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堂:精神分析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心理健康 39 0

  心理导读:我们可以用精神分析的视角解读中国的“道”,它是生活的方式,是言说的的方式,然后引回主体自身。我们可以在道之间是主体和语言的关系,这个让拉康很感兴趣。也就是道和言说之间是精神分析家如何听到来访者言说,也就是这个痛苦的东西让他们来言说。    ---www.xinlile.com

 



心理学堂:精神分析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第一部分:拉康和中国文化

 

  我们首先谈谈中国,因为拉康在大部分时间都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和程抱一一起工作的了很多年。 程抱一是中国人,在1948年到巴黎求学,翻译了很多中国的诗歌。在1977用法语写了中国的山水画和诗歌和他自己的书法,出版后在法国非常出名并成为法兰西学员院士。他的女儿叫安娜程,也是和他一样都是很有名的汉学家。在法国人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的,首先就是阅读他女儿安娜程和程抱一的书籍。程抱一作为拉康的中国老师,拉康和他一起阅读了很多中国著作,其中第一本是《道德经》。

 

  程抱一说:中国的道德经中“道”一是指道路,二是说“道”是指言说方式,这个思想同时隐含了两个意思。不谋而合的是,在法语“道”也是道路和言说的声音的意思。就是说,程抱一的意思是说,“道”是生活方式,也是言说的方式。这个“道”是阴阳下的“气”的过程,是连续变化的过程。而不变的是“空”,也就是从“空”而来的气,这个空是来自于主体自身的,由主体而来并推向主体之外的。

 

  我们可以用精神分析的视角解读中国的“道”,它是生活的方式,是言说的的方式,然后引回主体自身。我们可以在道之间是主体和语言的关系,这个让拉康很感兴趣。也就是道和言说之间是精神分析家如何听到来访者言说,也就是这个痛苦的东西让他们来言说。

 

  这个点非常重要,是一个起点,并理解这个起点和拉康如何来理解弗洛伊德的,

 

  也就是在这个道如何从主体出发并引回到主体的运作。如果有从主体出发并推回主体的气,中间的间隔就是主体和他人的关系。比如说在婴儿身上,婴儿是怎么样在自己身体之外发出一个声音,在他和声音之间有个他人,而这个之间是孤独症没有办法做到的。

 

  从主体自身推出自身之外的运作,我们称为生命的跳板,欲望的指示。

 

  拉康从这个角度出发,引出在人的欲望身上的维度,也就是欲望是来自于缺失的。也就是在道的里面,气是来自于空的。我想强调在这两个方面有类似性,拉康在建立起理论框架下的类似性。这个思路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与拉康常用的欲望的例子衔接,“芥末酱罐子”,这个瓶子围绕空的东西,围绕着整个空,给了一个包裹的边界。这样简单的观点是在整个人类建筑世上都有这个观点。就像我们常说宗教性的教堂,都是围绕着空建立的皮肤。

 

  拉康用这个例子解释什么是符号性的创造。怎么在人类历史中怎么产生符号象征一样的东西。

 

  然后我们还可以很容易看到在人类过去文明中,在考古中看到那些陶瓷瓶子样的东西,然后通常在这样的瓶子上找到人类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类似性,人类的语言文字是怎么样在皮肤的包裹下产生的。拉康就是从这样语言文字瓶子包裹下出发,人类是从语言来构造的。也就是说语言的诞生从人类他自己走出了,有了一个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区别。

 

  比如说,树木是指的所有的树,不是树木的树。这个意义上,人不限制在具体的树上,而是语言的自主性。既是我们可以用树这个词出发发出诗歌的语句,这样的语言的创造性相对事物的东西,实在物体的自由释放出来,而有了创造性。这是人类生命的跳板,也就是欲望的东西。

 

  举例:比如我很爱,很倾慕一个女人,我会比喻说这个人是我生命中的阳光。我们可以看到我的欲望通过隐喻得到一个指示。我们可以看到语言表达的这个欲望是从一个空释放出来的东西,而不是附着在事物上面。

 

  第二部分:空的想法和中国的思想关系

 

  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拉康,因为他带给精神分析理论和临床有个绝对性的东西,对于精神分析的关键作用是给了精神分析一个重新的定义,说:精神分析是个语言定义的临床。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精神分析不是简单的药物治疗的东西。要理解这一点就要学习拉康从欲望学习的角度,既人和语言话语之间的关系。

 

  要理解拉康的语言的作用,可以通过拉康文集褚孝泉版的中1953年发表的《精神分析学中的言语和语言的作用和领域》,又称为《罗马报告》。这个报告开始拉康开始宣传对弗洛伊德的返回。这篇文章里拉康定义精神分析是个语言经验,也就是在经验中主体听到他自己的言说,他通过他的语言让他自己被听到。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一个人要想成人的话那他就要在童年或者青少年被一个成人听到,这个在我们的临床都遇到了。

 

  也就是这样的经验对儿童或者孩子感受到他们所说的话被父母听到了,并采纳他的经验然后有交流。既孩子也是父母的对话者,孩子有这个位置的时候,他会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这个感觉是为他的父母或者成人存在,“为了他人存在感”,也就是在和他人的关系中,不是完全在自己身上。这也是可以解释的当代很大一部分的儿童临床现象。

 

  我不知道中国的临床情况,但是在法国有很多的多动症,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没有办法做好,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无法继续学业。通常成人的干预没有任何作用。就像成人的话语没有在孩子身上的流动,没有任何效益。因为恰恰因为孩子没有感受到为了别人而存在的存在感,就像他是个很自由的附属物,和什么都没有关系。这也是我们在青少年中观察到的,他们有很强的空虚感,没有存在感,也是我们定位为边缘的存在感。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的重要性,精神分析所强调的主体自身在话语中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精神分析的优势是在问题的核心出发的:话语的作用。我们不仅仅是倾听,更重要的是给予主体的存在感的授予的重要性,这个是在精神分析最重要的。弗洛伊德是用这样的方式定义的:人在童年和青少年没有被给予存在感的东西,这样的经验的缺失可以在精神分析或者精神分析治疗的框架下实现的。既是,主体可以在样话语的精神分析治疗框架下找到他曾经经验中缺失的存在感。

 

  我们就讲一下临床中这个经验的结构。既对于拉康和弗洛伊德我们可以穿过主体的话语听到主体灵魂深处痛苦的节点。再精确一些,精神分析的作用在于让听到我们真正要说的东西。我是和拉康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学到这些东西的。既精神分析允许主体从他自己的真理出发有个释怀,这也是精神分析在社会的颠覆性作用。也既精神分析通过主体的话语找到他自己真理的存在。而不是说,精神分析的治疗让他自己勉强适应社会的标准模式。

 

  首先对于精神分析家、临床分析家或者治疗师意味着旨在分析者自己的话语里面寻找他痛苦的意思,而不是别的。既我们不要在我们感受到的他的存在里面寻找,而是他们自己在自己的话语里面寻找。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听他人说话时只是听一个大致的主线,在临床工作中要限制在这样的话语里面,在话语里面寻找话语的意思。临床分析家或者治疗师,不是从其他的地方,而是从分析者口中寻找他的存在。精神分析是从分析者口中说出的话语出发的成立的设置。

 

  对于话语的经验来说,我们不知道什么会从口中说出。我们经常会被我们的话惊到,我们的话是完全没有预期的并带到我们经验之外的领域。就像法语诗歌:我们话语所知道的远远比我们自己知道的多,就像我说的远远多于我想说的东西。

 

  拉康曾经和大学里的教授交流过这些观点,教授说我知道我说东西。拉康说,你肯定不知道!而拉康的回答真是精神分析的回答,是说话语把我们带到里我们理论之外,既“主体被话语切分”。

 

  拉康说,他没有办法同时在说话,同时听到自己说什么。也就是说,中间有个时间差。既是,我说的东西,和我不知道我说的东西之间有个切分。这里我们可以说语言是我们居住的有血有肉的地点。海德格尔说过人居住在语言里。而我可以在临床的精神病和神经症里找到验证。从精神分析定义出发,精神分析是个语言的经验。从这个定义出发从而对精神病和神经症的临床做研究。拉康通过主体和语言之间关系定义神经症和精神病。

 

  1、精神病

 

  拉康在1955年讨论班说,他定义神经症人居住语言里,精神病是人呗语言居住。精神病主体是被语言居住的。我在精神病医院多年的工作中,我的问题是到底什么在他们脑子里使他们那么有自主性?他们到底受制于什么。这个叫精神自主,也就是语言在脑子里自主的说话。这是很有名的精神病医生所定义的现象。比如说,可以在精神病的幻觉中看到。

 

  我有个青少年患者16-17岁会自己的性身份认同很疑惑,他完全被自己的怀疑所侵犯了,他完全没有办法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这个问题在青春期很正常,之所以说这个问题经典,是因为青春期都会提出关于性别的问题,当青春期到来了会成为可能,不是简单的幻想,而是条件成熟的基础上。

 

  青少年患者找不到答案他最后只能通过经验来验证。于是他先找了一个年轻的女孩来得到这个经验。忧郁这个经验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于是他就定义自己是异性恋。也就是说,他就是以自己生活实践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性取向,但是这样的经验决定后他却听到了外部的声音:“你是同性恋”!这个时候他的精神病爆发了。结论是如果主体他自己不能在他外部的皮肤包裹的语言经验下,答案就会从外部用幻觉的方式而来,这个就是精神病的主要机制,拉康称为脱落。就是他没有办法从外部找他经验的东西,符号化的东西,就会从外部一一直精神病的方式从外部而来。我们简洁概括了精神病。
 

  2、神经症

 

  就像我们说的,神经症是主体居住在语言中。既神经症可以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请求。但是在他讲的话和听到的声音之间有个间隔让他没有办法满足,其次有时讲述的话语的也没有办法满足(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这个比较常见。比如很焦虑或者抑郁的患者,通常会问他,什么让你焦虑或者抑郁,他说不知道,没有办法说。

 

  在这样的经验出发我们中缺少一个东西完全表达我们说体会到的,我们不能说出来的是无意识所压抑东西。主体在无意识中压抑了他所焦虑的东西。就是在无意识中我们寻找焦虑的经验和压抑的,就像弗洛伊德说的症状的意义要在患者过去的历史中寻找。

 

  拉康说我们在话语中寻找病人的意义。有人讲病人讲述给我他的历史,我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看到患者讲这么多东西我们不仅仅看到他要找一个经历还有一个认证。既在神经症想要在话语中找到自己性化的证明,是所有的神经症我自己是什么是谁的答案。这样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例子,他想要一个礼物,但是当他打开礼物时会比较失望,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你给的礼物不是我想要的,说明你完全不了解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病人他们自己认证的重要性——我们的结论,以便更好地应用到临床中间。

 

  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倾听的是他所说的话意味着什么?患者是希望通过症状来认同自己。比如一个孩子发现父母对他照顾的不周全,孩子会产生各种症状来让人照顾他们,吸引被照顾,寻求被照顾是为了确认他们的存在。

 

  在当代社会中精神分析是个主体、是个人、是他自己,被听到、被认识为一个性化的存在,他的寻找是穿越了症状存在,症状是没有被听到的部分。

 

  案例:有个青少年,患有病理性的厌食症。很快他就完全无法吞咽,两周后就瘦弱的像个厌食症患者。在他的治疗中他开始把自己的症状和生活的经历联系在一起。他有个要离开家的职业的计划,但是在要出发时却不能去了。当时他就完全崩溃了,他被自己本人没有被合作伙伴接受给压碎了,以至于他没有办法吞下任何东西。在法语语言中:“我们吞吃一个东西”“我们吞吃一个坏消息”。他没有办法吞吃一个坏消息变成了他没有办法吞下食物。

 

  这里我们可以在分析中联系这两个东西,坏消息和食物,这样的链接就有在精神分析下的治疗效果。

 

  案例:一个突然没有办法吃东西的女患者。她本来有几个孩子,但是她还想再要个孩子,却被丈夫拒绝了。她说:丈夫的拒绝就像她没有办法吞下的药丸。在法语里面是:没有办法吞下避孕药,也就是说她的欲望没有被听到。这个引起的痛苦变成了没有办法吃东西,也就是没有办法吞下避孕药。

 

  相关链接:什么是精神分析疗法?

 

  1900年,《释梦》(《癔症的研究》)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的诞生。一百一十年来,心理学的发展分崩离析,学派林立,除了精神分析,没有任何一个学派的发展超过了五十年,精神分析以其笃定的临床实践和不断加深细化的理论发展、在精神层面开展心理学研究的取向上鼎起了整个心理学的浩荡 百年。从弗洛伊德开始,精神分析诞生了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兰克、赖希、安娜·弗洛伊德、克莱茵、温尼科特、拉康、霍妮、弗洛姆、德里达等一系列世界流芳的学者,其中弗洛伊德、荣格、拉康更是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传统的大师。自精神分析诞生以来,整个人文学科的发展就再也不能绕开精神分析,精神分析作为人文科学的主体学科渗透到整个人文学科的各个角落。

 

  精神分析首先是一种临床实践,也就是分析者躺在躺椅上(躺椅一般是可以自由活动角度的),脑子里面冒出来什么就说出来(自由联想),分析家在他的斜后方,一般隔一张桌子,在适当的时刻给予干预。

 

  精神分析是在针对神经症的临床实践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理论与技术,是对人的精神结构有史以来最为深邃和细致的考察,拉康强调,精神分析就是对人的主体历史的重构,精神分析的目的是达到“你即如此”的狂喜。也就是说,精神分析表面上能够解决症状,实质上是在分析中对人的整个精神历史进行梳理,达到直面症状、重构人格的自我更新。之所以会有人寻求精神分析,是因为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生活不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更是为了和解内心冲突,并且实现我们的精神价值。正如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所言:“通过精神分析获得个人的成长,不是自动或偶然发生的,而是我们主动努力和追求的结果。通过精神分析获得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痛苦。同时更是一个充满喜悦和充实感的过程,是在对自己更加明晰的基础上,不断走向真我的过程。”

 

  精神分析是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正式开端,而弗洛伊德则是如今心理咨询师们的鼻祖。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在心理服务界有着稳固的地位。日后,随着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及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中的地位开始受到动摇,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神分析的没落。由于每个流派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如今的咨询师们往往在吸取各种方法(精神分析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心灵服务。

 

  (作者/霍夫曼 | 译者/许丹 | 来源/心理学空间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