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记者的镜头两个母女各不相让的激烈地争吵起来。
母亲说:“上完学,她就没去干过活。”
女儿辩解道:“她就强调结果,不管对错,我的想法。”
母亲大起嗓音喊道:“你行动了吗你?”
女儿愤怒地叫:“我没去?我没去打工去?”
母亲没好气地喊:“你出去打工?上哪打工了?”
女儿更加急了:“我不上几天班吗?”
在镜头面前一直向自己母亲咆哮的女人叫范成金,今年34岁,家住河北唐山市农村。毕业十多年,打了有半年工,就没在出去打工。父母家有半晌不到的地,平时靠打些零工挣钱补贴家用。父亲心脏不好,母亲不总是有活可干,非常希望这个小女儿打工赚钱,不要再在家啃老。有时候家里还要靠嫁人的大姐救济。
她认为不是自己的错,为什么父母不能体谅她呢?是父母没有帮到她,还打压她。她对记者说:在大学里她也和同学一起在超市做过服务员,面对陌生人,她会紧张到说不来话,手脚冰凉。于是,毕业之后她又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结果,更严重,她无法工作下去。
最后,她回到了家。父母无法理解她不去工作的行为,一再责怪和嘲讽她,导致她和父母动不动就要吵嘴。大姐帮她找了一份打扫的工作,因为没有弄干净地板,老板说了几句,又和老板吵起来,工作丢了。
以后,她想报考设计师或者心理师,被母亲说不切实际。她想在村子里开一个小超市,母亲说没钱。贫穷是困住手脚的理由,父母确实不易。她这一点没有意识到,她只在自己的社交恐惧症里挣扎。
她的想法并不是天马行空,她有她自主的一面,想要积极克服心里障碍的一面,可是,哪一种都无法实现。
可能是原生态的贫穷让她的骨子里有一种克服不了的自卑。
贫穷家的孩子一般都很坚强,她却不是。几次失败,就将自己打败,这不是贫穷造成的。
可能是长期的自我否定,再加上在困难面前父母没有及时支持鼓励,甚至拿话打压她,这样不但使她更加无法在外人面前鼓起社交的勇气,长此以往,还会产生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她一定是想自力更生的,没有谁生下来就想一事无成,靠父母生活。
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学着成长与坚强,多给自己打气,因为人活一世,总要学着面对风雨,蜗牛可以躲壳里,但人不能,强大的心怀,才是坚固的堡垒。希望社交恐惧症人,多些自我肯定,心态放平和,就会出现曙光。
标签: 社交恐惧症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