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根据人民网主办的“健康大咖谈”杨甫德教授网络直播视频整理)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书记,请跟网友打声招呼。
杨甫德:好,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医师分会副会长,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杨书记在治疗抑郁、焦虑以及失眠等心理疾病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我们知道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其中抑郁、抑郁状态以及抑郁症更是常常出现在各种新闻事件中,让人无法忽视。
我们今天的直播时间是下午4:00~5:00,在最后10分钟,杨书记会对网友们在直播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给出权威解答,机会难得,大家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和我们互动,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杨书记。
01、
主持人:杨书记,您好。现在大家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都挺大的,我们身边很多人常说自己”抑郁“了,媒体也经常看到一些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事件,那么抑郁症是否真的很多呢?它会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吗?
杨甫德:好的。抑郁症现在确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记得在去年曾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头条的新闻“我们一起来谈抑郁症”,所以,抑郁症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和健康问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大概是4.4%左右,所以全球大概有超过3.4亿人患有抑郁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中国在去年也发表了全国的流调数据,中国人群大概意义上的终身患病率是6.9%,12个月就是一年之内的患病率3.6%左右。所以按照患病率来推算,中国大概有9500万以上的抑郁症人群,应该说这个数字非常庞大,所以我们从政府到每个人都应该高度关注抑郁问题。
抑郁症的发生往往如果不治疗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比如说最极端的就是个体可能会出现心理危机,甚至会出现自杀的一些想法或者行为,对单位、对家庭都会造成劳动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抑郁症,积极面对抑郁症。
主持人:9500万抑郁症人群,从杨书记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出抑郁症真的是很常见,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抑郁症呢?
杨甫德:好的,抑郁症因为它是一种精神障碍,所以它有比较复杂的发病机制。总体来说,存在三大发病因素:
第一,我们叫生物学因素,就是他的大脑功能结构、遗传可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他的脑功能,尤其是单胺神经递质的功能存在明确的异常。比如说5-羟色胺功能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水平,多巴胺功能水平都是下降的或者紊乱的。
第二,就是跟社会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比如说压力大、婚姻情感危机、人际关系紧张、预期目标总是无法实现,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抑郁症。另外就是像突发事件,像这次新冠肺炎,地震灾难,也会给每个人的心理造成应激,导致抑郁症,这属于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大因素就是心理性格因素,比如说抑郁症的人往往性格相对内向,自我目标非常明确,自我抱负很大,往往特别期待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对于自己哪怕是很小的失误,都无法接受,无法宽容,所以这属于他的性格特征。
心理方面最重要的是心态往往不稳定,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往往比较弱,所以这三大因素都是导致抑郁症的因素,抑郁症的发病也往往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因素。
我们有时候看到标题就下结论,这个不太好。比如说“某某同学因为成绩不及格,就抑郁跳楼了”,这样的说法肯定不够科学。
02、
主持人:刚才杨书记提到心理社会环境很多因素都与抑郁症相关,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哪些人群容易患上抑郁症?这个可以预防吗?
杨甫德:好的。一般来说抑郁症确实会有一些易发人群,高危人群,比如说性别就有区别,女性往往患有抑郁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为什么?因为女性有三个时期,特别容易出现抑郁问题。
第一是青春期,青春期她的这种性格独立会导致很多情绪问题。第二是生产期,尤其是产后,大家都知道产后抑郁症这个词,确实产后女性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第三是女性的更年期,也很容易出现抑郁,所以因为这三个特殊时期明显增加了女性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这是第一类,就是女性。
第二类就是有慢性躯体疾病的人,容易患有抑郁症,比如说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人群,往往因为躯体疾病控制不够理想或者带来并发症,也容易出现抑郁。
第三类就是经常处在应激状态之下,可以是急性应激,也可以是慢性应激。比如说突然出现亲人的意外离去,交通意外,家里着火,这属于突发的应激事件。可能一次就会导致一个人出现抑郁症。
有些是慢性应激,比如说长期的经济压力,长期的亲子关系,长期的夫妻感情问题,长期的同事领导的关系紧张问题,这也会导致抑郁症,所以这是属于长期应激。
第四类跟我们经常所强调的,比如说与特殊人群有关系,像老年人群,往往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抑郁问题。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抑郁症是跟某些状况、某些人群有关系,一旦患有抑郁症,应该是要及早地控制,及早地诊断识别,及早地治疗。
当然,我们能不能预防呢?某种意义上说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提前管理好各类生活事件,要学习一些心态调整的方法和技巧,一旦意识到自己情绪不好,要寻找情绪不好的原因,及时加以调整控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主持人:但是,我们经常在新闻中也会看到一些人因为抑郁症而自杀,那时候大家就觉得非常可惜,他为什么不早点去看病?我们也查过一些资料,说很多抑郁症患者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治疗,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阻止了、或者影响他们去正常就医呢?
杨甫德:我觉得主持人这个问题特别重要。刚才我们说了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可以达到6.9%,那么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疾病,但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不能够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患有抑郁症?甚至直到这个人自杀了,我们猛一想,他似乎在自杀前有一些抑郁的表现,但是为什么平时没有注意到?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观念上的问题,知识上的问题,以及态度上的问题。
第一就是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评估抑郁症的方法。
比如说,有没有最近一个月经常出现心情不好?有没有最近一个月经常早上醒得很早?有没有最近一个月有时候感到活着没有意思?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我们问一问,只要存在,而且持续超过两周以上,那么他真的就可能会有抑郁情绪。所以我们发现抑郁并不难。
第二,很多人对抑郁症存在偏见,甚至于歧视。
当然我们某些人患有抑郁症的时候,自身也可能会存在病耻感,认为患上这个病不是件好事情,不像患上感冒、患上肺炎这么很容易地去跟别人表述。所以,自我或者他人对疾病存在偏见、歧视,这也是导致我们不能发现或者即使有也不去看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社会对医院的接受度、宽容度依然还不够。所以,往往他也不去及早地就诊。
当然,第四个原因,可能是跟我们的就诊条件需要长期就诊这个有关系,可能很多人达不到这样一个条件。
主持人:大家对于抑郁症的认识率还是比较低,所以今天我们的直播选题请到杨书记也是特别有必要的。在这里,我们也建议您一旦有抑郁症状,千万不要自己硬扛,一定要急诊就医。
03、
主持人:杨书记,您在临床经常见到一些抑郁症患者,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或者说他们来就诊的时候一般都到了什么程度?作为老百姓,或者说我们的家人如何能发现抑郁症的倾向?
杨甫德:好的。抑郁症它确实会表现有不同程度,我一般把抑郁分成几个等级,比如说最初的等级,心情不好,情绪不好,有点郁闷。再发展就可能变成整天闷闷不乐,没有开心的时候,没有喜欢做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发展,我们叫抑郁综合征或者抑郁状态,这时候往往不仅仅是情绪不好,也会出现注意力不行,思考能力下降,行动能力迟缓,甚至什么事都不想做,这个叫抑郁状态。
完了之后,再发展就可能是抑郁症了。
那么,抑郁症它是一个疾病,它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比如说,第一,它必须有核心症状的两条,这核心症状指的是第一情绪低落,第二兴趣减退,第三精力缺乏。
情绪低落指的是总是处在不开心、悲伤、难过的状态当中。愉快感缺乏指的是他对常人能够开心的事情不会开心,哪怕遇到再好的事情,他都无法高兴起来,这叫愉快感缺乏。
第三核心症状叫精力缺乏或者疲乏感明显。比如说他今天一天可能什么工作都没做,什么事情都没做,但是他依然觉得全身乏力,双下肢像灌铅一样沉重。哪怕他今天躺了一天,他依然觉得他很累,这叫疲乏感。
所以,抑郁症的人,这3个核心症状至少要有2条,同时还要出现其它的附加症状。
比如说自我评价下降,他认为自己就是不行,比别人差。比如说思考反应迟钝,比如说遇事总是往坏处想,比如说存在明确的睡眠困难,可能有入睡困难,可能有睡眠维持困难,可能有早醒。
入睡困难指的是上床之后超过半小时不能入睡,这就叫入睡困难。比平时早上早一个小时醒,这叫早醒。
睡眠维持困难重点强调的是夜间醒觉的次数超过两次以上,先后再入睡的时间超过半小时,或者整个睡眠过程当中梦境很多,甚至于在睡梦当中会醒,第二天能够清晰回忆,这都属于睡眠困难。还会出现消极的想法,最严重的就会自杀,不想活,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
所以,这些症状至少要有两条以上。
满足了抑郁症的症状学的诊断标准,也就是说至少要有2条核心症状,2条附加症状,这算轻度抑郁症。
如果有2条核心症状,4条附加症状,或者3条核心症状,3条附加症状,这算中度抑郁症;
如果3条核心症状,5条附加症状,这算严重抑郁症。
所以这是抑郁症,它是有不同程度的,我们要评估自己的抑郁的程度,要及早到医院接受正规的诊断和治疗。
主持人:杨书记,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更容易诱发抑郁症呢?躯体疾病是不是影响更大呢?
杨甫德:对。一般来说,躯体疾病导致抑郁症的风险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像肿瘤,像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比如说冠心病,或者是心梗,像严重的糖尿病,因为血糖总是控制不好,会带来并发症,还有像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低,这些都很容易导致抑郁症。
所以,我们说抑郁症往往是跟其它因素相关,所以我们要控制好原发的因素,原发的疾病,往往情绪问题也会自然地缓解。
当然,现在反过来的情况也存在。抑郁症也会增加其它疾病的、躯体疾病的患病风险。
我们现在有很多科,比如说内分泌科、消化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的医生,有时候也在处方抗抑郁药物,这个是对的。因为躯体疾病会伴发各种各样的抑郁问题,抑郁症的人也会患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疾病。
如果我们能够同时治疗躯体疾病,加上抗抑郁药物的同时治疗,往往疾病转归会更好,往往疾病的指标会控制得更稳定。所以现在都强调共病的理念,也强调综合治疗。
主持人:那么说,心血管科及其它疾病的科室的医生了解抑郁症的知识,会开一些抑郁症的药还是很关键的。
04、
主持人:人们如果怀疑自己抑郁症的时候,经常会在网上查一些资料,也会搜索一些评估量表,这种做法对吗?应该怎么如何去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病情?
杨甫德: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复杂。我们主张在心理问题上,在抑郁症问题上,我们至少是三个方面:
第一要学会自助、自我评估、自我帮助;
第二要学会求助,就是要找身边的人、同事、朋友来帮助自己,减轻压力,改善情绪;
第三是求助于正规的专业机构。
一般出现抑郁问题,我们就是这三步。
但是,首先是要做好自我评估、自我调整。我们上网去查一些资料,这是可以的,没有问题。但是网上也确实是什么都有,五花八门,有科学的,有正规的,也有一些不科学的甚至错误的。
我们要谨慎选择网上的一些测评工具,比较专业的,经过正规的学会或者是杂志发表的这些工具当然是可以的。
其实我们有个最简单的方法。这个工具你要看它有没有得分,得分的结果有没有划界分。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网上有个测试表,每一个问题,比如说他有0至4分,0分是没有,4分是最严重,那往往这个是比较科学的,是比较量化的东西。
第二要看整个量表最后有没有一个总分,比如说高于多少分有抑郁,低于多少分没有抑郁。这是一种划分,这叫筛查。
还有的是严重程度划分,比如说50分以上算严重,40至50分算中度,30至40分算轻度,30分以下算无,这也是一种划分。
所以,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判断。如果有这样的分数划定,往往它是相对可能是有点科学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到正规的网站,正规的机构,经过正规的测评,才能初步筛选自己有没有抑郁。
有了抑郁,还不是抑郁症,要诊断抑郁症,必须找医生,由医生来做临床诊断。
主持人:普通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症是怎么去界定的呢?他自己评估的话,我觉得对于医生来讲可能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也相对差一些,一般患者出现哪些表现,您建议主动到医院去呢?
杨甫德:好的。一般来说就是我刚才说的,如果你具备了抑郁的附加症状,往往不一定是抑郁症。比如说最近你疲劳了,压力大了,你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精力缺乏,睡不好觉,怎么都没有兴趣、愿意自己呆着。
所以,核心症状往往是抑郁症必须要有的,就是第一,总是悲伤,总是难过,自己一个人动不动就流泪。第二是有任何好事都开心不起来。第三是没做任何事情都觉得累得不得了。
所以这3个核心症状,如果你哪怕有一个,我认为你都需要高度关注,因为核心症状是我们正常情况下往往不会有的。即使你工作、学习也不应该出现这种严重的核心症状,所以这是我们自己评价的一个标准。
如果这些(核心症状)有,我们就应该及时地主动寻求帮助,或者主动去接受治疗。
当然,真正的诊断标准就是我前面跟大家介绍的,一定要有核心症状,一定要有附加症状达到4条以上,持续存在超过两周以上,同时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家庭、人际交往的功能都造成了明显的影响。这几个都符合可能就是一个抑郁症。
主持人:刚才听杨书记谈到,其实抑郁症本身也是很复杂的,病因很多,也不是特别明确,也缺乏客观的检查、诊断方法,其实不建议您自行诊断,有问题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
05、
主持人:我们一般都会说明确了诊断才能更好的治疗,对于抑郁症是否只有确诊了才适合治疗。在更早期比如有一些抑郁情绪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好的干预方法呢?
杨甫德: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刚才前面给大家介绍了,抑郁至少从心情不好、到郁闷、到抑郁综合症、到抑郁症,实际上我们不要等到抑郁症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进行干预、进行治疗。
因为,预防一定要防在早期,要关口前移。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心情不好,这时候就要主动地进行调试。比如说今天心情不好,明天还心情不好,原因是什么?跟工作有关,还是跟身体健康有关,还是跟人际关系有关?要找到原因。
第二是要学会化解压力,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运动的方式来减压。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好朋友,把心里的这些想说的话能够说出来。我们可以今天提前一个小时,多休息一会,好好睡一觉,这都是我们应该早期进行调整的方法。
但是如果这些自我调适的方法,没有办法解决当前的抑郁问题,而且会一天比一天加重,这时候一定要及早到医疗机构去诊治。而且抑郁症的治疗一定是综合治疗,一定是一个科学、长程的治疗,所以这只有医生才会给你正确的指导。
主持人:咱们对于抑郁症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它的效果如何?
杨甫德:好的。首先要有一个基本概念,就是“抑郁症可预防、可治疗”,“抑郁症经过正规治疗是可以完全痊愈的”,这个概念一定要有。
第二就是抑郁症越早接受正规治疗,一定是预后越好。其实任何病都是这样,我们刚发病几天就治,跟几个月才治,跟几年才治,第一治疗效果不一样,第二预后转归更不一样。
第三就是抑郁症的治疗,现在是综合治疗,强调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危机干预以及精神康复”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式。
那么,很多人会问抑郁症我能不能通过心理调整、心理治疗就治好呢?
按照中国和国际的防治指南,轻度抑郁症可以先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但是如果专业的心理治疗疗效不好,也应该尽早接受药物治疗。
第二,美国的标准或者一些欧洲的国家的建议,抑郁症哪怕是轻度,都应该尽早接受药物治疗。为什么?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因为抑郁症也存在明确的生物学的功能异常,药物可以最短时间调整大脑的功能,提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来解决抑郁症问题。所以药物治疗是应该早期、应该正规、应该长期。
而且药物治疗它也有一个逐渐起量,逐渐加量,最后达到目标剂量的过程。所有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都是低剂量起始,逐渐加量,高剂量维持,要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康复期治疗。
哪怕是抑郁症,当前你是第一次发病,连续用药治疗时间都需要达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有很多患者在这方面存在误区,可能吃一个月的药好了就不吃了,认为好了就不用吃药。精神科不是这个概念的。
主持人:那就是您刚才提到就说药物治疗,那药物治疗是其中最重要的吗?一般治疗抑郁症的主要分为哪些药物?
杨甫德:好的。抑郁症的治疗实际上药物治疗应该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当然心理治疗也很重要,联合治疗是我们最基本的治疗理念。
在药物治疗当中,它是预防复发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们抗抑郁药物应该有不同的个体化选择。
我们最早的是5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三环类的抗抑郁药物。到了80年代,我们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药物,叫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这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慢慢出来的。
再后来出现的叫SNRI类药物,就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我们形容它叫双通道的药物,刚才说的SSRIs类药物是单通道的药物。
再后来又出现了一些其它更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比如说像NDRI类药物,就是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能稳定剂。又出现了像NaSSA类的药物,就是米氮平这一类的药物,它是一个5-羟色胺激动效应的药物,解决了以前其它药物是靠受体去抗转移抑制来增强功能。这个是靠开源,靠增加5-羟色胺的释放来增强中枢的功能。
所以,抗抑郁药物现在有很多,有很多不同年代的药物,不同机制的药物,不同症状有效的药物。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症状、表现、特征,根据自己对某些副反应的耐受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药物。这个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精准用药,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药物来使用。
#头条心晴计划# #抑郁症# #抑郁科普#
标签: 抑郁症能彻底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