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疗师:你真的了解催眠术吗?

心理健康 23 0

  心理导读:催眠源自希腊神话中睡神名字一词,是通过技术引发的意识替代状态,让被催眠者产生高度暗示,并作出相应反应,催眠作为心理学技术的高细分领域,由于电影《催眠大师》的热映引发关注。    ---www.xinlile.com

 

 



催眠治疗师:你真的了解催眠术吗?

  一、催眠的常见疑问

 

  1、催眠术的源起

 

  随着电影《催眠大师》的热映,许多人对催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催眠到底有多么神奇,我们又是因为什么会被催眠呢。作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及一战中大放异彩的神奇催眠术,其背后有什么心理学理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何谓“催眠”呢?就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的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强调一点,我们不会彻底丧失自主意识,若指令和我们的原则、道德、价值观发生巨大冲突时,催眠往往会失效,被催眠者在情绪激烈中会转醒。

 

  催眠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暗示效应”——我们的无意识对某些事情或命令进行不自主的相信或服从,这被认为是催眠的基础。所以不是任何人都会被催眠,一般了解催眠机制,或者暗示性较差,催眠感受性低的人是很难被催眠的。年龄在7岁到成人之间的人催眠感受性较强,进入中年和年长之后就很难进行催眠了。

 

  2、电影的虚幻与催眠的真身

 

  到底人怎样成功被催眠,催眠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辨别假催眠,催眠师这个职业真的那么神奇吗?

 

  《催眠大师》是近年来国产心理悬疑电影中难得的佳作,在催眠的历史上神秘感一直伴其左右,而这也恰恰是它的诱惑和魅力一部分,国内适时地掀起了一股讨论催眠的热潮。

 

  从真正的催眠治疗来看,电影《催眠大师》真实成分不到三成。但是从催眠的原理、概念和方法的介绍上真实度要超过80%。电影偏离真实治疗的部分,就是催眠师冒充病人的同事来做催眠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另外任小研拨了摆钟的时间,然后说“初次见面,我是任小研”而任小研是患者徐医生(徐峥饰演的创伤综合症催眠师)的同学,这从事实角度上来讲基本不成立。在这个打招呼的画面中反应了另一个原理,叫心锚效应,或者叫扳机效应。所谓心锚和扳机就是当XXX时就会出现一个XXX反应。催眠最核心的本质就是预告,这里所说的预告指的是人最不反对的是自己,另外最不反对的是他所熟悉的东西。先给对方预告,然后再给对方呈现这个预告的内容的时候,对方往往就不会不反对。比如说一个孩子,他现在正在玩、打游戏。如果你现在立刻让他去写作业,他可能就会马上抗拒。但假如你用催眠式的沟通,跟他说现在是7点30分了,半个小时以后就开始写作业,然后你就继续让他去打游戏。因为你预先设置了催眠性的暗示,就很容易促发孩子8点写作业的行为,这就叫预告。这是催眠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应用,包括我们的家长,如果经常对孩子进行消极暗示“你怎么这么好动啊,怎么这么控制不住自己啊”。每一个过去的“好动”或“控制不住自己”,时间久了对方就会接受你的暗示——“我是一个好动的,控制不住自己的孩子”。于是他们的行为就会按照他们内在的被催眠、确认的潜意识来影响他们的外在。有时候无意的表达就能产生神奇的催眠效果,比如说很多的广告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催眠实际上是运用心理诱导、生理放松和心理暗示的方法使人进入一种特殊的无反对的状态。在这种所谓的无反对、半梦半醒的状态,这时候很容易接受外在的引导和影响。半梦半醒的状态是一个对其比较形象的说法,它还不是睡眠状态,而是大脑皮层部分神经中枢已经抑制或是不工作,部分的大脑皮层更加兴奋和工作。催眠的深度越深那么大脑广泛抑制、休息则越多,但是少数神经中枢更兴奋更专注。其实催眠越深,催眠对象他的注意力将更加的高度专注,所以只接受催眠师指令的影响。

 

  催眠又有很多类型,通常的临床来说催眠师要和被催眠者要建立信任。从实施催眠的主体来说又分为自我催眠和他人催眠还有环境催眠,从大脑的清醒程度来说又分为觉醒状态下的催眠和恍惚状态下才催眠,从是否配合的角度来说可分为合作催眠和反抗催眠。反抗性催眠就是受术者自己不愿意被催眠,这时候催眠师又要催眠他,这就叫做反抗性催眠。反抗性催眠在所有的催眠中处于一个最高的境界。通常情况下,他要达到真正的催眠效果还必须是影响和控制着对方,那么首先催眠师要消除对方的抗拒。消除抗拒有着很多的技巧和方法,催眠师控制对方有着一个核心的技术,就是催眠师说任何话他都要设计一定要对方自动的说一个“是”或者是“好”,比如说我要催眠你,你不愿意被我催眠,那这个时候我还要催眠你,这个时候催眠师会说“不是所有人都会被催眠,一般来讲反应快的、高智商的年轻人、心地善良的人比较容易被催眠,智商低、容易性犯罪的人却不容易被催眠,”当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开始相信我,因为你不愿意成为弱智的那个人,假如你不能被催眠你就是弱智的这恰恰是你不能接受的。另外也可以这样说“你根本不会被催眠”为了影响你所以我说了不可能影响你,于是你的抵抗力就下降了。

 

  当催眠师和对方再清醒状态下沟通时候,对方持续的属于一种是的。。。是的。。。是的无反对的状态,他就容易被催眠。这只是反抗性催眠的一种,催眠师还可以借鉴一些“点穴”的方法,比如说来访者是个孩子,好动。来接受催眠的时候他躺在那个地方动个不停,这时候催眠师如果是纯粹的语言和他沟通他根本不会停止,这时候催眠师可能点一下他手上的穴位,当这个位置点的很准确的时候,他的神经立刻就会疼,然后和他说“你看,现在是不是感觉到胀胀胀?!”利用这种特殊的刺激立刻使它的注意力,完全和催眠师放在一个点上。所以催眠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永远要尊重对方的人性。然后将对方的注意力和催眠师的注意力放到同一个点上,就比较好开始催眠了,然后就可以悄悄的引导他。

 

  3、催眠是有道可循的心理科学

 

  比如你想有效影响老公/太太、孩子,你的前提是必须尊重他,不管你是有意的尊重还是无意的尊重都会对他产生影响。如果你不尊重对方的人性说“来吧!我催眠你”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符合对方的心态,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永远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4、借力用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在催眠高手中之中,催眠师会随时随地利用一切。例如《催眠大师》里面他就利用到了怀表,这里还有个关于催眠历史发展的故事,在催眠发展的初期,英国有个医生叫玻利得,他是反对民间催眠师,结果他发现这些所谓的江湖骗子的表演和治疗却是真的,他就从原先的反对变为支持,经他研究发现催眠是一个视神经疲劳的现象,也就是说当你的注意力持续去看一件事物的时候你的主动意识会慢慢的弱化。当他用所谓的怀表、水晶球不断地让你看,就是让你不断的专注,单调而持续不断的刺激都会产生催眠效应。比如说我们坐火车时候列车与轨道摩擦发出规律的声响一样能使你产生倦意、睡着。因为单调的刺激是安全的,熟悉的刺激也是安全的,人在一切的生活当中都会自发的维护他的安全感,他对待熟悉的东西、重复的东西单调的东西并不反对,不反对的时候伴随着进一步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也顺势为听话创造了条件。

 

  5、谁在使用催眠术?

 

  催眠是心理处理技术中的一个细分技术,不是所有的咨询师都会催眠。技术含量相对来说也更细更专。在使用过程当中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病情去选择是否使用哪一种方法,催眠治疗方法是其中一个可选择的选项。不同的咨询师他的强项不同,以至于选取的角度也会不同。

 

  催眠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生理作用,无论是什么样心理障碍的来访者只要接受了催眠进入了催眠状态,在催眠状态下身心都会得到放松,因为所有的精神、心理问题从生理的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一种焦虑,当人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人就会胡思乱想,精神和心理就会出现问题。催眠单独从能够让身心放松的角度来看对任何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都会有好处,但催眠同时有着禁忌症,例如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容易在催眠状态中诱发幻觉)是不能做的,如果催眠技术不到火候是不能轻易事实催眠的。

 

  近些年随着做心理培训的越来越多,通过考试获得咨询师资格的越来越多。对催眠技术应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催眠基本上和一般的咨询收费差不多的,如果是一些顶级高手、专家的话,就目前的心理行业大致是每小时500-1000元/时,甚至3000-5000的都有。

 

  心理问题的类型不一样,有些是属于特殊创伤的,通过催眠一旦找到症结那么就容易解决问题。这里有个例子: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女生,她长期反复偷窃老师的东西,爸爸妈妈老是打骂、批评、教育就是没用。找了很多心理咨询师也没有很好的效果,后来在接受催眠治疗,在催眠状态下帮她去寻找原因。在催眠中有一种方法叫“年龄回溯”比如现在她是15岁,然后在催眠状态下暗示她,我一拍拍手 现在13岁,我再一拍手9岁,一年一年的往前,“当你想要解决你的问题时候,我们要去探寻你过去的原因,如果你想起一些特殊事件、特殊的画面,就把你的右手大拇指抬一下”然后在催眠当中,当她到7岁 一年级的时候她就把大拇指竖了起来,这是她在催眠的潜意识暗示下自动地搜索过去的创伤事件,因为人在特别宁静、放松的状态下过去的特别重大的创伤事件容易再现,当它再现以后可以跟它对话“在哪里?”,小女孩回答“家里的洗手间”,在一个晚上八点多钟的时候,灯很暗然后小女孩被她的爸爸妈妈由于白天的时候拿了父亲口袋里的100块钱给其他同学吃了(因为其他同学对她说了:“就你穷!老吃我们的东西!...”),然后爸爸妈妈在家相互吵架以为是对方拿的,后来怀疑是女儿拿的,然后就拿女儿来撒气,把她关在洗手间里不给她吃饭,到了晚上8点钟孩子在里面收到了惊吓,惊吓之后妈妈就会打她,然后继续问小女孩“发生了什么了?”她说妈妈一边打我的屁股一边说“叫你偷!。。。叫你偷!”当时孩子心理怎么想?——“叫我偷。。。叫我偷(道德惩罚机制被启动)”孩子创伤的种子就此埋在了心里,后来在她的整个生活当中就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一种强烈的潜意识冲动,当找到这个心理创伤症结之后,然后让她在这个地方重新去成长——“妈妈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除了“叫你偷。。。叫你偷”之外你还可以怎么想,对爸爸妈妈的打骂,你感到那么悲伤,那么恐惧,那么痛苦。其实到底意味着什么?“妈妈也不会打死我,爸爸也不会打死我,我也没有必要那么恐惧害怕”。在人过去的成长经历中遇到的一些创伤、挫折事件,人的正常思维由于超过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他的糟糕透顶思维、以偏概全思维、以及幼稚的思维触发了她的心里问题。当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结症,让她在创伤的地方成长,这个问题就有可能一次解决。这是在许多案例中出现过的神奇效果。而如果找不到这些症结事件,很有可能你咨询好久好久也没有效果,所以催眠的魅力在于真正的催眠高手运用了技巧和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到他心灵深处的隐秘的痛。

 

  6、拿来即用,现学现会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要记住一条。在任何时候要积极思维、积极看待,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包括成年人,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比如经常有一些夫妻之间会说“你真不是个东西。。。你真不是个东西”时间久了以后对方就真的变成了不是个东西,对方不断地接受了你的消极暗示。

 

  7、催眠适合在什么环境下实施?

 

  对于不同催眠师不同风格的人,催眠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但是《催眠大师》里面有几个地方是有问题的,比如在的催眠过程当中催眠师(徐峥饰演)居然在旁边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用手去摸任小研(莫文蔚饰演)的眼睛和脸,看她的眼睛怎么样,从心理咨询和催眠的角度来讲一定要经得当事人同意,你在碰对方的时候一定要经得对方的同意,同时至少要有异性的第三者在场,如果在条件不允许的条件下 咨询室的环境一定不能是封死的,最佳的条件是应该有一个助理在旁边,如果你是对异性进行催眠,那么另外一个第三者一定要和那个被催眠的人性别是相同的,这样才比较符合催眠的规范和设置。至于房间的暗基本要求是房间不能太大,太大则人有不安全感,光线来讲一般尽量柔和、隔音效果尽量不要被外面声音打扰到,空气要流通,卫生要干净清洁,让人在接受催眠时候很放松安全和舒服,但是真正对于一些催眠大师来讲对环境的要求是无所谓的,因为随时随地你只要能直击进入他的心灵,跟对方一路、挂钩对上。就能产生随时随地的影响和利用。

 

  催眠分为很多种形式,从速度来说有快速催眠和缓慢催眠,所谓快速催眠就是说立刻对他进行指令,比如说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叫“三次握手法”或者是“湿毛巾法”什么叫湿毛巾法,就是被催眠的人在我们的对面靠椅上坐着,我们可以这样对他说“等一会我会把你的手抬起来,悬吊在半空中,像湿毛巾一样挂着,当我手一松的时候,你的手就会沉沉的落下,当你的手一落下的时候,你就正式闭上眼睛进入松柔的状态(这就是给他先预告了)”这时候他还没进入半梦半醒的状态,这时候你一抬起他的手,咔。。。一落下他进入了催眠的状态,这个扳机点(就像子弹从静止到出膛的过程中的关键点、发射点)一出现,他马上就会立刻闭眼了,进入催眠状态,这个时候快速加大大脑放松“放松。。。放松!。。。深呼吸!。。。全身没有力气了。。。”。被催眠着在什么时候“被击中”这个时候的混乱很重要。

 

  在催眠中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叫“瘟鸡效应”就是让对方像电脑一样进入死机状态,你给他大量的信息超载,让他的整个大脑皮层没有能力去处理外在信息的时候,他就只能乖乖的你叫他做什么(不违背原则前提下)。例如,在经常出现地震大灾难、突发事件和产生从众效应的时候很多人都被催眠了,面对这种意外的刺激他不知道怎么办。《催眠大师》电影里任小研在催眠的时候徐医生说1。。。2。。。但3就是不数,不数以后他把怀表掉下去,这就是错乱、混乱的作用,打破了常规,任小研这时候自身的逻辑已经被打乱了,打乱以后徐医生就对任小研进行了进一步的影响。对于不同人来说一定有催眠不成功的例子,但这个催眠不成功对催眠治疗者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催眠师在做催眠的时候目的不是要催眠对方而是通过催眠的技术和方法能帮助到来访者,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次他不能被催眠但是你同样给他积极暗示进去了,也会对他的身心状态产生影响,可能在下一次效果就会不一样了。在这里还不仅仅是信任的问题,只要暗示的语言一出就一定会对对方产生影响,比如失眠的患者我们通常都会对他说“经过催眠的治疗,你再也不会担心睡眠的问题,每当晚上你11点钟上床睡觉的时候,只要你做六次深而慢的呼吸,很快你就会变的很松软,睡的越来越沉”不断地重复,当受术者接受了(预告)然后到晚上11点钟一躺,他一做深呼吸他就感觉到身上浑身无力很快就会睡着。

 

  8、数绵羊的误区,你的数绵羊不管用了!

 

  数绵羊的方法实际上对催眠来讲是错误的,它若增加混乱就比较好了,比如可以从100倒数到1,然后每数一次,减少3个数,这个时候大脑里数100。。。97。。。94。。。(这个时候的逻辑实现了重复单调的工作,而且增加了数数的难度,更快速地消耗意识的抵抗)

 

  9、哪些人能进入催眠?

 

  高智商的人更容易被催眠,一般来讲具有批判职业来讲 律师、教师、领导、法官、警察这类人士通常情况下很难被催眠。但这些人一般情况下智商普遍比较高,而一旦个人生病了或者出了问题,就很容易被催眠,智商越高的人当他愿意接受催眠后很容易被催眠,因为这一人群理解能力强接受指令转换为内在的可能性、效率更高,比如你跟他讲一个画面,他马上就能出现,你跟他说放松了他就知道怎么放松。如果智商低的人,你跟他讲手脚有点沉重他的手可能就会使劲往下按了(效果不佳),你讲了半天“看一朵白云慢慢地飞的越来越高”,他都不知道白云是什么样的,这要催眠他很难的。

 

  广义催眠原理来看只要这个人能睡觉,能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的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被催眠(能让大脑从百分之百的清醒进入睡眠状态临床上是可以被催眠的)。失眠患者做催眠是一个非常好的适应症,有的人失眠是病理造成的例如颈椎病、高血压、肿瘤等,这样的人要对应治疗,而百分之70以上睡眠的都会和心理有关系,其实失眠在心理意义上并不是失眠而是在“加班”——目标没搞定,夜里“加班”,在夜晚的时候还在帮助自己。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催眠中要有一个重大的意识,就是所有的症状都是在帮助人的,你只有找到你的症状对帮助人的积极的意义,然后帮助它这个症状在现实生活中去达成这个目的,这个症状才能消失掉。千万要感谢失眠,因为大部分失眠的患者都有一个毛病——失眠症变成了一个失眠恐惧症(对失眠的困扰本身转变为对失眠的恐惧)然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不断地自我催眠不断地进行消极暗示,每天晚上一到上床就说“快点睡吧。。。快点睡吧!”其实他就在提醒自己睡不着,对失眠患者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再也不担心我的睡眠。。。也没有必要担心。。。”

 

  10、“人桥术”的诡计

 

  只要受术者接受催眠师的话,并且极力去激发自己的潜能,相信自己的身体变得僵直,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人都能做得到。人的天然生理是可以做得到的,并不是什么特别神奇的东西。

 

  11、催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催眠本身是一种影响力,从影响别人的角度来讲可以运用到行销、推销、广告和谈判。催眠还可以从自我催眠的角度来看,运用于教育的潜能开发、体育运动。比如说奥运冠军,很多奥运冠军都在用催眠的方法。拿跳水冠军来举例,他是在不断、反复的进入深度的催眠,高度专注的去看到、想象和体验到自己的动作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的动作做的是多么的标准,多么的成功。当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不断的想象和演练,演练到自动化以后,整个身体的细胞就很容易受到内在自我形象的影响,所以很多运动高手其实都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催眠。(文/蒋平 )

 

  二、催眠的理论模型

 

  1、生理学理论——巴浦洛夫学说

 

  巴浦洛夫认为,催眠是觉醒和睡眠之间的过渡状态。催眠是部分的不完全的睡眠,或称局部睡眠。当大脑两个半球的皮层没有阻碍的进入完全抑制状态时,我们就会处于普通睡眠阶段。但如果在催眠状态下,与言语暗示内容相关的皮层细胞群,从大脑皮层普遍抑制的背景下解脱出来,而形成一个孤立的,局部的兴奋区。这个兴奋区和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除了这个区域间接和外界联系外,被催眠者的意识和外界都是隔绝的。试想一下,当一个暴力者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会产生多么大的破坏力。同时,缺乏抑制的兴奋区也是这样。于是催眠师暗示刺激引起的兴奋反应就具有了巨大的,几乎不可遏制的力量。被催眠者在这种力量下,对暗示做出各种反应。神奇的催眠现象就发生了。

 

  2、操作理论——信息加工

 

  巴勃用信息加工原理对催眠现象进行了解释。根据信息输入——输出理论,被催眠者在催眠状态下做出的催眠行为(输出反应)与被催眠者原有的状态(输入情况)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些输入变量有:个体特征,对催眠的态度,对他人所指出的活动的期望和任务激励,催眠师的语词音调,暗示的手法等。这些变量作为输入条件都会影响输出反应,表现出故意忍耐疼痛,选择性遗忘,幻听幻视等反应。因此,催眠实际上是一种情境——行为反应。

 

  巴勃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实验者对接受催眠的人介绍:先前一些优秀的人在同样的实验中,很轻易且完美的完成了要求的任务。于是被试们为了证明自己也是优秀的人,以自身的人格因素,积极态度和任务激励作为输入因素投入到催眠过程,然后努力体验和想象实验者所要求的事项。结果这些别催眠者很容易产生了实验者所期望的反应。

 

  几天后,实验者对原先的被试们做了第二次实验。实验者避免了那些不客观的参考价值——没有提出有些优秀的人很好的完成了实验,要求被试“诚实报告”,强调了绝对诚实报告他们的体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于是在第二个实验中,一些被催眠者纠正了他们以前的幻觉报告,否定了某些体验。这个实验很好的证实:被催眠者的态度,期望与任务奖励这些输入条件对输出结果的影响。

 

  你也永远都无法催眠一个不愿被催眠的人

 

  3、精神分析学说

 

  催眠是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理论来源之一,同时精神分析也促进了催眠的发展。精神分析对催眠现象进行解释的基础是“移情”。弗洛伊德认为人们被催眠是因为自己的情感出现了无意识转移。被催眠者对催眠师幼儿般的依附态度,是因为他们对催眠师产生了移情,把催眠师当做自己儿时能满足自己愿望要求的父母,从而对催眠师表现出盲目的依赖和顺从。

 

  后来精神分析学派又补充了两个观点分别是“适应性退行”和“自我接受”。所谓“适应性退行”就是自我服务性意识水平向幼儿期倒退。个体为了加强对内心的掌控,受术者通过与现实隔绝,从而启动、控制和终止心理回归。这也就造成思维过程容易被操纵,接着会进入“自我接受”状态——人们像处于白日梦,各种松弛状态,感觉剥夺状态,夜梦,冥想,精神专注和精神病性的幻觉状态(即意识变更状态)一样,丧失了正常状态时对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和操纵掌控的能力,而是被动的接受加工信息,出现被控制现象。

 

  4、角色扮演理论

 

  心理学家沙宾提出并详细阐述了角色扮演说。他认为,催眠现象的出现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他对角色的定义为:受到催眠师的指令和暗示引导,根据这些指示和暗示,被催眠者知道该怎么扮演,如何行动。被催眠者进入角色后,受术者不是有意扮演某种角色去蒙骗别人,而是在信任催眠师的条件下,渐渐进入角色,全神贯注于某一意识领域以致失去了现实的自我意识。正是由于进入角色,可以放开去想象,受术者才真正相信的确经历着所接受的暗示指令。

 

  沙宾以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自己的理论。他对一些擅长演戏的人和不太扮演角色的人进行催眠,结果发现,那些会演戏的人都能根据催眠师的指令去想象体验,将自己沉浸在剧情中,忘却了自己。但是那些不会表演的人就很难进入角色,难以对催眠师的描述做出相同程度的催眠反应。

 

  所以,只有当我们信任催眠师描绘的表象,相信自己扮演的角色,才有可能进入深层次的催眠。

 

  5、意识功能解离论

 

  此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执行运作和监督反馈两种基本功能:执行运作功能可以使我们发出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监督反馈功能可以让我们觉察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意识的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这也是能够进入中深度催眠的必要条件。进入催眠状态后,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运作功能正常工作,接受催眠师指令,但是监督反馈功能会受到抑制从而弱化,甚至消失(这要看催眠深度,程度越深,弱化越强)。

 

  希尔加德也证明了这个理论,他提出了“隐蔽观察者”的观点。“隐蔽观察者”就是我们意识的监督功能,是不受意识觉察的感知记忆的部分。当被催眠时,个体内部的“隐蔽观察者”被解离出来,只受催眠师的控制,自己却意识不到,从而出现催眠现象。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我们不会做出反应,而是忽略了这种反应。

 

  希尔加德在实验中让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以后,将其左手置于冰水中。通常数秒钟后感受的刺痛是无法忍受的。这时问受术者是否疼痛,受术者回答“不痛”但是让他右手扶在按钮上,如感到左手疼痛就马上摁下。结果,即使口头报告不痛,可右手总是将按钮按下。

 

  这个神奇的实验说明了,我们在意识解离状态下不是完全没有监督反馈意识,而是意识的统整功能失去了作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催眠状态下,我们对反道德行为的阻抗了。

 

  讲了这么多理论相信大家对催眠的原理都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但是上述理论除了生理学理论反驳较少之外,大多数心理学家支持的是角色扮演理论和意识功能解离理论。那么,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有没有受到启发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呢? 文/zmer

 

  (文/沐沐 | 来源/心灵花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