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道三元、中华家庭教育网
主 讲 | 张卫芹
编 辑 | 小道三元
有段时间,因为一个项目公司组建团队去项目地开展工作。
因为工作环境较差,新加入团队的小凡一开始就十分不情愿,面对工作安排十分消极。安排的工作任务能推辞就推辞,自己的工作任务能拖延就拖延,还不断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希望大家和他一起有一样的心态,早点把事情搅黄,早点回去。
项目结束后,小凡就因工作能力不足被公司辞退,而小华则被公司重用去负责更大的项目,原因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积极努力完成工作,协助同事,带给大家力量。
是啊,小华的身上那种生命积极的活力,带给我们团队的是愉悦与奋进。
面对同样的环境,小华用积极的心态接受,小凡用消极的心态抗拒,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态度,决定了他们面对工作的态度。
所以积极和消极都源自我们的内心,重要的是我们怎么看待,如果我们自己都是消极的心态,一定会把事情搞砸!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如此。
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本身就报着消极的心态,那我们带给孩子的也同样是消极的影响,这样的孩子又怎么会拥有积极的人格呢?
我记得有一次和我妈约好下午要出门玩,但是在出门前天空慢慢阴了下来,看似要下雨又好像不下雨。
我妈妈十分纠结,这种天气要不要出去呢?抱着这样的心理,她一直和我唠叨:“万一出去的路上下雨怎么办?万一逛一半了下雨怎么办?万一被雨困住了我们怎么回来?”
我突然感受到,母亲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容易有着消极的心态,所以我小时候遇到类似情况总感觉有深深的愧疚感,因为我感觉是我而导致母亲的纠结。
在我明白这点后,我尝试用积极的心态告诉母亲:下雨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有方法解决!有了这种心态,出门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少了很多负担。
父母的心态真的很容易影响到孩子,作为父母也要认识到自己是积极心态还是消极心态,这才更有利于孩子教育。
那么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自我积极,从而带给孩子力量,从而让孩子有积极的人格呢?
01改变心态
有个人家有两个孩子,一个乐观,一个悲观。父亲想改变一下孩子,于是,把乐观的孩子放到马粪堆里去,悲观的孩子则给了他一大堆玩具。
当晚父亲去看孩子的时候,悲观的孩子在一大堆好玩的玩具堆里伤心地哭着。
父亲问他为什么哭,悲观的孩子说,看着这么多好看的玩具,心里想着这些玩具总有一天会玩烂的,所以就哭了;
而乐观的孩子呢,正埋头在马粪堆里不停地用双手刨着呢。
父亲问他,马粪有什么好玩的呢,他告诉父亲说,我想,这么多的马粪里,一定藏着一个可爱的小马驹!我正在把它从马粪堆里找出来呢。
一个小故事,却告诉我们,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如果我们一味的用消极的心态教育孩子,我们看到的将是孩子身上密密麻麻无数的缺点,这对孩子的打击又有多大呢?我们的消极又如何引导孩子积极心态的塑造呢?
02语言积极
当你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你的要求时,你大喊着:“不要……”
当你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你说的都是:“孩子你……”
当你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时候:“不乖、不听话……”
这些语言在孩子听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说出去的语言就像传递出来的能量一样,有着塑造孩子的作用。
有一次孩子遇到一件难题,在和我聊天的过程中用强打精神的调侃语气拍着手说:“好开心遇到这种事。”我很疑惑的问孩子:“这事有什么可开心的呢?”
孩子却说:“反正有些东西成为定局,为什么要说丧气话,还不如表达自己很开心,又有成长的机会,反而觉得有点力量解决问题。”
我听完一时语塞,但细细想来孩子的心态,在语言中用积极有力的方式来给自己力量,又何尝不是成长?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懂得用积极的语言来激发自己的教育力量!
03行动积极
有一次孩子遇到一些问题,情绪很消极,畏首畏尾也不敢付出任何行动。那天中午吃饭,孩子坐在餐桌上依旧郁闷,我和爱人却无视孩子,吃着饭,孩子很疑惑的问我:“我的饭呢?”
“饭不会无缘无故煮好,总要去买菜,煮饭,盛饭……害怕自己不会做饭而不去做,那总是不会。”
孩子略有所思,去厨房翻了一顿,给自己煮了一碗面,便回到房间去了。
晚上孩子很高兴的和我说:“问题解决了,有些事情做错了,才知道哪里是对的!积极的行动有时候是克服害怕的良药!”
除了我们自身要积极外,我们也要有引导孩子学会积极心理的方法。当我们有方法调动起孩子内心积极的力量时候,孩子面对的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有调动孩子积极力量的智慧!
标签: 积极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