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堂:什么是幻想性视错觉?

心理健康 132 0

  心理导读:幻想性视错觉(Pareidolia)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是虚幻的感官知觉,主要表现为将模糊、随机的图像赋予实际意义。当我们大脑中的长时记忆存储的内部表征信息与感觉输入信息之间匹配错误时,幻想性视错觉就出现了,它也因此成为了理解大脑整合从下至上信息的输入与从上至下信息调节的最佳途径。    ---www.xinlile.com

 



心理学堂:什么是幻想性视错觉?

 

  一、新闻事件

 

  最近,一则由天体引发的幻想性视错觉的新闻报道引发了众多关注,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拍摄的一张照片引起UFO爱好者热议,这张火星影像中似乎出现一名拥有长发与胸部的“女外星人”,而此前还有人从火星影像中发现了一只“螃蟹”,不过,近日科学家Ashwin  Vasavada指出,其很可能都只是火星岩石而已。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看成各种形状呢?这些幻想性视错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二、心理解读

 

  我们在火星影像照片中,确实是看到了一位长发飘飘的“女外星人”,我们的眼睛怎么欺骗了我们呢?

 

  针对这个问题,在2014年美国哈佛大学举行的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神经学奖的得奖研究团体以一种独有的幽默主题引出了幻想性视错觉的脑机制原理,“人们看到烤面包上耶稣的脸时,大脑会有何种反应”。该研究结果表明,当人们看到幻想性错觉面孔时,大脑额叶、额下回,与梭状回面孔区一起被激活,这片区域发送信号到视觉皮层的面孔区域中。之所以用如此搞笑的主题,其实是想传达给我们一个很严肃的讯息:确实是大脑骗了我们的眼睛。

 

  那么,幻想性视错觉(Pareidolia)具体是什么?它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是虚幻的感官知觉,主要表现为将模糊、随机的图像赋予实际意义。当我们大脑中的长时记忆存储的内部表征信息与感觉输入信息之间匹配错误时,幻想性视错觉就出现了,它也因此成为了理解大脑整合从下至上信息的输入与从上至下信息调节的最佳途径。

 

  而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本意是指形式、形状或一种被视觉分离出来的整体)为其提供了进一步解释。首先,格式塔学说认为人在视知觉过程中,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有一种追求事物的结构整体性或完形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当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感官面前时,我们心中会出现与之对应的事物的完整形象,但如果两者不相符,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脑补其完整的画面,以确保符合内心的某个事物的形象。

 

  其次,幻想性视错觉也是要在有一个适合的背景这一前提下才能进行,它可以将一个本来毫无意义的形态发掘出其独有的含义,这也称作“福克斯博士”效应。例如,当把图形“13”放在数字12和14中间,我们能识别其为数字13;如果将其放在字母A和C之中,可能又会将其看作字母B。此原理也应用在了心理测量上:罗夏墨迹测验就是用来测查个体的精神状态,发现潜在的可能想法的。

 

  另外,著名的“少女——老妇图”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我们关注的视觉中心变动时,我们眼中所看到的少女和老妇也在变化。即我们的关注点变了,我们的判断结果会发生改变。而这也会影响我们心理的其他方面。

 

  少女老妇图

 

  同时,现在我们可以试着将焦点从图形给我们带来的视知觉判断的影响,转移至语言对我们观念想法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南加州大学的唐纳德·纳夫图林等人为了验证人们会不会将某个人说的毫无理由根据的话当作至理名言而做了一次测试,安排一位假冒的福克斯博士进行一场关于数学与人类行为之间关系的演讲。测试结果告诉我们,绝大部分听众竟然表示通过此次演讲获益匪浅。

 

  此现象也适合于“通灵大师”这一人物形象,拿塔罗牌占卜术来说,占卜师可以根据一些含糊的没有任何具体描述的语言,来解释你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你确认其中某一关键事件,那么占卜师会继续沿着这条线索说下去,而这正是我们自己渴望的——脑补心中关注的重要事情。

 

  当此方法科学地应用到实际中,应用于我们的问题评估解决中时,可以通过绘画这一表达性艺术评估方法来发现我们出现的一些心理不适状况。咨询师从绘画体现出的所有的可能性因素出发考虑,与咨客共同探讨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而给出评定结果,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可知,语言的威力真十足!一不小心,就会被其蛊惑,所蒙蔽。根据接纳承诺理论(ACT)所说的,我们也要感谢它的灵活多变,感谢我们拥有高级的大脑,正是因为如此可以让我们的心理变得更加灵活,并且我们也拥有做出选择的权利,选择如何更加高效地使用我们的大脑,当我们发现苦中作乐也是福的时候,当我们摆脱无效的社会文化规则,融入当下生活时,我们便是在履行我们心中最重要的价值行动了!这也恰好是幻想性视错觉的意义所在。

 

  三、了解更多:

 

  [1] Jiangang Liu, et al. Seeing Jesus in toast : Neur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ace pareidolia. Cortex, 53(2014)60-77

 

  [2] 吴珊.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对平面设计的启示.设计语境,5(2008)3-21

 

  [3] 理查德·怀斯曼(著),蒋涛(译).怪诞心理学2.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8

 

  [4] 梁宏军.月球人脸之谜.大自然探索,8(2012)24-29

 

  [5] 科尔克·斯特尔萨拉(著), 派翠西娅·罗宾逊(著).抑郁的自我疗法:用接受与实现疗法走出抑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6] 人人都有幻想性视错觉.考据癖http://localhost-8080.com/2010/08/everyone-has-pareidolia/

 

  [7] 眼睛,被大脑骗了.奇趣网http://www.paixieba.com/news/Science/201507/56684.html

 

  (文/金美慧,祝卓宏 |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