这时你对海岸产生了一种新的爱:它代表了与风浪相对抗的安全保障,它的美丑已不再重要。安全小船上的爱是那种最好的爱,落船划水者的爱稍逊一筹。当一个人感到安全,或至少对面前的困境不以为意时,第一种爱才可能产生,而第二种爱却是出自自身的不安全感。

  出自不安全感的爱相对更加主观和以自我为中心,爱的对象的价值在于其所能提供的帮助,而不是其固有品质。但也不能因此认为这种爱在生活里就没有积极的作用。实际上,几乎所有现实中的爱都是包含了这两种成分的混合物,而只要它能切实消除不安全感,它就能让人自由地重新获得被危险 与恐惧所阻挡的对世界的兴趣。但尽管明确了这和爱在生活中的部分作用,我们依然坚持认为它次于前一种爱,因为它来自恐惧,而恐惧是魔鬼同时也更为自我关注。在最好的爱里,人们期待新的快乐,而不是逃避旧的痛苦。

  最好的情爱是互惠性的生活帮助,彼此愉快地接受,不勉强地给与,因为这种互惠的幸福而感到世界更加有趣。但另一种爱也绝非少见,一方吸吮另一方的生命力,接受另一方的给予,却从无回报。有些生机旺盛的的人便是这种吸血鬼。他们汲取了一个又一个受害者的生命力,但是,当他们神采奕奕时,他们赖以生存的人却变得苍白、暗淡、呆滞。这些人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工具,却从不让自己去满足别人。他们一时感觉爱着某人,其实根本没有兴趣,他们在意的只是对自我行动的刺激,而这刺激或许是非人格化的。这显然属于一种人性缺陷,但却很难诊断,很难治疗。它往往与勃勃雄心相关,并且对幸福感的构成有过分片面的理解。两个人真正地彼此关注的爱的感觉,不独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手段,更是一种追求共同利益的结合,这是获得真正的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而那些用铜墙铁壁禁锢自我令其无法发展的人,无论事业上多么成功,都必將错失生活为他们预备下的美好。年轻时遇到的不幸,年长后遇到的不公,或任何原因造成的受虐妄想,都会导致一个人对人类抱持愤怒和憎恨,以致生出容不下爱心的野心。过于强大的自我是一座监狱,想充分享受世界就得逃出这监狱。拥有真正的情爱是一个人逃出了自我监狱的标志之一。仅仅接受爱还不够,接受爱还应激发出给予爱,只有这两种爱彼此对等,情爱才会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互惠之爱在生发中遇到的心理和社会障碍都是可怕的恶魔,世界至今受其荼毒。人们迟疑于表达赞美,生怕用错地方;人们迟疑于表达爱慕,唯恐对方或社会的挑剔令自己难堪。道德教人谨慎,世故教人提防,结果是情爱之地不见了慷慨与大胆。

  对他人的畏惧和偾怒由此而生,因为许多人终生错失了真正的基本需要,十有八九丧失了幸福的必备条件和面对世界的包容之心。这并不是说,那些所谓不道德的人在这方面就胜过道德的人。前一种人在性关系中常常几乎没有可以称为真爱的东西,甚至深含敌意的也不罕见。每个人都不愿交出自我,每个人都抱持深深的孤独,每个人都自我保全所以 无果。这种经历并无价值。我不是说一定要避免这种经历,因为在这种经历中也有能有机会发展出更珍贵和深刻的情爱。但我的确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性关系必是毫无保留的,且将双方的整个人格整合而成一个新人格。在各种戒备中,对爱的防备是幸福的最大敌人。


标签: 心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