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点,壹点灵的点。
随着抑郁症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很多人也想能帮助抑郁症的家人、朋友。
但是,怎样才能让ta们开心呢?
“请敲我的门”千万个抑郁症患者的呼喊有一款以抑郁症为主题故事主导的游戏,叫“请敲我的门”。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控制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在帮助他们完成工作,并在拼命想要生存的同时与朋友联系中,体验这些主题带来的脆弱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请敲我的门”,仅仅是游戏的标题,就代表了千千万个抑郁症患者,发自内心的呼喊。他们看上去消极、自闭,但在内心里期待有人帮他打开紧闭的心门,让光能照进来。
其实,当他们病得无法自拔时,来自身边亲人朋友的一句抚慰和理解,或许就能够拯救他们逃出鬼门关。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是一本畅销书,作者叫左灯,书里写的就是她自己的故事。
在精神病院抑郁症发作时,理智崩坏,艰难的请求爸爸放她走。
她的父亲,忍住眼泪,在一旁宽慰道,加油,熬一熬,过去就好了!
当左灯问他:“是不是很后悔生了我?”
父亲斩钉截铁地说:
“不后悔。永远都不会后悔。二十多年,你从来没让家里人担心过,也没麻烦过家里人一点。你会得这个病,就是因为你实在太乖了。”
“我不需要你功成名就,不需要你出类拔萃,你什么都不用做,你就做我的女儿!”
这件事后,左灯的抑郁症大大好转。
图片来源:Pexels.com
抑郁的反面不一定是“必须快乐”很多时候,当我们读到抑郁症患者的求救信号,会觉得他们是“矫情“或者“脆弱”,希望他们坚强一点,乐观一点。
可是,“脆弱”的反义词不一定是“你要坚强”,抑郁的反面也不一定是“必须快乐”。
在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里,让高野走出抑郁症的,不是说“现在谁还没有点压力,你怎么就抑郁了呢?”的上司,也不是说“你必须坚强、乐观,担当起你的责任”的岳母,而是他的妻子。
妻子说:“做自己想做的事,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如果痛苦的话,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没有着急地告诉丈夫世界很美好,也没有责备他不够坚强,而是无条件的陪伴和理解他,从未想过放弃他,让他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无条件的支持和陪伴,是高野走出抑郁的良药。
作为家人朋友,怎样才能正确陪伴ta?是的,我们不是专业医师,能做到的不多。
但是我们的陪伴和鼓励,也可以成为他黑暗中的一道光。
01 第一步:让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安全温暖的倾听者
当发现对方身上出现抑郁信号时,可以试着这样说:
“我最近有些担心你,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我注意到你和平时有些不一样,所以想来看看你过得好不好?”
“有什么我能为你做的吗?”
02 第二步:保持开放的倾听姿态,不主观评价
你可以说:
“你不是一个人,我就在这里。”
“我可能无法确切感受到你的感受,但我很关心你,我也想帮助你。”
“无论什么,只要你想说我都愿意听,不会指责、评价你,并且会为你保密。”
“你对我很重要,你的生命对我也很重要。”
你绝对不能说:
“这都是因为你平时想太多了,别想了,让过去的事都过去吧。”
“谁都有过不去的坎,你看那个xxx/你看我当年,现在还不是过来了。”
“人要积极一点,你现在遇到的这些事跟xxx比根本不算什么。勇敢点向前看!”
“世上比你惨的人多了去了,至少你还有你现在的工作啊、你有爱你的家人和朋友啊!还有好多人什么都没有呢!”
“开心一点,多出去走走。”
为什么不能这样说呢?抑郁症患者犹如陷入了泥潭,自己基本是无法动弹的,如果他还有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力量,就不至于会发展成抑郁症。因此这样的看似“鼓励”实则隐含着责问,似乎是在问他们:明明能选择快乐,为什么一定要抑郁?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是巨大的压力和指责。
因为,在他们的心里,也在反复的责问,甚至是在内心鞭打自己:“为什么还不好起来,为什么不能像正常人一样!”
图片来源:pexels.com
03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觉得 ta 真的可能抑郁了,这时候能真正帮到 ta 的,只有专业的心理精神科医生。你可以鼓励对方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也可以主动提出,自己愿意陪伴 ta 去医院。
因为抑郁症患者有自残、自杀倾向,虽然此时此刻我们不能确定自己的亲友已经陷入了抑郁症,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
最后就是,请你也记得要保护自己。
你需要设立一些 “界限”,你不可能 24 小时为 ta 而存在,这样对你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颇为不利。
如果你发现对方的一些症状似乎蔓延到自己身上,或是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你能察觉到的改变,你自己也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懂得自助,才能助人。
愿每个人都被温柔相待,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图片来源自网络壹点灵,关注个人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标签: 抑郁症吃什么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