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初资料整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抑郁症发作的定义为: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所处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其中,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其临床症状表现,包括情绪情感方面,精神活动方面,躯体症状方面,思维内容障碍方面,体验症状方面及抑郁性木僵综合征方面。
(一)痛苦情感1、抑郁心境:悲伤、痛苦、沮丧
a抑郁心境是抑郁症症状表现的核心症状,但非诊断所必须;
b抑郁心境并无明显原因,或者只是看起来牵强附会的原因;
c抑郁心境的强度、持续时间、范围不同于丧亲、失败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
d患者心情沉重,没有原因流泪,或处于麻木痛苦状态。
2、焦虑
a焦虑其实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b焦虑通常体验为不安的预兆,好象可怕的事情将要发生 ;
C焦虑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口干、心悸、发抖、出汗、面部潮红、胃部不适、窒息感、呼吸困难、头晕眼花等;
d焦虑也会伴随认知内容诸如危险、丧失、耻辱将临,亲友即将死亡等。
3、激越
a激越是指运动不安的严重焦虑,表现不能安静,比如不停绞手指,或慌乱的找一件物品,或不断地变换位置,或不停地走动,严重时完全不能坐下来;
b激越常能体验到焦虑不安、慌乱,如“总想做什么,又不知做什么”等。
4、易激惹
易激惹是指当面临挫折时,产生烦恼和愤怒的阈值降低的情况,其表现为,自我压抑、争吵、争辩、吼叫、情绪失控、毁物、暴力行为等。
5、情绪波动
a有5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情绪变化有节律性;
b其余部分则情绪变化非常突然、剧烈;
c大多数上午情绪差,部分患者下午三、四点钟或晚上情绪最低,此为抑郁症的典型特征;
d抑郁症情绪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女性)。
(二)精神活动抑制1、快感丧失
快感丧失是抑郁症的第二个常见症状,核心症状之一。其表现为,失去享受快乐的能力,“一种丧失情感的感觉”,“可怕的空虚”;即使有高兴的事,受到表扬,或从事爱好的活动也体验不到快乐。最后,快感丧失经常与知觉迟钝、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情感体验不足或精力丧失相连。
2、精力丧失
精神丧失通常表现为,艰难地捱过一天又一天,缺乏精力和能量。无法振奋起来,也不能工作,不得不强迫自己干每一件事情,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也要花巨大的努力,即使每一天最常见的事务,起床、穿衣、梳洗也要通过艰难的努力才能去做。
3、运动迟滞
50%抑郁症患者会表现“运动迟滞”,其表现为,行动迟缓,如走路缓慢、或呆坐不动、或言语缓慢、每个词之间停顿很长。其是抑郁症患者精神活动抑制的核心表现之一。
4、思维迟钝
思维迟钝一般表现为,难于做决定,思维反刍,注意保持困难;或思维启动、组织、回忆困难; 患者感到头脑中充满了许多思绪,新思绪不断涌现导致思维混乱;思考最简单的事情也犹豫不决,甚至完全没有反应。
5、兴趣丧失
兴趣丧失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的范围减少、强度减弱,其范围涉及到工作、生活,消遣娱乐、探求知识、对衣食和外表的追求等。
(三)躯体症状1、食欲/体重下降
a表现:对食物缺乏兴趣,觉得食物没有味道,不觉得饥饿;
b轻重:轻者不想进食,重者完全拒绝进食;
c拒食可继发与食物有毒的幻觉和妄想;
d拒饮则可迅速威胁生命;
f体重下降标准:一月内≧5%,或持续数月每月下降2磅,其中10%患者体重明显增加,伴睡眠增多。
2、睡眠障碍
a入睡困难:上床后超过1小时才能入睡,严重者要2小时以上;
b中段睡眠障碍:睡眠过程中经常醒来,醒后再难入睡,或到应起床时才能入睡;
c早醒;多见于忧郁型,比平时提前1小时以上醒来,提前2小时以上醒来称严重早醒。
d睡眠增多,或睡眠节律紊乱,即白天睡眠多。
3、性欲缺乏
a表现:性交频率减少,或勉强应付,草率了事,男性阳痿、女性性乐缺乏;
b女性严重者并发闭经;
c极少数患者性欲增强;
d很少主动谈及,需要交谈技巧。
4、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a表现:头痛头晕、全身疼痛、周身不适、胸闷、心慌气短或胸前区痛、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等。
b与疑病症区别:只诉说这类症状,希望得到治疗,并未产生疑病观念,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c长期在综合医院门诊治疗;
d综合医院被诊为各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四)思维内容障碍1、自罪观念和自罪感
75%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自罪观念和自罪感 ;表现为病理性自罪感,即对一些很小的事情责怪自己,有时明知过分,但不能克制。
一般,罪恶观念是感到别人在指责自己,或已受到起诉,可有自知力,严重时演变为罪恶妄想。罪恶妄想是罪恶观念的严重发展。
2、无价值感和自我贬低
无价值感和自我贬低即自我评价降低,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有此感觉,表现为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是失败者。更有严重者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
3、疑病
抑郁症患者通常有许多理由感到自己患了躯体疾病;比如将焦虑发作时的植物神经症状视为自己患躯体疾病的表现。可以分为疑病观念和疑病妄想。
疑病观念:预期的焦虑和担心,悲观、强烈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
疑病妄想:即使有证据否定患病,仍不能动摇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4、自杀
抑郁症患者约50%出现过,先是出现自杀观念,其次出现自杀行为,然后是反复自杀,最后是扩大性自杀。
抑郁症患者通常是在疾病高峰期,缓解期,且具有隐蔽性,计划性。
发展过程如下:
(1)无望:前途无望、疾病治愈无望等;
(2)厌世: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3)自杀观念:出现自杀的想法;
(4)自杀企图:准备自杀;
(5)自杀行为:付诸行动。
5、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的伴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
与心境相和谐的(mood-congruent):如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躯体疾病妄想、虚无妄想,嘲弄性或谴责性幻听;
与心境不和谐的(mood-incongruent):如被害妄想、自我援引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等。
精神病性症状的特点
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但也有部分患者可持续很长时间;部分存在一定自知力;多与心境相协调;现实性或非荒谬性;非原发妄想,或非许友新定义的经典妄想;
(五)体验症状1、人格解体
这种情况在抑郁症患者中较少见,一旦出现,则较为严重。通常表现为,感到自己不真实,有濒临死亡的感觉,或像一块木头,极其难受,但难以用语言描述。一般具有自知力,但要注意与感知综合障碍、变形妄想、虚无妄想相鉴别。
2、现实解体
这种情况在抑郁症患者中较少见,一般表现为,感到周围环境缺乏色彩,人和物都在故意隐瞒感情,或任何事物均是人造的,象舞台布景,缺乏生机。
3、强迫症状
强迫症状通常是抑郁发作前的前驱症状。其表现为,强迫检查和强迫重复、强迫整理、强迫思维、强迫清洗、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不完美感等。核心为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出自自身,并且意识中反对,但必须接受并屈从。
4、癔症性症状
抑郁症中常见表现:耳闻噪声、背部痉挛、细微的癫痫样小发作、舞蹈样抽搐、夸张的言辞、及情感爆发等;如是病前癔症样人格表现,治疗困难;或强烈依恋和占有欲行为模式重现。
(六)抑郁性木僵综合征抑郁性木僵综合征表现为,不语不动躺在床上、胆怯退缩、或无目的违拗、不进食但可喂食、或对周围环境无任何反应;是上面严重精神抑制的极端形式;缓解后记忆“非常模糊或完全 消失”。
参考文献: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标签: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