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如何做到愤怒而不自伤伤人?

心理健康 38 0

  最近,天津一位“最美教师”火了。

  “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XX的妈妈一年挣的钱都比你妈五十年挣得多。”

  这是这位“最美老师”的原话。毫无疑问,她发火了,然后火了,哪怕是以这种方式。

  她对学生大发雷霆,有人认为是对孩子的恨铁不成钢,原因是可能上课学生不遵守纪律。

  最终,当地教育局通报称,给予涉事教师肖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降低岗位等级,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岗位;对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很惨痛的教训。

  无论如何,导致这件事情的原因是祸从口出,也是她不会管理情绪的结果。

  —1—

  每个人都会愤怒,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火。

  如何优雅地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地表达,其实是一件艺术。

  我们都知道,愤怒是人日常中最容易体验到的一种情绪,会让我们做出反应来抵御危险,是恐惧的次级情绪反应。因为恐惧某样东西而感到愤怒,并有明显的躯体反应。

  这可能是生而为人就具有的情绪,甚至来说,这是灵长类动物的本能反应。

  它让我们可以分清界限,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伤害。

  发火是愤怒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之一。但愤怒是不是可以发火,这得进行评估。

  因为对陌生人发火可能会招来毁灭性的打击。

  比如这位天津老师的发火,就是在不适合的场景和不适当的时间,发了不适当的火,最终祸从口出。

  因此,发火的对象,却往往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如父母、伴侣或朋友等。

  这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之一,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

  —2—

  有网友问:发火一定会伤人吗?该怎么应对,及怎么控制愤怒的「度」?

  愤怒和暴力是一回事吗,有什么区别呢?

  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合二为一,首先要分清愤怒和暴力的区别。

  从这件案例上来看,很多人说,这位老师的行为是暴力,至少可以说是语言暴力,会给孩子造成永久的心灵上的伤害。

  而暴力是不被社会规范和法律所不允许的,属于底线行为。

  愤怒是情绪上的,是恐惧的次级反应,可以是【愤怒表达】,也可以是【表达愤怒】,但不会伤害到别人,只是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无关。当然,有时愤怒的表达,可能会因为控制不了情绪,而演化为暴力倾向,甚至是暴力行为。

  这需要我们随时通过觉察来体会并化解它。

  —3—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学会从愤怒地表达到表达愤怒改进。

  前者主要是情绪控制了语言和行为,而后者则是管理好了情绪,用语言来表达愤怒,比如说“我很生气”这就是表达愤怒。

  心理学家埃利斯有着著名的“ABC情绪理论”。

  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常常对一件事情 A做出反应C,但忽略了中间的B(解释),对事件A不同的解释,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结果C。

  其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 是指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当我们面对矛盾冲突的时候,可以试着用平和的心态就事论事,尝试用理性信念去解释 B,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快将愤怒的感受降低到只是生气的感受,从而可以更快的得出的结果 C(解决问题的根本)。

  还是从天津老师这件事情上来看,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她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更关键的是她把这件事情与所谓的家长素质结合起来,最终这个信念B导致了她不合理的行为。

  如果换个角度来考虑,比如考虑到孩子的年龄阶段特征、个体不同等。

  要知道,孩子的教育受生理遗传、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

  或许,她就会不一样的反应和体验,至少不会搞得这么糟。

  —4—

  在处理事情之前,可能要学会先处理情绪。

  如何应对生气的情绪不会演化为愤怒的表达呢?

  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就知道,这需要及时地觉察自己,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式,在有情绪来临的时候,通过控制身体拉回当下来缓解情绪。

  书写疗愈、绘画、舞蹈等都是非常适合的方式,它可以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段,把我们的潜意识意识化,并释放掉我们压抑的情绪。

  玩艺术的一般都可能比较长寿,这也是可以从心理学领域来解释的。你看,哪怕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们,精神状态都特别的好,连与人生气吵架的时间都没有了。

  体育锻炼和各类体育竞技类活动一样,可以通过输赢来释放自己的怒气。

  —5—

  愤怒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种普通的情绪,没有好坏高低之分。

  运用得好,它可以帮助我们装上厚厚的铠甲,树立界限;运用得不好,可能伤敌一千,自伤八百。

  如果这位天津的老师早点明白这一点,似乎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标签: 心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