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阳气在抑郁、焦虑等神经症康复中的决定性杠杆作用(一)
题记:
貌似正常的人群中,受神经症折磨的人很多,能够收到有效帮助或者自我救度的人却太少;这个话题太大,又足够沉重,涉及的学科领域也很多,很多学科之间又广泛存在着误会、隔阂和相互鄙视——这些都注定了要做相对全面的总结、期望给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完美的帮助是一种奢望。但是,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做努力!很多人会希望这种奢望能多成为现实一些,就像那些好几十年就出版了的经典心理学著作和医学论文一样。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尽己所能的努力做了一些总结,相信能对很多朋友有所助益——只要你不放弃你自己,你肯定能清晰的、坚定的感受到健康一步步全面到来,无所畏惧。
以下总结,尽可能少阐述大家比较容易就能查阅到的西医、精神科、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只从成百上千的有效案例中总结出相关学科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即便这样,篇幅也超乎了动笔前的想象。
目录和内容简介如下:
要命的的神经症(剖析一下症状类型的表相和感受)
情志疾病的生理基础(心理问题基本不只是心理问题)
撬动神经症的杠杆(转机在哪里)
三分治 七分养(基本生活原则)
健康饮食以高质量素食为主(基本生活原则)
元气到哪一步做哪一步的事情(不可轻易模仿生活原则中的特例,习武和修行人可以) 抑郁症的千古难题——它为什么那么痛苦?(神经症的生活困境)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病人(病友必须知道的事项)
何为庸医(病友必须知道的事项)
何为好医生(病友必须知道的事项)
身体的阳气和心理和阳气(另一个角度推动问题)
善行和健康(运气和鸡汤的科学本质)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简易总结)
希望你能有缘看到,并能传播给更多的有缘人,谢谢。
要命的的神经症
神经症,全称是神经官能症,学术名称可能很多人感到陌生,很多朋友能感同身受神经症到底是什么感觉。大多数医生对神经症的理解来自于教科书,但教科书很多理论是落后的、过时的(或者说在不断研究完善之中的),在这方面比心理学、中医、传统文化有明显的差距。
我们大都听说过神经症、神经病、精神病这三个名词,但可能对其真正含义了解得并不多,甚至把三者混淆。其实,它们的区别和界限是明显的:
1.神经症也称为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及疑病症状等。常见病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2.神经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横纹肌疾患等。主要表现:头痛、头晕、失语、失明、抽搐、昏迷、步履不稳或瘫痪、肌无力或萎缩等。
3.精神病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活动诸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主要表现:言语零乱、幻觉、妄想、兴奋不安、伤人毁物、动作古怪等。
附植物神经紊乱:由于大脑皮质对植物神经系统的统帅作用,大脑这一人体司令部混乱常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濒死感等心脏神经症;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胃肠神经症;其他如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皮肤发麻、皮肤发痒、全身刺痛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特点首先是身体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其次病情加重或反复,常伴随焦虑、紧张、忧郁等情绪变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常无效。
"神经病"有西医器质上的病变,理论上可以检查出来;而“精神病”因病人意识感觉部分或完全失真(比如电击检验无知觉),也会在医学上被承认。而“神经症”,有多少病友被误诊、被认为没事装病!最后打发你去心理医生那里看,说你的病是主观上的(也就是想出来的)都算是客气的。
神经症是广大亚健康体质人群中的一道分水岭。严重的神经症的折磨就像地狱一般,轻微的神经症还好些。从神经症中恢复健康的人,就是从地狱中爬出来的人!不少神经症患者生不如死,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天天绝望想自杀,有轻生想法的病友是很多的。而神经症,是容易被正常人误解的,以为你没病,你是在装病,病是你想出来的,是你心理的问题。很多朋友得神经症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当自己得了神经症,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神经症!那完全是一种地狱般的感觉,生不如死的感觉!是身心的严重失调!不仅有心理症状,还有各类躯体症状,变着法儿折磨你,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不舒服,轮番轰炸、让你抓狂、让你怀疑、让你崩溃、让你恐慌、让你绝望!不是亲身体验,是难以明白其中的感受的。
神经官能症导致的常见疾病:
1.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
2.肠易激综合症、结肠炎、慢性胃炎;
3.神经性头痛、头晕、头昏、失眠 、多梦;
4.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
5.多汗、虚汗、盗汗、怕冷、怕风;
6.心脏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
7.脖子肌肉僵硬 、关节游走性疼痛、幻肢痛;
8.记忆差、反应迟钝、神经官能症;
9.早泄症、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有的人以胃肠神经官能症为主,有的以心脏官能症为主,有的则是头部极其不舒服,还有的患者症状很多,基本都有,抑郁症及焦虑症群体中,很多人有好几种、十几种乃至几十种细分症状,千奇百怪,连出症状的规律都是层出不穷,搞得自己很恐慌。
如果你没体验过,是无法真正理解那种感觉的,就像一个人和你说蹦极的感觉,你只是听说,但没有去尝试过,这样体验和感受就不会很深刻,也不会很直观。身体出现很多不适症状,第一反应肯定是去医院检查,但神经症检查很多次,你会发现基本没什么大的问题,可症状是明显的、让人崩溃的、恐慌绝望的!可检查出来,却没多大问题!这种情况下,家人就会不理解,认为你装病,或者说,病是你想出来的,是你自己多想了,其实你没病。各种对神经症的误解太多太多了,不仅家人会误解你,很多医生也会误解你,“专业人士”也认为,病是你想出来的!于是很多病友,处在无法被人理解的困境中,甚至不被自己理解,觉得自己分明没有疯掉(没有精神病),却有着让人崩溃的情绪和头脑中的痛苦!
绝大部分医生没得过神经症,对神经症的理解仅限于课本,而课本上很多理论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西医这方面的理论始终处于研究摸索阶段,所以对神经症会产生误解。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庸医多,真正明白的医生少之又少,看几十个医生,能遇见一个真正懂的,就算是你的造化了。神经症患者被误诊是极其普遍的,有的患者心脏不舒服,当心脏病来治疗,而不是当神经症来治疗,这样治了大半年,花了好几万,还是看不好,也没有多大缓解,搞到最后才知道是得了神经症,而之前一直当西医心脏病来误诊,所以,对于医生是颇有微词没有什么好印象的。
好在现在有网络,才能找到同病相怜的病友,否则一直这样不被理解,真的有可能走上绝路,很多病友之所以那么喜欢聊天聊症状,就是图一个心理安慰,知道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样,不用担心。其实光聊症状也不行,虽然有心理寄托,但好不了,必须要找到真正的病因。病因认识不正确,痊愈与否完全是拼运气。有的病友,检查费好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都有,还有的病友经常抢救,经常住院,医生也拿他没办法,检查不出什么毛病,但身体就是不行。其实绝大多数神经症虽然是有必不可少的心理问题和认知问题,但痛苦的感觉一定是有生理对应的,基本都是功能性疾病,又不是器质性病变,基本检查不出什么问题的。
打个比方,你一部自行车骑了一年多,很旧了,你这时候感觉旧车和新车已经无法比了,旧车骑着很累很费劲,但是你把旧车送去检查,检查是针对一个个零件的,每一个零件都正常(在公差范围内),可这辆车就是破旧不堪,功能比新的时候差远了。其实神经症就是这种状况,功能大大不如从前了。
如果遇到能理解你的医生,你是极其幸运的。西医对这类问题的痊愈率是在10%以下(某著名医院的主任医师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说的,当然相当一部分是病人中断治疗失联)。西医擅长的是外科(外科最早不是起源于西医,中医外科比西医早一千多年)、对付细菌和病毒。对于暂时没有化验结果的功能疾病,没有太好的办法。病变必须到功能长期失衡、内分泌失调、器官或血管出了什么淤堵肿块,才承认你确实有问题,还没准说你的问题是心理导向的,说是意识想出来的病,癔病或疑病症成真!
就是将来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疾病谱和医典手册上有了这种症候疾病的命名,也只是给你的问题命了个名字,好像终于赦免了你的“胡闹”而已。你能谴责它吗?西医作为临床试验医学,本来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完善的。你这样一个个体作为科学发展的经验积累之一,又能怎样?
西医对抑郁症等神经症治疗的失联,有多少是病人痛苦不适或失望后的离开?
科学观的讨论、中西医治病思维的差异,在此不展开讨论(也不可能在几篇文章中就说清楚)。我们不要愤世嫉俗,我们要的是明明白白!对于任何一个问题,就是病,也要病的明明白白!否则,就是康复了,也心虚胆颤,就像平地上行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踩上一个陷阱。
这是本文的目的。
如果能有足够的收入找好的心理医生和有经验的西医,家庭支持系统又很好,痊愈相对就容易一些。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还在恶性循环中苦苦挣扎。
情志疾病的生理基础
单纯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正常人也会有,但是如果是抑郁症和焦虑症,那就完全不同了。带一个症字,那就苦大了,不仅心理有问题,还会有躯体症状,可谓双重夹击,不少自杀的人,都是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大家看新闻应该知道的。得了神经症,想自杀的人是很多的,因为太痛苦了。得过的人,才会明白那种痛苦,不是人过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那绝对是一个大坑,能爬出来的,会有一种劫后重生的感觉。
没有独立于脏腑气血之外的情志疾病。消极或积极的情绪人人都有,但到情志疾病的程度,是有脏腑气血的基础的。
广泛的误解,来自包括专业医生和普通人在内的社会大众,因为抑郁症和焦虑症,一般人都以为单纯是心理出了问题,和躯体没任何关系,是一个人想多了导致的。可能最初的抑郁情绪、或严重生活事件刺激之前,或者长期的家庭冷暴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前,暂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问题,可一旦处于生活波动或作息规律的影响,影响到脏腑的运作和气血,问题就大了,20岁的人出现40岁的脉象甚至60岁的脉象,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可怕呢?年轻时脏腑就像老人一样,年纪大了怎么办?还能撑到老吗?
中国的人均年龄70岁(有的统计数字比这大几岁,有的高污染区域出现负增长),不是指你能活到70岁,而是现阶段去世人员的平均寿命,结合在社会群体中占有的人数比例依据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只代表当前的趋势预估,不代表20年后也是这个样子!
现在大部分六七十岁的老人,成长年代大多没有受战乱之苦,又正值共和国解放,饮食医疗卫生跨越式发展,没有抗生素、激素肉、转基因食品,甚至那个年代连农药和化肥都少,现在的青年人,能与之相比吗?
即便以人均年龄70岁计算,不是指大部分人活到70岁,而是60岁也正常,80岁也正常。如果有一个80多岁的人,就要有一个60岁之前去世的人来平衡,这才是“平均”的含义。
我们可以不追求绝对的长寿,但是我们要追求的是健康质量。生命的最后一二十年,是风烛残年、病痛不堪、生不如死,还是健康安泰、无疾而终,就是嫌命长的人也会做出和贪生怕死的人一样的选择吧。
病,也要病的明明白白!健康,必须清晰、执着的去追求。
思维是由大脑做主,但任何情绪,不管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都有脏腑基础。这是在中国两三千年用来治疗各种情志疾病的发现,心主喜,肝主怒,肺主悲,脾主思,肾主恐,都是实,那么虚即是:喜伤于心,怒伤于肝,悲伤于肺,思伤于脾(血)惊伤于肾。身心不二,西方很多西医大师,也发现了脏腑对于人情志和性格的影响,尤其是很多案例中脏腑病变或器官移植后对人性格情绪都有可量化的影响!
西医产生于西方,中医产生于中国古代,在科学观上都很务实。西医不排斥经验事实和临床经验,只要能用量化试验验证,它就认,并且迅速吸收采纳。真正的西医大师大多在西方(西方社会对中国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是震惊和担忧甚至是愤怒的),真正的心理学也是起源于西方。西方国家只有针灸,没有中药,虽然他们普遍比我们重视中医,欧洲和美国半个世纪前就知道经络的物理学现象和证明,针灸也入了医保,但毕竟因为只有针灸一种形式(其实只有针没有灸)相对单一,操作和传播收到一定的影响,没有在西方形成和西医并立的医学种类。但在各种内外科疾病和神经症领域得到过广泛应用。
至于中药没有在西方传播开,是因为中药的配方讲究君臣佐使像遣兵打仗,要讲排列组合却不是瞎拼凑的,还要看药物的产地的制备。这对于讲究药物含量和有效成分的化学思维不好理解,所以在西方推广不开(西方学术界对此还是喜闻乐见的,还有商业制药集团的利益把控因素在内),在此不展开讨论。
人的生命规律,不仅仅是身体,还有社会,广义上讲就是身边的人和事。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跟人的生命及健康之间的关系,中医在养生中有一句话,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说当你自己心情处在一种非常平静状态的时候,你的气血就会正常地运行。这种正常的运行,是维持你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反之,当你的情绪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它就会使得你气血产生逆乱,进而导致疾病。
肝主怒,肝不好爱发脾气
很多女性病友特别爱生气,什么时候格外爱生气呢?是在她月经前后的时候。为什么?因为女子是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当她月经要来的时候和来月经这中间,由于她血往下行了,血行于下,而气浮于上,她这个时候气血不平衡,气有余便是火,所以,这时候就爱发怒了。所以,月经来的前后的时候,就一定注意调养情绪,不要过怒,既不要过怒,也别郁闷。过怒和郁闷都不符合正常的生理状态,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疾病。
一个医生和女病人说:“如果跟你先生吵架,你一定告诉你先生,把你气哭了再走,别气一半,你先生就跑出去了,回来还得接着吵。为什么呢?是因为肝主怒,当你生气的时候,俩人吵架了,你怒气满胸,这时候肝气非常旺盛,如果这时候他走了,你这个气就淤滞在里面了,没法发泄了,发泄不出去,淤久就会化热,回来以后接着吵。如果你要是哭了,只要一哭,哭是什么?悲与肺相关,当一哭的时候,肺气就旺盛起来,它就把肝气平下去了,因为中医说,肺和肝对应的五行是金和木,它们俩有个相互制约的关系,当肺气旺盛起来的时候,肝气就平下来了,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当你特别郁闷的时候,你就找个没人儿的地方大哭一场(如果还能哭得出来的话),哭完了你马上会觉得舒服。
我们再看很多肝病的病人,特别爱发脾气。为什么?因为肝主怒,肝经本来就有热,所以他动不动就发火。所以当你无缘无故地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特别烦恼,特别爱生气的时候,你得让有经验的好中医帮你调一调,这个肝不是西医说的肝脏,也不是说你得了肝炎,而是你的这种状态出问题了。这时候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疾病,它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当量变的时候,发现不了,你到西医那儿检查,西医说你没有病。比如说我们有的人生气以后,觉得特别不舒服,头也疼,脑袋也胀,你到医院去检查,西医说你没事,你指标全正常。但是你就是不舒服,如果这时候你吃一点平肝降逆的药,让中药调整调整就好了。
在古代,抑郁症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就是“肝抑”,于是有了逍遥散这味经典的中成药。女子气出来的病,如果没有严重到肝上,往往就在胆囊上和乳腺上,所以逍遥散这味药也有治乳腺增生的作用。
但到现代之后,抑郁可不仅仅是“肝抑”一种表现形式。逍遥散就被滥用了,尤其是长期食用会因其疏导作用大量调度阳气,阳虚抑郁会加重病情。
心主喜,喜则气散,不可过度
心主喜,喜就是高兴,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说心花怒放,没有说肝花怒放的。我们也看到很多老年人,是心脏不好的病人,为什么等孩子都回来了,特别高兴,哈哈一笑就走了?因为喜则气散,过于高兴的时候,他的心气就耗散了。所以高兴是件高兴事,但是过度的高兴,也未必是件好事。
脾主思,思虑过多伤脾胃
脾主思,“思”就是过度思虑的人,脾主思就是说过度忧虑的人的脾胃就会出现问题。经常用脑的同志,他的脾胃功能都比较差,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完饭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往胃上走,帮助你消化去了。如果这时候你的血不往胃上走,长期往脑子上走,那么时间长了,脾胃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了。
比如说有很多司机,特别是开长途的很多司机都有胃病,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职业习惯,只要他往那汽车司机座上一坐,那血自然就往脑袋上走,久而久之,你想想,他的血老往上走,而吃进的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消化,那么时间长了体内的病就出来了,最典型的就是什么胃溃疡、胃下垂之类的疾病。所以中医说思和脾胃之间的关系是忧思伤脾,思则气结,就是这个道理。
肺主悲,过悲则伤肺
肺主悲,大家都看过《红楼梦》,林黛玉肯定有肺病,要不然她不会没完没了地老哭。经常哭,经常想掉眼泪肯定与肺有关。最后他也是肺痨而亡。有些有肺炎的人,容易感冬伤秋,因为肺上有毛病了,肺和悲这个情绪直接相关联。
肾主恐,恐则肾气散
肾主恐,恐跟肾有直接的关系。《三国演义》里张飞在当阳桥上一喊,就把曹操身边的人给吓死了,那人肯定肾气虚。恐则气下,老百姓有一句话,说吓得他屁滚尿流,说要被枪毙的人,大小便都失禁了。为什么一害怕的时候大小便都失禁了呢?因为肾是思二便的,它是控制二便的。当一个人过度恐惧的时候,他的肾气就散了,肾的固摄功能就差了,肾的固摄功能一差,大小便就失禁了。所以中医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变化和人的五脏是休戚相关的。其实在看历史小说的时候,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现代抑郁,因为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思维习惯和认知的持续负面刺激,可能是肝郁痰结,就倾向于“抑郁”;可能是肝郁化火,就是“躁抑”;可能是肺气虚,倾向于“忧郁”;可能是气滞血瘀,脑神失养,大脑就会神经衰弱;可能是脾虚胃失和降,脑失所养,思虑也会受阻不畅。如果是心脾两虚,就会喜乐不起来同时思维迟钝;如果是心胆阳虚,可能会带有胆怯、焦虑;如果是肾气也就是元气有损,五脏的运转气机(阳气)都会不够。
起初可能是一两个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衡,时间稍久就会多问题共发(五脏六腑金木水火土互相影响制约),最后累及全身的阳气和肾气。
辨证论治大多都有对应的中成药,过去名老中医的医案上对抑郁症无效的案例几乎没有。但现在一方面中药的质量下降太厉害假药材太多,另一方面明医太难找,自己用中药哪怕是中成药也是很危险的。真正的好中医比例极低,中医真的不是慢郎中,中药是用药物的偏性去纠正人体的偏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这个病人的症状,不是药,就是毒!太难掌握和应用了,所以到近代后很多庸医都在开四平八稳的治不了病的安全方,还美其名曰“养生”。
(待续)
重视阳气在抑郁、焦虑等神经症康复中的决定性杠杆作用(二)
撬动神经症的杠杆
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神经症,都有两个下手的大方向。一个是“心理”,一个是“生理”。以论文发表出来的量化案例中更多的是采用西医+心理康复治疗,如果能幸运的遇到有科学精神的、同情你的医生,有一定痊愈的概率。这种抑郁症往往没有持续的生活事件刺激(学业、事业、家庭、其他健康因素),甚至生活中有很好的支持系统(比如,家人和友人营造的氛围),然后因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生活极其规律了,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伤筋动骨一百天都能基本康复,如果没有外来的刺激或自己性格、思维模式的问题,有西药调节失衡的化学物质(治标),等身体的生理机能1-3个月左右慢慢恢复了(治本),就是根本性的扭转了。
但是,作为一个有学业或工作的人,都明白兼具上面这些条件有多难,需要多大的福报。
如果只是西药的化学物质调剂作用,身体(脏腑气血)和精神(思维和认知)的整体好转没有跟上,时间稍久药物强大的副作用就会显现,断药会崩溃掉,不断药药效也会慢慢降低,就像在饮鸩止渴以毒治症,而药效越来越差一样……不由得自己就会崩溃,到底是崩溃于病还是崩溃于药!
当然,有些西药的副作用相对可控,但不仅需要幸运的遇到好医生,还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还必须对工作、生活节奏有相当的自主权。
心理能影响生理,生理也能影响心理,所以理论上讲,仅仅从一个方面下手,如果足够强,就能够影响到另一个层面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就像太极的阴阳一样(心理为阳器质为阴),可以互动!执两者中的任一端,顺转可以趋向于生生不息;逆转会趋向于分崩离析。
西方国家抑郁症以及很多神经症,大部分是从心理层面下手,很多案例中对药物的使用很少,甚至完全不用药。即便这样,治愈率已经很高了。本人并不排斥西医和西药,但这条道路关键在于明医,以及你的钱包、时间,还有家人朋友的理解。后文会专门探讨如何筛选医生。
久病床前无孝子,大难临头各自飞,你的伴侣和孩子能长期忍受一个黑洞一般的负面情绪存在吗?在服用西医和西药的漫长过程中,心理的承受力、是否会持续受到刺激、以及自己有没有充满智慧的认知,是能否标本同治的关键。
病情的反复,往往是因生活事件的刺激和变迁,以及认知重塑的痛苦。
改造自己,有时候比改造疾病困难。
所以在西方心理学界,作用于大脑的神经症药物,只是一个备选的辅助手段。
在这方面,认知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得到特别广泛使用。不需要一个病人改三观,只需要一点点掌握智慧、客观的思维方式。
如果有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疗法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共同探讨。对于病友们,在精神衰弱、思维不太顺畅的情况下,苦读书籍的精力和时间可能不够,《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一本著作就差不多了,只要能照着做完大部分练习,适用于所有健康的和暂时不健康的朋友们,尤其是对中医文化、传统文化或精神信仰暂不想涉足太多的。
心理和生理恶性循环的链条,彻底断其一端,恶性循环模式就不存在了。
因为积极、健康的心理习惯和认知,这样的正能量运作模式从中医角度上讲,同样是能生起阳气滋养脏腑的——只要问题在向着好的方向扭转,只要不生起错误的认知(这个要求要经过医生指导或自我训练),抑郁症状的心理基础就会一块块瓦解,这个“病块”同样是在被一步步的宰割。
在另一个切入点方向,只要情志对应的脏腑不出功能性问题,最多就是情绪问题,不会到神经症的程度。打个比方,惊弓之鸟的成语大家都知道,鸟本来有伤,然后听见弓的声音,一紧张,伤口破裂掉下来了,大家想一想,如果这只鸟没伤,能掉下来吗?肯定不会,其实神经症也是如此!如果你肝气顺畅,脾胃强健,肺气不弱,心力十足,肾气也就是元气不虚,抑郁情绪可以有,但怎么会出“症”出来呢?
气为血之母,脏腑依赖于阳气而运作。阳气是人体脏腑和血液的原动力。肾气又是五脏运作的基础,是人体本源之气,是元气的根本。肾气足,阳气足,五脏六腑自然得到滋养,运化而生生不息。
肾气充足,会得神经症吗?中医古籍上讲:肾气足,万邪熄!大部分心理疾病的起因是心理认知、情绪、生活事件,但症状的发作是有生理基础的,原因是你身体虚掉了,然后给一个刺激就突然发病了!焦虑情绪不代表焦虑症,抑郁情绪也不代表抑郁症。甚至有的病友是这样反映的,他是非常乐观的人,是突然发病后才变得抑郁,并不是抑郁导致抑郁症,而是发病后开始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倾向……
存不存在想出来的抑郁症、焦虑症?如果真有这种情况,也是占很小比例,比如有的人天生体质极差,先天肾气严重不足,这样受点刺激也是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的。但目前几乎99%以上的公开案例中,都是有明显的生理问题对应的,生理和心理的恶性循环,少了哪一个就循环恶化不起来!
西方社会的抑郁症比我们这里还要高发,他们的心理学和医学可比我们要发达很多,转一篇在欧洲用针灸治病的医生的文章:
欧洲人抑郁的发病率非常高。特别是脉弦(注:肝抑脉相)……提出一点理解与体会:
一、抑郁产生的原因分析
1、西方人更重视个人的生活世界,因此也更多地追求各人独处。此则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往往易导致孤独。人得群居而易于充满生气,独处既久则人气自弱,邪气易伸。故中国有古语:人少则不居大屋。处于大居,而无人气,久则易于伤阳。人体的元神即是阳气,阳少而阴多,元神不能抗邪气,则元神易伤。由此而出现不少鬼魅之病症,也多由乎此了。抑郁病之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2、饮食习惯不同于中国。西方人更多的是追求不影响别人的饮食习惯。比如,单独用刀叉及餐具,AA制付款,以及不互相送食、多多敬酒等。表面上看来,这样做更体现了人的独立的一面,但其实不利于人体阳气的自然发展。相敬以宾则精神于体内战战兢兢,心神不得自然外伸。客客气气则身体不能自然,因此则阳郁于内,不能得到自然地伸张。久则阳郁之疾可生。
3、抑郁的关键是阳不得伸。所谓阳不得伸,即阴重而阳微,阳不能出于阴。因此出现抑郁寡欢等阳气郁闭之证。其关键并非阳气之足,而是阳气之运行不畅。而过食牛奶、奶酪即易导致体内湿重,湿性粘腻,易胶滞阳气,致阳气之不舒。
4、过用西药影响了阳气的运行。在欧洲,基本上唯一的医学是西医,虽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然医学,但都不成气候,也不能改变西医控制的整个医疗市场。这种情况在中国稍好,毕竟中医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虽然中国的中医也在大量地用西药。西药的应用,往往是以抑制生命的迹象为过程。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最终影响了生命中最本质因素——阳气的自然发展变化。由此而导致阳气不伸也就不足为怪了。
5、现代生活的压力剧增。当前世界变化的节奏加快,电脑、汽车的普及以及信息交流的增多大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规律与习惯。社会运转的速度加快必然导致人们的压力增大、精神紧张、易于生气。木气过旺,则相火随之而炎上。久则会极大地耗伤人体的真阳。而真阳的作用在于维持各个脏腑机能状态,从而促进生命发展。每个人的真阳能量有限,奈何人们不知节省这有限的能量,反而肆意消耗。由此则会导致真阳亏虚于下,虚火亢盛于上的局面。表面上看生命的征象非常灿烂,人们依然能努力工作,依然能自由地生活。岂不知阳虚之于下,则大病之将至不远矣。而且,阳既已虚,则无力出之于外。阳之宜郁可知。
6、木气失养,则肝胆不能协调神志。目前人们更习惯于晚睡晚起,而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夕。晚上11时至3时是肝与胆的时相。如果此时人们去睡觉了,则肝胆可以得到自然地休息。肝胆为木气所主。木气得养则可以生长化收藏。即所谓木者,阳之上升状态了。古人用五行来描述人体的脏腑,其实是找一种实在的东西来比拟阳气的不同状态。因此,既然阳气不能自然上升,也就是说春之不春,何能得夏旺秋收冬藏。此一周期小则为一天,大则为一月,一年,更大则为六十年。而抑郁者,春之阳气不伸也,或曰子时一阳不升也。
二、治疗抑郁从阳立论
由此而知,治抑郁当求之于以下几条。
1、扶阳气,则元神得养。其法当补少阴,少阴者,心肾也。肾为真阳水火之宅,内寄相火;心为君火之处,内有元神所寄。心肾阳气充足则君火可制约全局而无抑郁之弊。
2、伸阳气,则元神能出于阴。阳在春升,在夏长,在秋收,在冬藏。故养春气即是伸阳气。其治在肝胆少阳之经。而伸阳气即需养少阳春升之气。适时睡眠、辛以养肝即是。(肝欲散,即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
3、降郁火。阳得养则旺,得伸则可出之于外。于是再降所郁之火,则阳升之路可畅,而郁邪可祛。开四关升清地气、降浊天气,则东西两路可通。更有清降阳明诸法,皆是。
以上诸法若能融会贯通,则治抑郁不过如此。唯需注意尽量不用西药,或者用而不用,能减则减。西药的功效在于把阴阳调整到一个低层次的平衡上,是以抑制生命的旺盛为代价以取得暂时的安定,颇有夹板治驼的味道。
从阳气治郁证,大法即是如此。即如其他疾病,多关乎阳气之偏左偏右,也照样可依法施术,其理大同小异。
国内能把针灸用到六经辨证层面的医生寥寥无几,能把中药用到六经辨证层面的都不多。但只要自己护持保养好,阳气不弱,身体就不会被拖垮,拖不跨,即便有一些亚健康症状,也到不了神经症的程度。
自己方便操作的,就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本人接触的病例中:
很多中度症状的朋友,早睡觉,正常生活学习,几个月就自动好,甚至有一两个月就自动好的。当然,他们也不会吃垃圾食品;
很多重度症状的朋友,仅仅是作息规律和饮食完全做好了,就好转到中度以下了。
无一例外!
目前接触到的案例中,再重的抑郁症,做到了很好的养生+科学吃素+坚持行善的,至少康复到轻度以下,绝大多数痊愈。
当然,从自己的心理认知模式开刀,彻底避免负性思维模式的朋友,也没有在轻度以上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可以说遇到很多个了,如果你曾是其中的一位,正好走到这样的论坛上来了(估计离开心理学论坛,跑到国学文化论坛、佛学论坛上的可能性较大),建议你立个帖子概述你恢复的过程,放到心理学论坛或病友小组中来,这就是行善,行善是必然有福报的,你的真实的记录必然可以帮助到其他看到的很多的朋友的。
三分治 七分养
养,不是仰面朝天睡觉就行了,而是作息规律。说起来简单,但要像每天呼吸、喝水一样,本能的注意到这些原则!就像吃饭要拿筷子一样应该成为本能!
仅仅是作息规律,就能让病友们的症状好转,因为现代人太容易熬夜了,其实自己明明有很大的决定权,却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做。
病友们对此可能会更容易接受,毕竟,痛苦的滋味太不好受。
早睡早起是重中之重。不管在用西药、中药,还是心理改造,或者只是养生调理,早睡早起是直接决定病程的关键。
为什么医院里的手术、慢性病人住院都要早早熄灯?
细菌、病毒西药可以起作用,除此之外的问题,都是养好的。
晚上9点到11点是气恢复的时间,11点到1点是胆(主排毒)休息的时间,1点到3点是肝(主造血)休息的时间。
人的大脑,只需要7个小时左右的中度睡眠就基本能恢复,一天24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休养,但是脏腑不行。过了那个点,就只有第二天,第二天还不行,就只有6天后经络气脉转一轮之后……
所以为什么11点是健康生死线,过了1点就趋向于衰老,过了3点一夜就废掉了。
脑袋白天休息几个小时就没事了,脏腑呢?
要想养生,就要趋向于9点休息。当然,在现代社会很难,但不是做不到。很多病友康复,9点到3点的深度睡眠起了一个重要的生理支撑。
不管是阳虚抑郁还是心脾两虚抑郁还是肝血不足抑郁,仅仅是生理原因,就能和心理因素恶化互动——本来就是身心不二的。
恶性循环也是循环,良性循环也是循环,生理和心理的恶性循环,少了哪一个就循环恶化不起来!
生理和心理哪个步入良性了,都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咔住,再往良性运转!
彭鑫博士的书,要精读,尤其是《彭鑫谈内壮健康法》。
养生实在太重要,很多朋友恢复不理想,就是因为养生做得不到位,没有养生意识。
纵欲伤肾大家都知道,而熬夜伤肾也很厉害,三大伤肾最严重的就是:熬夜,嗔怒、纵欲。除此之外,久坐伤肾也伤脾,会影响到消化功能,而且久坐对康复也很不好,久坐容易导致气血淤滞。久坐的副产品就是久视,久视伤肝伤血。这几样伤身的方式,就像几把斧头同时砍向我们,我们能强壮吗?即使是铁人也会倒啊。拳王泰森,那时因为熬夜纵欲,最后也得上了抑郁症,经常要吃药物治疗。难道你的身体素质比泰森还强悍吗?
熬夜,大多是在久坐久视吧?久视还伤肝血,肝开窍于目。有的朋友说,我有数不完的工作要做呀。
呵呵,你还能拼命工作,说明病的不重。为什么不用这些气力,来拼命恢复呢?
即便工作繁重,早上3、4点起来做不就完了?作息周期换一下不就可以了?又不需要你24h中多睡几个小时?!
不愿意作息规律,说明身体底子好,暂时还没垮掉。
很多人就是仗着自己年轻,仗着自己强壮,以为没事。其实他想错了,再强壮的人其实也耗不起的。有个词叫外强中干,外表看起来很强壮,一搭脉,脏腑已经虚掉了,如果不是年轻撑着,否则早废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半百而衰了,是20岁就早衰了,最多30岁衰。不少朋友去看老中医把脉,20岁的人出现40岁的脉象甚至60岁的脉象,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可怕呢?年轻时就这样了,年纪大了怎么办?还能活到老吗?
不过,以后真正会把脉的“中医”也越来越少了。
春播种,夏成长,秋收割,冬收藏。
一天也可以分为四个时段,3—9点为一日之春,9-15点为一日之夏,15—21点为一日之秋,21—次日3点为一日之冬。
战国时神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能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养肝护胆的时间。人如果长时间过子时(23点-1点)不睡,就会伤胆伤肝。初期表现为眼圈黑,眼睛干涩、疲倦、内凹,头晕、头痛,精神疲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脏腑失衡和各种病症。出血症状: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症状。肝胆方面疾病:子时胆要更替胆汁,胆经旺时人若不睡,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
情志方面的疾病:过子时不睡直接耗伤胆气,《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胆气一虚人就容易惕惕不安,多疑、胆怯,久之也会形成抑郁症、焦虑症等情志方面问题,甚至厌世、自杀。
肺脏方面:过子时不睡觉,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而灼肺,出现干咳或咳嗽、咳痰血等木火刑金的症状,还易导致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
肾脏方面:亥、子、丑时(21点-3点)为一天的冬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应肾,肾主藏精,肝肾同源,过子时不睡觉易耗伤肝气、肾气,从而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肾衰竭、不孕不育等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下一代。
脏腑的阴和阳也是一对太极,血和气也是一对太极,互相生成(良性循环),互相拖累(恶性循环)。
没有真阴,真阳何存,阳气合在?
道家和佛家的修行人,最重视晚9点左右到早3点左右这6至7个小时,只要晚上到早上的这个时段在深度睡眠中,比吃人参还补的顺畅、柔和!
关于睡觉时间,有几条界限:
一般的修行人尽量保住9点这条线,因为晚上9点到11点是人体气力恢复的时间,只要9点到11点利用好了,就会趋向于正向积累。
对于身体已经到绝对健康以上级别的修行人(气足),每天只需要休息11点到3点这4个小时就够了。11点是临界线,守住了就不会在现有基础上损耗。
对于更厉害的修行人(气足血足,阴平阳秘),每天只需要休息11点到1点这2个小时就够了,这就是趋向于夜不倒单了。注意11点是临界线,胆还是要让它休息好。
莫非你比常年每日休息2h的修行人身体还强悍?
再厉害的修行人,夜不倒单的,往往需要在子午时间休息10分钟(可能是在打坐中休息),就是正午和子夜12点。由此也可见午夜入睡和睡午觉的重要补给作用。
莫非你比常年夜不倒单的修行人还厉害?
睡觉最好采用狮子卧(吉祥卧)。
再重复一遍:对于中度症状的朋友,早早起+健康饮食,没有不在轻度症状以下的;很多极重度症状的朋友,仅仅是作息规律和饮食完全做好了,就好转到中度以下了。
无一例外!
再重的抑郁症,做到了很好的养生+科学吃素+坚持行善的,至少康复到轻度以下,绝大多数痊愈。
对于脑袋和气力,弱到连一本几百页的通俗易懂的书都看不完的(当然,更多的是不愿意去看去实践),早睡早起+健康饮食,护持好自己的阳气就可以扭转战局了!
(待续)
标签: 抑郁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