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真实脸孔与图形化脸孔情绪表达之差异性探讨

心理健康 心理知识 82

  科技日新月异,人与人的交流也从现实生活逐渐走向网路世界,如何透过冰冷的文字传达出「情绪」,相信多数人会选择使用表情图案来弥足文字的不足,对于辨识不同脸孔在情绪表达历程上的差异,我们的了解甚少,因此陈雅韵、袭充文(2017)以此为主题进行了一项研究。

  他们寻找24位大学生,并挑选三种不同的刺激,包括真实脸孔、图形化脸孔及房屋图片,研究者以呈现部分脸孔(房屋)特征或完整脸孔(房屋)样貌,请受试者辨识出该脸孔或房屋的所有者。在实验一当中,他们发现辨识图形化脸孔比起辨识真实脸孔和房屋有较低的正确率,且在部分呈现中,辨识图形化脸孔和房屋比起辨识真实脸孔的反应时间更短,也就是说,辨识图形化脸孔和辨识房屋的历程更倾向于部分基础态度(part-based manner)。因此,他们得出阶段性的结论:真实脸孔确实能展露出更完整的辨认讯息。 而实验二则探讨了脸孔线索和语意线索是否会影响受试者对真实脸孔与图形化脸孔的情绪辨识历程。结果显示,虽然语意线索在两种脸孔的情绪辨识上都较脸孔线索来得快速,但即便提供语意线索也无法提高图形化脸孔的情绪辨识正确率,相反的,真实脸孔不论在何种线索中都有较好的表现。换言之,当我们使用通讯软体中的表情图案来传达情绪讯息时,为了能将使用表情图案所造成的讯息减损降至最低,我们应尽可能地将表情特征扩大,以达到此效果。


标签: 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