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问题,如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矫正

心理健康 心理知识 103

  孩子6岁之前的生活经验是后期人格发展的基础。幼年时期是儿童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如果幼儿出现问题行为,应该及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矫正。具体可以怎么做呢?下面爱心理也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仔细观察,科学判断孩子的问题行为。

  首先从幼儿自身情况出发,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多注意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并做好记录,根据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判断。无法断然依赖自己过去的经历或印象,随意评判儿童的问题行为,从而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误判。例如儿童多动症、孤独症等都有具体的行为判别量表,家长可请专业人士帮助,科学判断儿童的行为是否为问题行为。

  二、找到根源,正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必然有一定的原因,例如,儿童退缩行为可能是由于父母对儿童的多重保护或自身性格特征的影响;盗窃可以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物质欲望;侵略性行为可以是父母的养育方式或者是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仔细分析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

  三、营造有助于幼儿纠正有问题行为的环境。

  1)家长应以包容、接受的态度关心幼儿,对幼儿的问题行为要有耐心倾听,并积极关注;认识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与行为动机,尊重儿童的个性特征,这有利于形成安全的心理环境;帮助儿童纠正问题行为。

  2)父母应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使幼儿既得到尊重,又得到保护,身心愉悦,对子女的爱适当,为子女创造适宜的发展空间,减少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

  3)家庭气氛和谐与否与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有密切关系,家长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子女平等相处,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与幼儿玩游戏。家长应重视家庭亲子沟通,营造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

  4)家长要树立榜样,树立榜样。我们国家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方式也反映在孩子身上。”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言谈举止、情绪态度等都能起到示范和感染作用。

  四、了解技巧,并选择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干预问题行为。

  在技术手段上干预儿童的问题行为有许多方法,除了日常生活中父母采取的鼓励、奖惩等正强化法外,批评性的负性强化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让有问题行为的孩子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的“榜样塑造法”;对某些儿童的问题行为采取忽略态度,让孩子的问题行为没有得到强化的“消除法”;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实施“暂时隔离法”等等。与此同时,让幼儿有选择地读书、讲故事、引导幼儿观看电视节目、选择同伴或游戏等,以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有助于消除问题的行为。最后,为幼儿不同的问题行为选择合适的矫正技术与方法。

  五、对症治疗,制定合理有效的矫正方案。

  针对幼儿的问题行为及时筛查,确定问题行为后,家长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合适的矫正方法,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及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矫正方案。矫治方案实施时,家长应根据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纠正方案,使矫正方案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标签: 幼儿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