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原本是象牙塔人人羡慕的莘莘学子,可为何近年来却接二连三的出现学生自杀事件呢?
近年来,研究生自杀现象频发,从今年往前推。2020年实验室自缢身亡的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2019年在实验室自焚的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2018年在学校里跳楼自杀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2017年投湖自杀的西安交大的博士生……
这一个个悲惨的事例就发生在我们的面前,他们的花样年华本应在象牙塔顶端奕奕生辉,却因为过重的压力自毁人生,英年早逝。给家人带来无尽的伤痛,也给世人带来了无边的惋惜哀叹。
生命是如此的可贵,然而却让他们视如草芥,毫不留恋的就将之放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象牙塔里的年轻人选择自毁前程,放弃生命呢?一切答案都在两个字之间那就是“压力”。
中央传媒大学的研究生黄同学,因导师那里过不了毕业论文的压力而选择了轻生。西安交大的博士生杨同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同学。皆因遭遇了pua导师,最终在在学业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不堪其辱,选择自杀。
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因为实验压力、就业压力选择自杀,并留有一封遗书,遗书中居然写到“希望下辈子变成猫咖里的一只小猫!实在不行,做一只野猫也可以!”
可以看出这位研究生去世之前,被压力压迫的连一只猫都被其成了羡慕对象了。他渴望像猫咖里的猫衣食无忧,备受宠爱!可见压力大之程度!
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为大学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敲响了警钟。大学校园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应该是否应该给予适当的调整和关爱呢!家长在万里之遥是否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呢?
一、需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建设!
在心理问卷研究调查的过程中,心理专家专门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和压力方面进行了调查。据调查统计。的压力根源是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是学业压力占82.6%。其次是就业压力占62.3%。
在研究生的身心状况调查中发现。研究生的身心状况很糟糕,跟本科生的身心健康比较要差得多。有大约37%的研究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这就说明高校对研究生的心理疏导是有必要的。高校研究生是国之栋梁,我们要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生活给予关爱
实验室的昼夜交替、文献资料的翻阅查找,让研究生在学习道路上艰难踟蹰。一个实验的失败,就会让一阶段甚至每一学期的辛苦付出东流!那种挫败感会让人生无可恋
且不说还有导师在旁边批评指责。为此高校应该在研究生的学习道路上采取帮、扶、放的策略。同时关注研究生的业余生活,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研究生们打开心房,拥抱美好的世界。
三、加强高校导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大家通常把一些导师称之为老板老板的霸气也随之而来。对那些让学生加班加点做实验,干扰学生生活的PUA老师,学校一定要给出相应的师德师风惩戒。
这样老师就不能肆无忌惮的压榨学生了。虽然PUA老师还属于个例。但是高校的师德师风要常抓不懈,避免个例教师损毁了集体高校教师的形象。
四、家长经常沟通关注情绪变化
虽然孩子走进了大学,以独立自主的成人方式生活着。但是家长也不应该过于放手。每周至少给孩子打两次电话,聊一聊学习,谈一谈生活。这也是为研究生在读孩子减压的一个好办法。
家长对于孩子的压力给予支持和理解,就孩子生活压力大一事,家长要告诉孩子,家长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放心搞科研就好。
总结:研究生自杀的现象虽然是个例,但是频繁的出现也不得不让我们在惋惜之后提高警醒。家长要培养孩子广阔的心胸,加强挫折教育,提高抗打击能力。让孩子在学习研究中有百折不挠的韧劲。同时高校也需要对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关注和心理建设的干预。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国之栋梁。
标签: 抑郁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