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要选择这个问题回答,是因为在临床诊断中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在抑郁症焦虑症单双相情感障碍中夹杂而出现的一种副症状,也称作选择困难症。选择恐惧,这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其实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小到早上是该喝豆浆还是喝牛奶,上学或者上班是公交还是地铁,大到上大学该选哪个专业哪所学院,买房子的时候是该选择地段还是选择价格,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你的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一旦人有了比较有了选择的余地,人就变得犹豫不决,所以你不断在选择,又或多或少在后悔你当初的选择,这些情绪折磨着你,萦绕你的脑海,让你再次面对选择的时候惊慌失措,于是你患上了选择恐惧症!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 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 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 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上边的故事包含了选择恐惧症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形就是,大家都是对于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惧,所以一般人都会选择眼前熟悉的事物,所以我们选择安逸,我们选择舒适,一旦走进了陌生的领域,慢慢的熟悉起来了,于是在我们脑海里会有了比较,这种比较让你在你头脑里产生后悔的情绪!这会让你不自信,挫败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慢慢的,这种熟悉给你带来某种脆弱的安全感,因为无论做任何选择,离开或是重新改变和对方相处的模式,都意味着你要进入一种未知的生活。
当我们力量不足时,很难做决定跨越进未知的生活,哪怕那种未知里蕴藏着极大的机会,也宁可留在原来熟悉的现状中。不做任何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那意味着你在冒险和无奈中决定体验后者。
第二种情形就是你一开始就在脑海里比较,你相信还有更好的选择,不能犯错,而你没有力量和智慧让你的选择正确。于是“我从来不犯错”成了你的信念。隐藏在我们人格中的那些问题总是要面对的,焦虑,匮乏,傲慢,怯懦,讨好,逃避,控制,迁怒,固执……不同的选择不会让你避免面对这些问题,选什么都是错的。一手好牌也会打烂,你在等待你的“Mr.Right”在无休止的等待中于是你成了大龄剩女。
第三种情形是,故事里的比较选择法是一种理想的模式,我们有时候决定在电光石火之间,这就是人们本体意识的体现,它不可能出现故事里第三种情况里的情形,让你有时间细细比较,精挑细选,所以选择恐惧症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如何在电光石火,选择自己的选择,有时候即便你能够做出你自以为是正确的选择,你还是会后悔,因为你不确定你选择是不是最优化的,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你恐惧的源头
在陈了凡老师的《了凡心疗愈》里告诉大家的一个事实就是,没有一个选择是正确的,不管你选择什么,都不对,我们经常性的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心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该有多好,在电影《蝴蝶效应》里,男主角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有穿越过去的能力,于是他一次次回到过去,去修正自己以前认为错误的选择,他的每一次修正都影响着现在,修正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让情形变得更加悲惨!同样的情节在电影《夏洛特烦恼》里也有所体现。
为什么选择让我们痛苦?有力量的人总能让自己的选择成为正确的选择。 你只所以恐惧,是因为你进入了你头脑, 你的头脑层面在评判你的选择在挑剔你的选择,在干涉你的选择,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会执着于事情未来的发展,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下立即的实相。而如果你能进入立即的当下这一刻,你也就会发现那最终的,如果你能进入近处的事物,你就会在里面发现远方的星辰,如果你能进入当下,那整个永恒都在你的手中,如果你知道你自己的存在本质,你就无需「成为」。所有一切你想象要成为的,你其实已经就是了,既然你已经成为了自己,那么你就没有了选择的必要。
但问题是头脑的情绪让我们忘记当下而只是活在过去和未来之中,处于心身二元对立的我们经常身不随心,言不由衷,身体被欲望牵制随波逐流,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生活就会带你到不想去的地方,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就会给你不想要的东西,被情绪拖进痛苦的万丈深渊。
所以我还要奉上另外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大片玉米田中,我们只能从中间的那条小路单向通过,却要选出最大的玉米。人生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处境。每看到一个玉米,你都要斟酌,这个怎么样,会不会是最大的,前面会有更好的吗?你无法预料前面是不是有更好更适合的,但你还是要选择。最终到手的,多半不是最大最好的玉米,只是在最好时机出现的中上之选。谨小慎微之人在前半条路就会确定目标,到后半条路只能看着更大的玉米叹息;而自负的人却会看遍一路风景,直至道路将穷,才手忙脚乱地胡乱选一个,之后又后悔没有掰下中途所遇见的那一穗;只有懂得珍惜的人,在经过途中细细观察,细细比较,才采下自己最满意的玉米,哪怕前面还会有更好的,他不遗憾:“我找到的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我最满意的。”且行且珍惜,也只有这种人,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圆满与美丽,才能让心境始终平和欢喜。
如何避免选择带来的痛苦,这在《了凡心疗愈》有所提及
第一步:你要做的就是要出离你的头脑选择意味着头脑的思考意味着遵循限制性信念行事,他不用思考,他直接就能看清前方的道路,追随自己的内心毫不迟疑的往前走,就像是自己的汽车熄火停在了铁轨中央,而一辆列车呼啸而至,你也不会担心因为你知道该怎么做,你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但你就是知道,这就是本身意识的体现,选择不存在!
要明白在头脑层面所做的几乎所有的决定和选择都是由恐惧所驱使的,你或许在寻找友谊,或许在寻找亲密关系,但你的寻找都是出于恐惧,出于你想要忘掉自己,所以你让自己沉溺在男女关系里,而那并不是爱。而由此所做的决定,会让我们更深入我们的头脑幻想的世界,久而久之就会加重我们的小我意识,那么带来的痛苦感就会更加强烈,在两性关系中我们表现出来的依赖感就会更加强烈!对于彼此带来的伤害也就更大!
第二步:接受你做的任何选择接受就好,那是生命中很的一部分,无须掩盖,也无须假装勇敢。事实就在眼前,所有人类都有恐惧,人性中本有恐惧,去接受,在你接受的时候,选择就消失了,因为它已经没有存在的理由。
第三步:唯有当你是警觉的、觉知的、注意的,你才能够成为无选择的,否则你将会掉进选择的圈套成为还是不成为?做还是不做?做这个还是做那个?没有选择'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选择,那么你就是在选择不选择;这也是一种选择。所以你是被迫选择的;你没有不选择的自由。不选择的效果跟其它任何选择一样,要成为无选择的。唯有当你是警觉的、觉知的、注意的,你才能够成为无选择的,否则你将会掉进选择的圈套,每一种选择都会以不幸和痛苦作为结束。 无选择就是喜乐,无选择就是放开来,头脑总是想选择。头脑通过选择来生活。如果你不选择,头脑就放弃了。
第四步:提升你的意识,你的每个选择都是对的你可能会意识到你的过去-但过去不会再增加了,所以那样的意识是不足的。你可能会意识到你的未来,但是未来还没到来。那样的意识是虚假的。唯一的意识是此时此地。如果你全然的、彻底的处于此时此地,那你就是有意识的。在那样的强度下,你变成一道光的火焰。没有烟的火焰。那就是开悟,除了当下,活在任何地方都是在自杀,因为每一个经过的片刻都是宝贵的,它非常宝贵,你无法再次拥有它。所以不要浪费它,当你去某处,每条路都不是对的,但是当你在此时此地,每条路都是对的。
标签: 选择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