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堂:中国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与展望

心理健康 23 0

  心理导读:虽然全世界都在强调心理因素在医学模式中的重要性,但不得不承认,心理治疗在中国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中国CBT的发展也依然面临很严峻的形式,无论在医学界还是老百姓层面,其知晓度、认可度及影响力都很不够。    ---www.xinlile.com

 



中国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与展望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引入我国的时间相对较晚,历经传入与初步应用(1910s-1949)、启动(1949-1965)、空白(1966-1977)、准备(1978-1986)、初步发展(1987-2001)、发展与职业化(2002至今)等不同阶段。

 

  我们的中国认知行为治疗学术年会,从2008年在南京,2010年在成都,2013年在北京,到今天在南京与亚洲CBT大会合办,已经走过四届,拥有了一大批志同道合、训练充分且愿意推广、发展的同道,并组成了自己的组织,包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CSP)认知行为治疗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认知行为治疗工作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认知行为治疗学组等,还在北京、成都、上海、南京等地有了多个培训基地,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论文、译著、著作、国家课题、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多。

 

  学者们曾经做过两个调查,一是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和其他行业中心理治疗从业者的首选疗法,调查的结果中,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行为疗法分别排在了第1、第3和第4位;二是1979年到201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不同心理治疗流派的文献数量,调查结果却是精神分析和精神动力学的文献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流派,CBT的文献数量仅排在第四位。两个结果差别这么大,为什么?大家可以想一想。

 

  美国各种心理治疗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力如下图1,关于欧美国家和我国的病因学作用的比较,我自己也做了一些调查分析,如图2,欧美心理学派诞生较早,而且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占主流,1950年代以后,欧美生物学派的地位才开始超过心理学派。而在中国,心理学派诞生本来就晚,其地位不仅从未超过生物学派,简直是远远落后,近些年虽有所上升,但依然与生物学派差距悬殊。

 

 

  图1 美国各种心理治疗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力

 

   

 

  图2 欧美国家和我国的病因学地位演变

 

  中国CBT发展现状与问题

 

  虽然全世界都在强调心理因素在医学模式中的重要性,但不得不承认,心理治疗在中国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中国CBT的发展也依然面临很严峻的形式,无论在医学界还是老百姓层面,其知晓度、认可度及影响力都很不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全世界的心理治疗发展都离不开医保认可度、报销及费用、有效性等“外界”的作用,全世界的CBT都是在上述“外界”作用下迅速发展并成为主要流派的,中国也不会例外。而目前心理治疗还没有正式进入我国的医保体系;

 

  第二,CBT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很“复杂”,目前从业者服务能力不足,缺乏训练与督导,精神科医生缺乏心理治疗训练,心理学工作者缺乏精神科分类、诊断训练,缺乏必要的督导与帮助;

 

  第三,心理治疗服务市场有待开发,专职心理治疗师的地位与收入亟待提高。

 

  原因分析与思考

 

  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除了以上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影响,还有对CBT的误解和一些文化因素。

 

  认知行为治疗应该是最具有干预性、时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但是因为缺乏神秘感、差别性,不易被“探索型”“专家”认同,只有当他们完成自我探索、弥补哲学体系,回归临床时才会认同并认可,滞后明显,但功效性较大。

 

  还有一些人误以为CBT简单、枯燥、无趣、过度目标导向,“简单”所以不值得学习、应用,不像精神分析那样具有神秘感,不像人本主义那样具有人生感,也不像家庭治疗那样具有戏剧感。

 

  目前中国处于自我(个人和集体)的探索阶段,这个会持续多久?还是一直存在?心理治疗何时才能回归其本质角色——治疗、干预性?心理治疗应该与心理健康促进不同,目前普遍缺乏对CBT的整体理解,过度关注技术,同时,CBT的实用性似乎与追求思想性不符或欠缺。甚至在从业者中,还有一部分人顶着CBT之名却不行CBT之实,自己都还弄懂什么是认知行为治疗什么就开始对患者和来访者做认知行为治疗了,这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对策分析

 

  目前中国CBT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的同时,其实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国民幸福感的需求不断增强,药物治疗越来越多的困境,社会对“痊愈”的需要,还有近几年地震、海啸等大型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心理治疗,国际上心理治疗对生物学影响的循证医学证据越来越多。

 

  将来医保政策接受心理治疗后,CBT的接纳度也会提高。应该说仅有10%的心理障碍者需要深入或长久的心理治疗,大多数仅需要一定帮助或协助即可。未来要促使精神医学和心理学学生在教育阶段完成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的自我探索及哲学定位,实践训练完成CBT训练。心理治疗思想的发展认同个人发展一样,须完成自我探索、定位、认同等后才会出现重视实效,构建中国式CBT理论与实践体系。

 

  中国CBT组织今后的主要工作将包括,制定CBT专业人员的培训标准和伦理守则;普及并推广CBT,推动CBT的临床实践工作及研究工作,尤其是探索基于中国文化的认知歪曲、行为反应特点,构建基于中国文化的CBT理论框架和干预策略;举办学术会议及活动促进专业人员间的交流,出版有关CBT的相关书籍以及内部通讯,开展CBT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并力争把CBT的培训纳入精神科医生培养的常规内容。

 

  我坚信,CBT在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心动不如行动,行动促进心动,心动带来行动!

 

  编者注:本文由医脉通整理自南京脑科医院张宁教授5月16日在第五届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认知行为治疗学术年会上的报告。

 

  (文/张宁教授 | 来源/医脉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