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青少年抑郁,重点在预防

心理健康 心理知识 41

湖南教育新闻网 记者 王诗蕾 报道

近日,教育部就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团队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提及,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可以说,在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四类抑郁症重点人群中,青少年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

破解青少年抑郁,重点还是在预防。青少年尚未形成自主观念,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存在强烈心理依赖,在面对困难、压力、失败和伤害时倾向于消极应对,迫切需要外部力量支撑。

此次教育部将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作为一个起点,说明国家的医疗卫生资源将对抑郁症群体有所倾斜,对于抑郁症患者早诊断早治疗,这是好事。

筛查以后又如何介入?谁来介入?会不会因为筛查结果而使得孩子被贴标签?这一系列问题目前都未知也亟需思考。

造成青少年心理性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层面的社会机制体制因素,也有微观层面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

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问题?除了通过筛查早诊断,还需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形成多方协作。

父母要增加与孩子的亲子交流,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学校和老师不能一味追求升学和分数,要增加学校心理课程设置,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减少校园欺凌、塑造友善的同伴群体环境。

针对心理性困境青少年,社区要积极开展精准化心理健康咨询和服务,对残缺家庭的青少年予以必要的社区帮扶,推动全民心理健康知识宣教。

标签: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