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有效吗?

心理健康 46 0

  

  心理导读:心理干预可能会改变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可能不会像通常那样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因为她/他可能会觉得心理疏泄能提供足够的帮助。一个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ISM)计划可能无意中会不再鼓励且代替原有的同事之间相互倾诉的支持环境。而实施危机事件应激晤谈(CISD)的行为则可能将应激综合征‘医学化’。通常的创后应激症状可能会在病理学上进行解读,仅仅是因为它在心理干预中被那样处理。    ---www.xinlile.com

  



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有效吗?

 

  我写的第一篇心理学影评就是关于《恋之风景》的,其实那是老师布置的一次课堂作业,哈哈。我们的老师很文艺,他自己其实也写了一篇《恋之风景》的影评,叫《重拾生活的勇气:评<恋之风景>中曼儿的精神创伤的修复历程》,它是《中外电影名作心理案例集》一书中的首篇。

  

  哦,我写的那篇文章叫《<恋之风景>与<与妻书>》,因为我把《恋之风景》与林觉民先生那篇凄惨壮烈的《与妻书》结合起来写了。那也是我第一篇发表的文章,刊登在一本叫《校园心理》的杂志上。

  

  影片《恋之风景》与林觉民先生和其妻子的故事有相似点但又有很大不同。曼儿的男友阿森离去后留下的不是一封《与妻书》,而是一整本日记以及他的画。曼儿每天抄写一篇阿森的日记,并努力寻找着阿森那幅未完成的画中风景。那画中的风景,也就是阿森临死前脑中不断浮现的一个风景。阿森说这个风景像是他小时侯在青岛生活的一个地方,曼儿便从香港赶到青岛寻找这个风景。

  

  曼儿从香港来青岛的一开始是这样子的:她貌似失去了嗅觉,差点因煤气泄露中毒而亡。当她拿着剃须刀,想起为男友阿森剃须时的情景,就不经意地割破了自己的手腕。我想,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那时候的曼儿大概是要需要哀伤辅导的,不知道,如果电影换一种讲述,让曼儿走进心理咨询室去看心理医生,结果会怎样。

  

  然而,导演没有这样做,影片细腻地展现了曼儿在寻找那个风景时,身上所发生的一点点变化。因此,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Floating Landscape,是很贴切和形象的。而事实上,这个风景是在曼儿的心中不断流动着。开始她找得很急,可慢慢地当她知道风景在哪儿时,她却又不紧不慢。当她看到了要找的那个风景,她又说跟画上的差别太大。

  

  因为她恐惧找到了风景会结束掉她对男朋友所有的思念,她恐惧找到了风景就没有理由再留在青岛而无所去向,她恐惧找到了那心中真正的风景——在青岛遇见的邮差小烈,这是让她存活的另一份爱情——却不知如何去面对。邮差小烈的爱,让曼儿感到对阿森的愧疚,于是她选择逃避。几经波折之后,终于在最后时刻,那要找的风景指引他们再次相遇,成全了他俩美丽爱情,而爱情也成全了曼儿的生命。爱的药用在此发挥的淋漓尽致。

  

  如果你注意了,你会发现,曼儿身边的许多因素(人、事、物)都扮演了危机干预的角色。比如:阿森留下的日记、那幅画,还有曼儿在青岛遇到的那位邮差小烈。

  

  事实上,有时危机干预不仅仅是心理学家干的事,专业的干预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有时也会起到一些不好的作用。

  

  因为,心理干预可能会改变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可能不会像通常那样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因为她/他可能会觉得心理疏泄能提供足够的帮助。一个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ISM)计划可能无意中会不再鼓励且代替原有的同事之间相互倾诉的支持环境。而实施危机事件应激晤谈(CISD)的行为则可能将应激综合征‘医学化’。通常的创后应激症状可能会在病理学上进行解读,仅仅是因为它在心理干预中被那样处理。

  

  对于危机事件应激晤谈(CISD)有效性的质疑,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文/世彦  来源/豆瓣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