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我们生活中病发率非常高的一种心理疾病,该疾病的出现会严重的侵害患者的精神世界,从而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健康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大家要多加了解抑郁症的病因,生活中才可以做好预防工作,治疗时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慢慢抑郁?
1、认知因素:儿童的认知在形成抑郁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看法认为,儿童早期的经历如分离、丧亲、缺乏母爱和家庭的温暖等等易造成一种消极的认知背景,一旦儿童遇到挫折时便倾向于贬低自己,产生无能、绝望的情感体验,并且对事物做歪曲和夸大的理解。消极的认知构成了本病的易感性机理。
2、意外事件:某种客体如某人或某物的丧失对抑郁症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个人或事物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以至于儿童把它看成与自己是一体的,当如此重要的人或物一旦不复存在,如父母的分离死亡等,就会引起儿童强烈的矛盾情感,并由此转化为对自身的敌意感,从而导致此病的产生。
3、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性因素在儿童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约50%的抑郁症儿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此症。抑郁症儿童在发病以前,个性往往比较倔强、违拗,或表现被动、无能、依赖和孤独。此外,父母死亡或离婚等事件也可使儿童产生抑郁症。
4、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很多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存在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异常,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正常人服用地塞米松后,可抑制皮质醇分泌,而抑郁症病人服地塞米松后,未见皮质酸应有的抑制现象,此即用以诊断抑郁症的所谓“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不但可帮助诊断抑郁症,而且可以鉴别是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还是抑郁性神经症。
5、生化代谢:脑内神经递质是研究得较多的一个内容,这种理论假说主要来源于精神苭理学的研究。临床研究发现某些抑郁症病人尿内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反映病人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减少,饶有兴趣的是,当抑郁症转为躁狂症时尿内的这种代谢产物却排出增高,这说明躁狂和抑郁与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量有关。又有研究发现,不论躁狂或抑郁病人,脑、脑脊液、尿内的个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均低。
为什么人们会慢慢抑郁,通过上文具体的讲解,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患上了抑郁症,一定要及早的弄清楚病因,再对症的治疗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同时日常生活中,也要根据病因积极的做好对抑郁症的预防,尽量的远离该疾病。
标签: 抑郁躁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