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要”、“不能”等语言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教育孩子时也经常出现。所以,我们不禁要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有效的引导孩子,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更加规范?
事实上,偶尔跟孩子说不可以。对待孩子的态度强硬有时也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爸爸妈妈使用过度,就有危险。 1、在下命令时不要过于强硬。 有时,当孩子听到他们不喜欢的命令时,他们会假装不关心的样子。那主要是因为严酷的禁令使孩子们感到不舒服,孩子们会觉得他们没有安全感。 2、不要让孩子产生莫名的怨气。 小孩如果太小,其实有时候也会不知道“不行”的意思,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及时地对爸爸妈妈的命令作出反应,爸爸妈妈就会认为孩子不听话,这样就会引起更多的愤怒和失望。 3、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束缚。 当孩子听到不好的禁令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父母的命令囚禁了起来,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失去自由的感觉,就像是由爸爸妈妈来照看。
4、告诉孩子这件事不该做。 小孩有时年纪小,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当妈妈告诉孩子不要抢走弟弟的玩具时,他可能知道当玩具在弟弟手里时自己不应该去想自己,但他却没有学会如何得体地从弟弟手中拿到玩具,换句话说,他不具备生活技能。 要是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地把玩具从弟弟的手里接过来,那对他以后的影响就会很大。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东西是贯穿整个人生的重要社会经历,并且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有益。 假如孩子言行不一,要循序渐进,问问自己,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和表达方式,比如玩玩具、看动画片或其他什么?回答是,这需要你教孩子用更好的方法去做事,不要和孩子说这个做不到,那个做不到。
标签: 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