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的定义:恐惧症是指对某些特殊物体,活动或者情境产生持续不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症。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属于神经类疾病) 恐惧症的分类: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单一恐惧症、学校恐怖症、密集恐惧症 症状表现: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如紧张不安、失控感、心慌、出汗、颤抖、恶心、头昏、四肢无力、尿急、尿频等。 社交恐惧症: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 学校恐惧症:学校恐惧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 1、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 3、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安,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疼、尿频、便急等。 密集恐惧症:对密集排列的相对小物体很敏感,感觉头晕,恶心,头皮发麻。几乎人人都有,程度因人而异。 场所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聚会恐惧症等。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多起病于25岁左右,35岁左右为另一发病高峰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恐惧症的病因: 恐怖症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晰,目前研究与遗传、生化和特殊的条件反射相关。(父母的教育和精神因素,比如父母限制子女接触社交环境,受到车祸等特殊刺激) 恐惧症的治疗方式: 1、催眠疗法; 2、强迫疗法:3、情景治疗; 4、认知疗法; 5、采用芳香疗法; 6、中医治疗; 7、生物疗法 自我调节:一、悦纳自己树立自信;二、勿对自己要求过高;三、别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四、勇敢地去面对 恐惧症是否会遗传: 恐惧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个体的素质及个性有关,而素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孩子是否会得恐惧症,关键不在遗传,而在后天的教育。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善于与人交往,乐于助人和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 广场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