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心理健康 抑郁症 120

一个父亲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自己的儿子从出生到自杀后的心路历程。

他儿子才16岁,疑似因抑郁症跳楼自杀了。

儿子留给父母最后一句话是:“我实在是走不出来。”

而可惜的是,直到儿子去世后,父亲才意识到,孩子不只是压力大了点,其实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在收到儿子发来的信息“我实在走不出来”时,正值凌晨5点34分。父亲给他回了一个信息,但是没有收到回复。

父亲立刻起床,发现儿子不见了,慌忙冲上天台,却没有看到儿子的身影。当他下到一楼时,才发现为时已晚,警察和救护车已经到了。

他和儿子,已天各一方。

十六年前,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产房里我就拍下了他咂吧手指的第一张照片;出生后8个小时就懒洋洋地在泳池里睡着了;第一次冲奶粉,按医嘱30毫升,完全不够,人生第一口奶就是60毫升;第一次拉便便,我情急之下用手接……点点滴滴,都在心头。6000多张照片和视频,美好的回忆变成了心中的伤痕。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个表妹,她同样也有抑郁症。

“没人能拯救我……”这是她内心的呐喊。

每天,她都重复着同样的话语,说自己很痛苦,很抑郁。

回忆她自己的人生历程,经历过3次自杀,住过精神病院,但是依然走不出黑暗的深渊。

她的故事,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因为,就发生在我身边。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抑郁症的人最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你不明白我的感受。”

的确,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的痛苦,又怎么懂得他们的内心?

我只知道,我眼里的她都经历了什么。

表妹很早就辍学了,早年因个性不合群而被学校劝退,一直待在家里。父母不怎么管教她,从小被保姆带大的。

家庭早教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她终日无所事事,心智发育不太正常。

父母给的关怀和爱也不够,各种心理问题接踵而至。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曾经,她想不开,一度轻生。

试过跳楼,被亲戚拦住了;试过喝酒精,及时送到医院洗胃;试过跳井,父亲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去救她。

于是,她活下来了,而父亲却走了。

这件事,在她心里留下了阴影,直到现在。

如今,表妹22岁了。仍然像个未长大的孩子,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她说她很想结婚,找个人组建家庭。但是,她每天的生活枯燥而单调,没有任何社交的她,几乎没有踏出过家门,又何来恋爱的机会?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目睹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旁观者的内心也备受煎熬。

无论别人怎样劝导、开解,他们还是走不出内心阴暗的牢笼。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这个道理我明白。

所以,旁人也无法真正理解他们,到底有多痛苦。

自杀是需要勇气的,能够让一个人产生不怕死的冲动,是一种多么绝望的心情。

重复着没有希望的生活,也许是抑郁症患者感到煎熬的原因。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没有能力改变自己,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每个抑郁症的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完美的家庭,或者说,不美好的童年。

不自信,是他们产生自我否定的根源。

表妹之所以如此渴望结婚,也许是因为她想有一个人去引领她,指导她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走。

比起情欲上的追求,她更需要精神上的寄托。

这让我想起一个明星,同样受到抑郁症困扰的马思纯。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马思纯生长在一个条件很好的家庭里。

她是演艺世家出身,蒋雯丽是她姨父,顾长卫是她姨夫,父母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资源不是一般的好。

但是,她的成长道路却很不顺利。

她的名气、自卑、自我压制,令她在家里,成为一个隐忍的人。而在学校,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她拼命去讨好别人,因为父母并没有给予她支持。

明明自己无法面对这些挫折,但是却被迫独自面对。

所以,痛苦就从那时候开始了。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直至马思纯日后恋爱了,也是情路坎坷。

她找的男朋友,不是人品差的zha男,就是臭名远扬的乐手。眼光差得离谱。

她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也许是出于自卑,认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人,所以才在口碑极差的男人中周旋。

结果得到的是什么?是无尽的内耗。

在种种颓废之下,马思纯状态越来越差,作品一部比一部垃圾。

困扰严重时,三天暴瘦7斤;但紧接着,又三天胖了8斤。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时胖时瘦的马思纯。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丧子的父亲,何尝不是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

他的一生,从幼儿园得的第一朵小红花,参加电台节目的录音,全国书法大赛的获奖证书,三岁就参加跆拳道,一张张的普级证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楚天英语大赛,一张张的奖状,后面渐渐就是一张奥数的参赛证,一张张奥数的得奖证书。

我们只注意了他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荣誉,却忽视了他的笑容却渐渐消失。从实验小学到外初,从外初到外高,身边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学伴,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我们却视而不见。

那个可怜的孩子,自己根本无法走出压力与困境,也许他曾呐喊过,但没有人听到他的求救。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当男孩把划得伤痕累累的手臂给父母看时,他们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

明明每项测试都显示有问题,也许是父母在潜意识里不愿去面对,轻视了医生的判断,觉得问题不大。

结果,儿子最终还是走不出抑郁症,最后选择了离开。

临别当天的晚餐上,男孩还笑眯眯地对妈妈说:“你是一个笨妈妈”,当妈妈想改好时,他又笑眯眯地说“晚了”,可是父母当时没听懂。

那个16岁抑郁症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不是不想活,而是我走不出来

笑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开心。

有些痛苦,不一定会流泪。

我们不懂为什么有人年纪轻轻,就对死亡毫不畏惧。甚至还嘲笑别人的脆弱,认为这是一种无病呻吟。

但是,从来没有感受到快乐的人,是不会珍惜生活;从来没有感受到爱的人,是不会懂得去爱别人。

你给了他什么,他就拥有什么。

如果他的生活里只有枯燥、压抑、不被理解,那么他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想见你》剧照,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标签: 抑郁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