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秋高气爽的九、十月份是结婚高峰期。但是对于老是被邀请出席朋友或同事婚礼的单身女性来说,秋天也许是让她们恨的咬牙切齿的季节。 ---www.xinlile.com
恋爱心理学:恋爱必备攻略
为了在暗自垂泪,感叹着“我的白马王子究竟在哪?”的你,由A.T birdes运营的婚礼会场信息网站做了“快速结婚导航”,接下来介绍一下和结婚对象相遇的时机和地点的调查结果。
■ 进入社会后相遇的占七成
调查对象是561名20至39岁的已婚女性,她们都是面向女性的日本APP·网站“ラル`ン~女性のみケア~(关怀单身女性的烦恼)”的会员。
首先,在回答“和结婚对象初次相遇是什么时候”时,最多的答案是“进入社会以后”(69%),第二位的是“学生时代”(29%),第三位的是“童年时代”(2%)。果然还是有了工作和收入后再结婚比较现实,似乎25岁以后和结婚对象相遇的情况居多。
接下来,对回答“进入社会以后和结婚对象相遇”的385名女性提问“在哪里相遇”时,回答最多的是“同一个工作场所”(113人),第二位是“熟人介绍”(85人),第三位是“SNS和网络”(49人)。
第四位是“工作上往来的公司”(35人)。由此可知,进入社会以后和结婚对象相遇的已婚女性中,有148人是因为工作上的关系。
■ 工作上的相遇始于这样的契机
接下来让我们听听因工作关系找到真爱的女性的经验吧:
“我们在同一个职场,虽然部门完全不同,但是有时有工作上的磋商,有时候和公司兴趣相投的同事们一起去看棒球,就这样心动了。”
“他是公司的客户。最初我把他当做客户对待,有两年一直忽视他叫我一起去吃饭游玩的邀请。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和他还有朋友去玩,就开始交往了。”
以上关键的部分,是花费了时间,自然地开始交往。但是,在同事中物色结婚对象然后发起攻势的行为,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工作时还是认真完成业务吧。
■ 跨国婚姻的相遇
笔者的身边有很多跨国夫妇,他们是怎么和结婚对象相遇的呢?接下来介绍一下笔者进行的个人调查的结果。
(1)通过朋友介绍
被喻为捷径的“朋友介绍”是最多的,有人是“在家庭聚会上相遇的”,有人是“去朋友夫妻家里玩遇见了他”。因此应该重视和已婚朋友的关系。
(2)在网上认识
在美国,很多人在约会网站上找到结婚对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自然的相遇,在这种方式中会稍微优先考虑收入和职业方面的因素。
(3)邻居
也有人是“因为当时丈夫就住在隔壁”。至于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两人对上了眼,就不得而知了。
(4)旅行中相遇
有很多人是在夏威夷旅行逗留时,和当地男性相识。但是,在旅行时明目张胆地找对象,会让人认为是为了取得该国签证,所以还是不要这样为好。说到底还是要顺从自然。
以上介绍了和结婚对象相遇的调查结果。我们无法预知缘分什么时候到来。也许明天就能遇到爱,因此我们应该从内至外地提升自己。
(编译/桃子 | 来源/Nhzy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