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堂:哪些抑郁患者自杀风险更高?

心理健康 24 0

  心理导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每年有超过800,000人自杀成功,而自杀未遂的数量可能是该数字的20倍。自杀已成为年轻人的首要死因之一,例如在英国,自杀是35岁以下男性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我们亟需可有效预防自杀的手段。     ---www.xinlile.com

 



心理学堂: 哪些抑郁患者自杀风险更高?

 

  根据一项大型多国研究,研究者们发现了个体在自杀尝试之前的行为模式。鉴于其揭示了与自杀未遂相关的临床因素,该研究结果可能导致针对抑郁患者的临床医疗实践的改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每年有超过800,000人自杀成功,而自杀未遂的数量可能是该数字的20倍。自杀已成为年轻人的首要死因之一,例如在英国,自杀是35岁以下男性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我们亟需可有效预防自杀的手段。

 

  “抑郁混合状态”

 

  BRIDGE-II-MIX研究是一项大型国际研究,针对抑郁和自杀展开了探讨。研究者共评估了2811名抑郁患者,其中628人既往曾尝试自杀。每位患者均接受了精神科医生的标准评估。研究所涉及的指标包括先前自杀未遂事件、家族史、当前及既往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功能大体评定(GAF)量表得分等。研究尤其审视了那些曾自杀未遂的患者的个性及行为特征,并将其与那些未尝试自杀的抑郁患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者发现,患者在尝试自杀前可能出现类似的行为模式。

 

  来自巴塞罗那的研究者Dina Popovic博士称:

 

  “我们发现,‘抑郁混合状态’常出现于患者尝试自杀之前。所谓抑郁混合状态,即患者身陷抑郁之中,但却同时存在‘兴奋’或躁狂症状。与那些未曾尝试自杀的患者相比,抑郁混合状态在有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中更为常见。事实上,所有曾尝试自杀的抑郁患者中,有40%处于这种状态,这些患者的自杀风险也比单纯抑郁者高得多。”

 

  “我们还发现,使用DSM标准可以发现12%的混合状态患者,而用我们自己的方法则可发现40%。这意味着使用标准方法可能遗漏很多自杀高危患者。”

 

  存在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中,女性更为多见(P = 0.028),一级亲属罹患双相障碍的比例更高(P < 0.0001),精神病性症状(P < 0.001)或非典型特质(P = 0.009)更为多见。此外,曾尝试自杀的患者在过去由于轻躁狂或躁狂而更换抗抑郁药、对治疗应答不佳及存在心境不稳/易激惹的比例接近未曾自杀患者的2倍(所有P < 0.0001)。

 

  高危表现

 

  通过对数据的二次分析,研究者发现,一名抑郁患者若存在以下症状,自杀风险更高:

 

  ★ 危险行为(例如,鲁莽驾驶,淫乱行为),可使自杀风险升高1倍以上(OR, 2.11; P < .0001);

 

  ★ 精神运动性激越(在屋内来回踱步,绞手,来回拽衣角及复位,以及类似行为),自杀风险升高40%以上(OR, 1.42; P = .003);

 

  ★ 冲动性(凭一时兴起做事,无预见性、反省心或不考虑后果),自杀风险升高26%(OR, 1.26; P =.089)。

 

  边缘型人格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是自杀未遂抑郁患者最常共病的两种精神障碍。

 

  Popovic称:“在我们看来,针对每一位抑郁患者评估这些症状相当重要,也具有突出的治疗意义。上述症状中,有很多并不会被患者所自发提起,临床医师需要直接主动地加以询问。然而,很多医生可能忽视了这一点。”

 

  “对于所有医生而言,从初级保健医师到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生,上述可能被遗漏的信息都很重要。在分科高度专业化的三级医疗机构,治疗双相障碍的医生通常对上述症状有所觉察,但这种意识应扩展至所有层次的医生。”

 

  “本项研究的优势在于,该研究不是一项针对‘理想化患者’的临床试验,而是一项来自真实世界的大型研究。”

 

  专家述评

 

  ECNP主席、牛津大学Guy Goodwin教授称:“识别严重抑郁背景下‘活性’的升高是重要的临床课题,也是挑战。尽管已经有很多精神科医师认识到,这种反常现象可能与自杀风险的升高相关,我们也欢迎用以识别上述临床状况的更好的量表工具,但治疗仍是个问题。我们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指导我们采取行动。”

 

  赫尔辛基大学精神病学教授Erkki Isometsa博士则认为,BRIDGE-II-MIX研究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样本量。

 

  “当你在一个单独的大型研究中探讨危险因素时,你可以回避meta分析时常遇到的问题,即分析质量依赖于原始研究的质量,而后者常常规模较小,且异质性很高。因此,大型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们可以在另一个显著性层面上确认发现。”

 

  Erkki Isometsa博士还发现,在本项研究中,大部分接诊医生为心境障碍领域的专家,而其他具有流行病学属性的大规模研究中,晤谈医生可能仅仅受过一些标准化的培训。“本研究对特定临床特征的检测能力更胜一筹。专家的级别及研究的样本量是解读上述发现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信源:How can we prevent suicide? Major study shows suicid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ECNP Amsterdam Congress in the news.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Identified in BRIDGE-II-MIX Study. Medscape

 

  (编译/医脉通 | 来源/心灵花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