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心理健康 心理知识 43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范围

1.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选择题)。

2.研究范围: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的过程)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自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与评定等。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教育过程的科学化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二、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短暂的历史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起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迄今不过百余年。

(二)发展阶段

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

桑代克(美国人),1903年《教育心理学》,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教育心理学之父。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也没有取得特别重要的进展。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人类的特征与学习》(1976),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2)布鲁纳,《教育过程》(1960),认知发现理论

(3)加涅,研究学习分类,《学习的条件》(1965)。

(4)奥苏贝尔,1968年和197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影响较大,提出有意义语言学习理论。

(5)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1974),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4.革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在新的世纪中,教育心理学正沿着科学的和公共政治的这两个路径,在寻找着新的学科领域。

(三)现状和趋势

1.教与学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教与学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差异和群体差异,注意采用跨文化研究等方法。

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6.建构主义影响深远。

7.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教育心理学的挑战。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测试者的心理活动。

(三)教育经验总结法

(四)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教育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五)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室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的。

(六)临床个案法

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标签: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