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疗师:潜意识和催眠的关系

心理健康 66 0

  心理导读:催眠一词于民国时期传入,被后人沿用至今。字面意思来看容易产生误解,很多人直接理解为"催人入眠",其实我们可以把自我催眠理解为与自己的潜意识对话,也就是自我暗示,聪明人善用自我催眠。    ---www.xinlile.com

 



催眠治疗师:潜意识和催眠的关系

 

  催眠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的心理学术语,却常被当做各种神奇的存在,民间的看法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试图通过催眠控制他人的思想进而攫取某种利益,幻想在催眠状态下说出银行卡密码或者供出不可告人的秘密等等……

 

  电影里的"催眠"不同于学术上的催眠,正如传说中的"武功"也异于现实生活的功夫。

 

  那么现实当中应用的催眠是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催眠的学术定义为“潜意识沟通”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个相关的重要概念--潜意识。

 

  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比如开车熟练达到"自动驾驶"的水平(虽说有点危险),大量练习英文口语达到自然流畅地发声,以及唱歌唱到动情投入等等,都是潜意识状态下行为自动化的结果。

 

  之所以谈潜意识,不光是能辅助你自动化地驾车、上楼梯和关好门锁,在生活的很多领域都会发挥作用——通常还不让你知道。

 

  把潜意识利用到极致的要属广告业了。

 

  两家著名的可乐公司,百事和可口彼此相杀多年,各自侧重不同的宣传内容。百事标榜的元素多为英雄和激情,不吝邀请很多大牌一起Shake body;可口可乐的主题可归为团圆和分享之类。若记得去年春节,当你在商店随手挑选起一瓶可乐可乐的时候,真的以为是出于某种理智选择吗……

 

  心理学研究认为,潜意识决定了百分之八十的行为属性——即一个人的总体性格。它扮演着两个重要角色——检阅和化妆。

 

  举个例子,公司老板对员工做思想动员,号召大家"爱岗敬业"。这种表达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但是有用吗? 员工肯定听不进去,自然也不会有自然的工作动力。我们一般称之为"大空话",无论在意识层认为多么正确,就是进不了潜意识,又如何有行动呢?

 

  这个机制就是意识(或者说认知)对潜意识的检阅。

 

  至于潜意识"化妆"效应就更有意思了。社会道德暗示下,很多潜意识里的认知因为不被认可,是不会摆到明面儿上的。所以就接受"化妆"后才到了意识层。

 

  喜欢打保龄球的人,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有很多,什么出于时髦啊因为社交啊……从潜意识角度分析,这类人真正喜欢的是满足自身的破坏欲——整齐排列的保龄球非要咂成稀巴烂。但是,谁会承认自己就是那个破坏分子呢,明显与社会主流价值不符嘛。

 

  20世纪著名的弗洛伊德大爷把人类心理的一切活动归结为人的本能和性。我们国家大家总是谈性色变,表面上越是性压抑,实际对其追求和开放程度远超其他国家。谁会在公共场合宣称"我要zuo ai"呢?敢这么干的人估计早被警察叔叔抓走了……

 

  理解了潜意识之后,学习催眠的原理就简单很多。

 

  刚才有说到,催眠就是潜意识沟通。应用催眠需要把意识关闭或者收窄,通过暗示等手段引导或者修改部分潜意识,从而达到某些催眠效果。

 

  正常清醒状态下,意识作用于潜意识之上,若二者同时关闭则进入睡眠状态。此外,做梦和梦游是两种典型的潜意识主导状态。

 

  前几年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曾被广大妇女同胞追捧,剧中的男神都教授也俘获了不少芳心。当大家全神贯注地守在电视屏幕前,观察都教授的细微表情以及一举一动,全神贯注乃至代入其中达到情绪同步(就是边看边哭的那种),这时候都教授便对广大女士们形成了广义上的催眠效果,结果就是炸鸡啤酒开始大卖……

 

  可以说,所谓的明星"脑残粉"也是催眠的产物。由此可见催眠术的两个特点:

 

  第一,由个体主动选择接受,不存在电影里的被催眠、被控制的情况。潜意识作为个体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自我保护作用,正如自己的手一般情况不会给自己一巴掌吧。

 

  第二,进入催眠状态首先需要集中注意力,看都教授的作品到了忘记时间的程度,这一点不难理解。经常出镜的水晶球,不是什么神奇道具,就是抓取注意力而已(如今早被淘汰了)。

 

  介绍到这里,大家不难看出催眠和洗脑其实是一样的。甚至于,一切的自我学习都是自我催眠。

 

  催眠可以对别人实行,如果对自己做催眠就叫做自我催眠。

 

  你想,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需要集中注意力吧?为了更好地吸收知识也会减少自己的思考(即收窄意识),主动地接受先进的认知以更新原有观念吧?最后,学习带来的进步让我们成长为另一个样子——就是实行自我催眠的结果。

 

  聪明人善用自我催眠和自我洗脑,说好听点,高智商者更善于自我学习和自我迭代。

 

  通常有一定社会阅历和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接受催眠。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反例,给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做催眠,让她想象自己躺在三亚的海滩上,结果可能是会被反问: 三亚在哪里?……做催眠的难度会提高——相信大家都懂。

 

  今天帮大家了解潜意识和催眠这两个概念,我们的关注点和行动会自然地有所变化。就像对个人注意力和企业成长率的认知升级后的反应一样。

 

  最后,至于怎么催眠别人和自我催眠,有兴趣的同学就自己查阅资料吧。

 

  (作者:王楷乾  |  来源:豆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