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古传承荨麻疹科普:用抗组胺药物为什么只能缓解

心理健康 抑郁症 89

  (1)组织胺:一种活性胺化合物,生物学作用为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组织胺是唯一引起痒感的介质。它可以使机体产生三种反应:

  ①血管扩张,引起红斑;

  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中心性丘疹;

  ③由于血小板释放组织胺,组织胺使皮肤粘膜、泪腺、唾腺的分泌增加引起水肿,在皮肤血管则出现荨麻疹、浮肿,在消化道则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在喉头粘膜则引起急性喉头水肿等。抗组胺药的绝大多数制剂在30~60分钟内生效,维持4~12小时,在肝内羟化及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于24小时内从尿中排出,丧失作用,无法从根源恢复免疫反应的正常生理因而无法阻止组胺的释放,机体在长时间服用西药会产生耐药性,最终药越吃越多,效果越来越差,风团反复出现。

  (2)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在地塞米松的基础上人们又通过像甾体母环上引入甲基、卤素等结构,陆续开发出了倍他米松、倍氯米松、氟轻松等药物。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巨噬细胞

  ①一方面发挥抗原提呈作用,将抗原提呈给T、B细胞;

  ②另一方面分泌出IL-1,而IL-1是调节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而糖皮质激素(GC)可抑制巨噬细胞表面Ia抗原的表达,进而抑制 IL-1的产生,从而抑制某些免疫应答。GC还可直接抑制T细胞的增殖,抑制T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如 IL-2,γ-干扰素和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这些抑制因子的产生可使免疫应答减弱。同时也导致长期大量使用GC治疗后病人肿瘤发生率增加;产生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激素副作用明显:可以降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诱发或加重溃疡病;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诱发精神病和癫痫;抑制儿童生长发育;其他:负氮平衡,食欲增加,低血钙,高血糖倾向,消化性溃烂,欣快;股骨头坏死和一些停药反应等。同样由于无法从根源调节免疫生理,无法阻止组胺的释放,加之副作用严重,甚至导致荨麻疹越来越严重,最后糖皮质激素作用消失,更加增加患者痛苦。

  上一章:西医的治疗方式

  下一章:中国传统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标签: 抗抑郁症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