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青春年华,父母的无限荣耀,都因为他的纵身一跃被打破。
2019年11月13日清晨,重庆某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小徐留下3封遗书从教学楼五楼跳下。警方的调查结论是,因抑郁症高坠死亡。
如今,他在殡仪馆的冰棺里躺了近7个月,至今未入土为安,他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思念,还有就是探寻抑郁症学生跳楼自杀背后的真相……
如果没有这场轻生的意外,小徐现在正坐在教室里备战高考,依照他的学习成绩,他今年或许能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但在他的生命里,已经没有如果……
“我一直在寻找我儿子自杀的原因。”日前,父亲徐先生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表示,探寻儿子自杀的死因,就是为了警醒后来的家长、老师和同学吸取教训,避免悲剧重演。
>>>临终告别儿子头发被剃掉送到殡仪馆徐先生回忆起儿子的离去,言语里透着淡淡的哀伤。2019年11月13日上午8点多,他突然接到儿子学校老师的电话,“我往校医务室赶时,还以为是孩子生病或者受伤,但后来又接到电话说是人在重庆第五人民医院抢救,等我赶到医院时,医生就问学校老师发生了什么,也好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但老师却不说。”
因为是高坠骨折造成肺部挫伤,儿子的呼吸功能受损,呼吸非常困难。徐先生告诉华商报记者:“因为当时我就在场,就很生气地质问学校老师:为什么一言不发,别耽误医生抢救我儿子的生命……8点半,我儿子一只瞳孔已经放大,他就是大声地喘气……”他一辈子都不能忘记那个场面。
“我妻子赶来后,抱着儿子撕心裂肺地哭,但校方人多,硬是将她拖到一边,连临终告别、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留给我们,等我们再看到孩子时,他的头发都被剃掉了,已经被装进裹尸袋送到殡仪馆。”这令夫妻俩痛心疾首。
>>>怎会自杀跳楼前两天“双11”还在网购据夫妻俩了解,儿子是当天早上7点多从教学楼五楼爬窗户跳下去的,“他就‘咚’的一声掉在围墙外的菜地里……”
华商报记者获得的2020年3月重庆市南岸区教委的一份答复说明显示,11月13日早上7:20左右,徐先生的儿子从教学楼五楼女厕所旁的门窗高坠,学校老师发现后拨打110报警和120急救,并通知校领导和校医赶到现场。当时坠楼学生还能说话,在确认身份后,学校立刻联系了家长。
徐先生查看了儿子的手机,因为儿子一直吃住在学校,事发前一天,儿子还给校园卡充值了100元,就在跳楼前两天的“双11”,儿子还在网上购物1500元,他百思不得其解,儿子怎么会轻生。
他了解到,2019年11月12日,儿子参加数学考试时因为看手机被老师认为是作弊,老师收了儿子的手机。“他考试被老师收了手机,但我询问了其他同学,我儿子的手机是从裤兜口袋里掉出来,发出了声音,他只是捡起来。但因为被认为是考试作弊,他很担心还能不能参加高考。班主任说,找孩子谈过话,还安慰了他。”他不理解,老师既然安慰了,为什么儿子还选择走这一步。
>>>死前绝笔三封遗书 活着是莫大的折磨“我儿子当晚(11月12日)下自习后写了三封遗书,而且是借别的同学的手机拍下来发到他QQ空间里去的。”
小徐的三封绝笔书催人泪下,应该是最接近他自杀前的心境流露——
“对不起,我尽力了,在下一次让自己如此失望之前,还是自己早点了结为好。让自己失望,不是因为卑劣的行径,而是事后的感情——为恶果而懊恼,而非为恶行忏悔。很悲哀,一再背叛自己的信条,然后麻醉自己,没有比我更卑劣下贱的可怜虫了。”
2019年11月12日晚,小徐下自习后写下遗书,次日早上7点20分从教学楼五楼坠亡
“人自杀是因为生命力耗尽了,肉体却依然存活。活着真是莫大的折磨,食不知味,寝不能眠,但最为痛苦的莫过于把脸上僵硬的笑还原的时候,我常常会想那张脸皮下是清晰的死亡。思考、写作是最消耗生命力的事,面对着越来越沉重的过去、复杂的现在、虚无缥缈的未来——我没有资格背负它们,我热爱他们,那(哪)有资格(成为)并勇于背负它们的人。我太脆弱,就这样被压垮了。”
徐先生说,这些遗书从笔迹上看,应该就是出自儿子之手,“这三封遗书分别写给我们,还有他的一位同学,另一封是写给他喜欢的女同学,遗书的背景可以看到他拍摄的环境不是课堂课桌。”
>>>家人骄傲两次保送 能证明孩子很优秀儿子的遗体至今还存放在殡仪馆,作为一个父亲,徐先生想不通儿子怎么会从学霸变成抑郁症患者。
儿子从小就有过人的天赋,而且在人前人后很懂礼貌,为人本分,学习成绩非常好,“他的学习表现很优秀,上小学年年都是第一。2014年12月,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他在从来没有参加过一天培训补习的情况下获得了一等奖。他的学业上还是一贯地可以轻松应对,家长没有给过他任何压力。”
徐先生以儿子为豪,儿子从小就有过人天赋,学习成绩非常好
2014年7月小学毕业时,小徐以班级第一的成绩保送进入重庆某封闭式寄宿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学习,因为是保送生,初中三年他为家里节省了几万元的学习费用。
2015年,儿子自己随团参加美国游学,定团过海关都是儿子一人搞定。“当时21天要4万元,我弟就说,他的孩子很想让‘承承’(小徐的小名)陪,所以这笔游学的费用他愿意给我出。”这趟去美国游学,儿子得到带队老师的最高评价,其实儿子刚学习了一年的英语,就能应对出国游学的需要,海关、住宿、购物等交流很顺畅。”说起这些,徐先生无比自豪,“他是一个出色的孩子,我多少次是在睡梦中笑醒的。”
2017年,因为学习优异,小徐再次被保送进入该校的高中部。“有个农科院的专家也很喜欢我儿子,我儿子去他家做客,他给我儿子做饭,他说他唯一给别人煮饭就给我儿子。”
徐先生说,儿子的小学数学老师蔡老师,当时听说自己最得意的学生跳楼后,在电话里面嚎啕大哭。从初中到高中这6年来,有很多方面都能证明孩子很优秀。“我妻姐和妻弟都有孩子,但我岳母去世时就决定把遗产留给我儿子,就是很喜欢他。”
>>>厌世背后家人猜测孩子可能因成绩好遭妒忌性格突变徐先生告诉华商报记者,“我以前也是教师,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常识,后来才下海,他的爷爷奶奶也是教师,我搞不明白,一个活泼开朗、善良上进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一个生不如死的厌世者?”这是他内心最想搞清楚的疑惑,他认为,儿子学习优秀,成绩好,可能遭遇别的学生妒忌,“智商高,朋友就少;情商高,敌人就少。”
2015年10月,徐先生发现儿子性格突变,“当时就请求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班主任回复说:‘孩子应该没有你想象得那样糟糕’”。
他记得,2016年1月,第一次听班主任说儿子在学校想跳楼,后来还有几次跳楼未遂的情况,直到2018年2月因抑郁住院。儿子走后,他整理遗物发现了儿子的笔记——
“当我从窗口被人拉回时,只是歇斯底里地嚎叫与哭泣。将过往与心事一点点吐露出来,强烈的恶心感包裹着全身,进而是感官的失灵,最后是滂沱的泪水模糊着双眼……”
徐先生一直在探寻是什么原因导致儿子心理抑郁突变,在最痛苦的时候,封闭式校园里没有家长在身边,自己也难于启齿去说,这或许是儿子想轻生的原因。
>>>抑郁男孩在校自杀 应由学校调查举证徐先生承认,从上初二开始,儿子就出现抑郁症状。读书这几年,曾有过多次爬窗想自杀的行为,都被老师和同学阻止。儿子甚至还提出过要吃雌激素变性的要求。但2018年3月治愈出院,医院也认为孩子无消极自杀观念。他提供的医院诊断证明显示,医院只是认为他的儿子有抑郁状态。
徐先生说,2018年3月儿子治愈出院,医院认为儿子没有消极自杀的观念
徐先生表示,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曾帮他联系了医生,但医生诊断认为,虽然有心理障碍,但并没有到达需要药物治疗的程度,只需要做一些心理疏导即可。
而且,作为家长,他曾多次向学校老师说明儿子的心理问题,希望老师多加关注,“我求过关工委、班主任、语文老师、生活老师,还找过分管校长。”徐先生认为,这些努力最终并没有搞清楚儿子心理问题的成因。
徐先生提供给华商报记者多幅儿子的照片,“这是他的小学毕业照,倒数第二排最左边那个笑得最开心的就是他,这个与中学照片对比就很明白了,这张初中毕业照倒数第二排歪着头的就是他,他想寻找依靠,哪怕是一个比他更弱小的同学也好。”
徐先生介绍,2019年2月开学,儿子突然开始逃学,还给家人留言要“开展新生活”,后来是学校老师将儿子找回来的。他强调,从儿子的遗书、日记以及2015年、2016年老师和家长交流的信息来看,儿子是痛苦的,有轻生的念头。为什么会这样?从儿子因抑郁住院治疗检查来看,可以排除生理因素,所以“我们在找家庭原因,最后就是同学和老师原因”。
徐先生表示,情绪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认知、环境和生理决定情绪,“一个学生跳楼了,这涉及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还不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原因吗?”
他始终认为,儿子在学校跳楼,警方调查的结论是,孩子不是他杀,但孩子为什么自杀,应该由学校去调查举证。
>>>探寻真相弟弟以哥哥为偶像 至今不知情徐先生抽空把旧居收拾出来,整理了儿子生前用过的东西,陈设保留了儿子生前的原貌,有一面奖状墙,保留了儿子曾经获得的很多荣誉,相当于建了一个家庭永久纪念堂。
徐先生抽空把旧居收拾出来,有一面墙上贴满儿子获得的奖状
儿子轻生后,他无法面对以哥哥为偶像的小儿子的询问,“这是他弟弟的作文,他还不知道内情,我们只告诉他哥哥去天堂了。”
华商报记者看到,小徐13岁的弟弟在这篇作文中,充满了弟弟对哥哥的崇拜——
“记得以前我一直把我哥作为我心中的偶象(像),据我爸说:‘你哥啊,跟你一样,从没去过什么补习班,周末我就让他放开去玩。’可我哥成绩就是很好,我与他在一起就是玩,从来不学习,活脱脱一副‘别人家孩子’形象。”
徐先生的小儿子至今还不知道曾经睡上铺的哥哥已经走了,他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偶像哥哥
徐先生说:“我这两个孩子从来没上过什么补习班,基本都是我在引导,很多人问我为啥不管不顾孩子,我说就是放开让孩子去玩,让孩子陪我一起快乐,就是促进孩子的自然成长,一起互动体会快乐。”
但现在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儿子跳楼自杀了,已经过去快7个月了,至今原因不得而知。事发后,在和学校沟通协商时,徐先生明确表示:“我们家庭温暖,我们没有离婚,也没有打骂孩子。”徐先生透露,校方提出15万元赔偿,但家人不能接受。“学校说他们全程无过错,但我们谈的是责任,学校说的是让我们尽快给孩子入土为安。”
针对学校认为孩子和家人缺乏沟通交流的说法,徐先生表示,这个可以去调取他们父子俩的手机通话记录,事实可以说明一切。“我不是为了赔偿,我没想着靠孩子去挣钱。”“我们甚至不需要安慰,我们只想要知道真相。”
2019年底,徐先生向重庆市教委反映家属的诉求,得到的答复是已经转给南岸区教委调查处理。区教委和学校的回复就是,儿子在校学习受到关爱,孩子的人际关系正常,也能融入集体生活,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们还是不知道,我儿子为什么会去跳楼。”徐先生表示,作为家属,他们不是为了讹钱,他们有权知道儿子跳楼背后的真相。他告诉华商报记者:“我想把这件事情对我的改变、对家庭,特别是对小儿子教育的改变,对孩子同学及周围的影响记录下来,已经和一些编剧导演沟通了,希望大家一起来书写和见证国内教育的变革。”
>>>官方回应要让学校担责只能走司法途径此前,华商报记者联系小徐的班主任,但对方一直未接听记者的电话。好不容易拨通一位副校长的电话,记者亮明身份,对方以“现在这里很吵,听不清楚”为由,婉拒了采访。
2020年1月学校的一份说明中,学校认为家属不理智的行为是校闹行为。高坠离世的学生如今还躺在冰棺里,而中国人的习俗讲究入土为安,如今的样子实属不妥。
关于家长提出的就孩子出意外引出的关于教育的社会性问题的思考,学校表示认可,认为等事情处理了,家长愿意延伸做学术探讨也是可以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天才,是学校把他教废了,但学校不敢苟同。家长也该想一想,孩子近18年来所生活的是否是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否有完整的父母关爱?是否有家庭变化带来的问题?公安机关已调查了孩子的死因,若家长坚持认为学校要承担法律责任,只有走司法途径。学校积极的态度也是表达慰问和希望家人尽快开始新的生活。
今年3月3日,南岸区教委在给徐先生的一份答复意见书中称,事发当天上午8点左右,救护车到达学校后,保安协助120将坠楼学生用担架平躺着送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这些都有派出所调查的笔录,学校不存在抢救措施不及时的问题。
关于家长反映的校方是否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处理的问题,南岸区教委答复称,坠楼学生在高中期间就患有精神疾病,由家长送至医院接受专业治疗,治疗期间学校也密切关注其身心健康,积极创造复学条件。病情好转后,在2019年5月学校通知学生父亲转告他按时参加会考,否则无法顺利毕业,因为父亲和孩子沟通不畅,所以委托班主任告知其回校参加考试,经班主任电话沟通,他同意回校并继续学习了一段时间。学生返校后,学校对他倾注了更多的关爱,班主任经常找他谈心,耐心开导,减轻他的思想压力;主任还叮嘱班上同学和寝室的室友多关心他,帮助他逐步融入班级;各任课老师在学业上经常指导他,减轻学业压力。这名学生在校期间,与老师、同学关系和睦,相处融洽,学习、生活正常。
南岸区教委认为,事情发生以来,学校及时妥善处理相关事项,多次与家长沟通协商,到目前没有达成一致,学校将一如既往加强与家长沟通,希望在认识上达成一致。
>>>专家观点心理脆弱 面对挫折就容易崩溃“这个孩子的悲剧,就说明一部分学习优秀的孩子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他们耐受挫折、耐受压力的能力比一般学生要更差一些,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之中,他们背负盛名,心理是容易出问题的。”日前,某医院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马丽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分析了悲剧的根源。
马丽分析认为,这名男生从初中就开始出现抑郁的症状,甚至有轻生、变性的要求,这些都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典型表现,已经发展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单靠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很难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需要到医院去接受治疗。
“家长和老师应该认识到孩子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心理或药物治疗,这已经不是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所能解决的。”
马丽分析说:“孩子爸爸也说了,他小时候非常开朗活泼,但是到初中时已经看上去不是太开心了,其实这个问题再次向我们展现了心理疾病的特点,它是一种比较隐蔽的个人体验,就是心里非常痛苦,可能从外表看就是有点不精神、不开心,周围的人通过外表没有办法真的去了解这个疾病到底有多严重,所以在识别和救治中会造成不重视、发现不了或者是延误,出现这种状况是非常多的,不光是在徐先生儿子的这个案例中。”
马丽表示:“如果真有创伤性的经历,也会让他本来就脆弱的心理进一步变得脆弱,不能去面对挫折就容易崩溃。”
对于这起少年之殇,马丽认为至少有两点启示:
一是要重视那些优秀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因为他们总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有非常好的学习成绩,但鲜亮的外表之下也有脆弱的部分,就像弑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在犯案前在家长、朋友、亲戚的眼中都被认为是自家孩子学习的榜样,他是那么一个完美的孩子,但同时他也压抑了很多负面情绪无法释放,没有机会表达出来,因为他已经被定义是优秀的代表,好像就不能有负面情绪”。
二是要注意心理疾病的隐蔽性,应该从社会层面加强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它是一种个人痛苦的体验,在外表上看不太明显,但是内心的那种痛苦是非常强烈的,无助无力,而且时间一般来说都比较长,外人是看不出来的,这样的话就容易被忽略掉,这名男生没有及时得到一个规律的正规治疗,这是我觉得非常遗憾的地方。”
华商报记者 李华 编辑 高雅梅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热线电话029-88880000)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华商报】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抑郁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