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旨在通过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合力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
具体内容
健康中国行动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2019-2030年)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
同时,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更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部分患者及家属仍然有病耻感。
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
行动目标
一升: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
一降: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失眠患病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
行动内容
个人和家庭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主动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在身体疾病的治疗中心,要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
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可选择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
合理设定目标。
学习基本的减压知识。
积极寻求人际支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视睡眠健康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规律作息。
出现睡眠问题及时就医。
服用药物需遵医嘱。
★培养科学运动的习惯
选择并培养适合自己的运动爱好。
在出现轻度情绪困扰时,可结合运动促进情绪缓解。
★正确认识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
一过性的或短期的抑郁、焦虑情绪,可通过自我调适或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和消除。
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可以通过药物、心理干预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治疗。
★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要及时求助
向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寻求专业帮助。
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自己有病,更不等于病情严重,而是负责任、有能力的表现。
★精神疾病治疗要遵医嘱
诊断精神疾病,要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专科门诊。
确诊后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治疗过程遵医嘱。
★关怀和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减少歧视
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尊重精神病人,不歧视患者。
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照护者提供支持性的环境。
★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
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沟通交流。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社会
★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医务人员应对身体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适当辅以心理调整。
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睡眠相关诊疗服务。
对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开展服务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训。
★强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职责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推广中医心理调摄特色技术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各行各业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其他用人单位: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鼓励依托本单位党团、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等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并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或通过购买服务形式,为员工(学生)提供服务。
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或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员工(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
★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及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会力量,为空巢、丧偶、失能、失智老年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政府
★加强科普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动漫等形式,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平台,组织创作、播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
★构建心理服务网站
发挥基层社区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网底作用,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与使用机制
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力度,推进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和使用的制度建设,积极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岗位。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完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逐步将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管理体系,畅通职业发展渠道。
★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服务
多部门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联合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报告、救治救助、康复服务等工作。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重视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联系援助工作
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建立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组建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健康成华
(jkchenghua)
标签: 心理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