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上海市中小学校迎来秋季开学。图为学生准备去上学。(图片来源:中新社)
近日,上海的一份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在中国网络上引发争议。在这份调查问卷中,包含诸多与自杀相关的题目。共计120余道题目中竟有近40道与自杀相关,且部分问题诱导性强,甚至还毫不避讳地向对自杀还毫无概念的懵懂孩子展示各种自杀方式,堪比“自杀教程”。对此,有不少家长对问卷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表示问卷的问题会伤害孩子心理。目前,上海长宁教育局已要求停止该调查问卷工作。
不可否认,由抑郁症筛查评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是十分必要的。而目前心理问题也已成困扰青少年的一大隐患,因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导致厌学休学甚至自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中国教育部近日针对《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的答复中,也明确了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家庭环境、校内交际、学业压力等都可能导致抑郁,而近年来受疫情的叠加影响,青少年更加剧了对抑郁的倾向。
有报道提到,争议问卷中自杀相关题目,均照搬自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该量表是成年人针对个人抑郁状态的自我评价表。因此,对于三观还在塑造阶段的青少年而言,BDI的成年人视角并不完全适用,生搬硬套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青少年贸然接触到大量和自杀有关的问题,很容易对心灵造成不良诱导。未成年的孩子出于好奇开始模仿,可能对自杀产生兴趣。抑郁倾向的青少年本就心理较为脆弱,不合理的调查方式更是有可能加重其负面情绪。如何根据筛查人群年龄特点制定相对科学、准确的问卷,显然需要深思。
这样一份引发争议,“将好事办砸”的调查问卷,恰恰折射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境。真正的关爱与呵护,不宜流于形式而不顾社会后果,更引发人们的不安。(王淑)
标签: 抑郁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