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人们学习、生活的压力逐渐加重,一些性格内向、内心脆弱的人常常因为某种心理社会因素,如夫妻争吵、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而诱发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这便是我们并不陌生的抑郁症。
一、什么是郁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中医称之为郁证。
元代名医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可见思想情志不正常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情志概念:所谓七情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
七情平稳,气血调和: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能行血、气能生血、气能统血。
情志异常,伤及脏腑: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统称为“情志”,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应。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
二、郁证的类型有哪些?
【证型】
久郁伤神者,证见精神恍惚,悲忧善哭,疲乏无力,治宜养心安神,可选用加味干麦大枣汤。
方药及用法:炙甘草、小麦、大枣、酸枣仁、远志、香附、柴胡、郁金、香橼皮。
每天1剂,水煎服。方中大枣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小麦、酸枣仁、远志皆能养心安神,又可益阴敛汗,祛痰利窍;
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止痛;郁金行气活血,凉血清心;
香橼皮能理气健脾化痰,柴胡可疏肝解郁。此方能养心安神,且有安眠作用,其疗效较为显著,药物可随证加减。
三、中医如何调理郁证?
内经认为,心主神明,五脏藏神,就是从整体观念出发,把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看作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映。
西医大多采用抗精神类药物来治疗,中医认为郁证为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迷塞心窍所致,应以镇心祛痰,清肝涤火,安神定志为治则,多采用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息风定惊、开窍醒神、凉血除烦的中药进行治疗。
上述方法也要辩证施用,具体需要结合具体病症,大家有不懂的,或者有其他疑问,都可以留言交流,一定回复!
#心脑血管###脑炎##神经内科##健康科普##抑郁症#
标签: 抑郁症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