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走出心灵创伤怎样地震后如何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47

  2017年8.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及8.9新疆精河县6.6级地震,无不对我们身心带来震撼和重创。做为一名专职心理咨询师,也参与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来徐的重伤员心理援助,这次我没亲临灾区,希望我的文章能提供上的心理援助。

  据地震专家预测。目前可能还会有较强余震,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这场意外天灾的每一位伤员和生存者,都会惊魂未定,在心理及情感上所产生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剧烈的,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反应模式因人而异,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地震后是如何引发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

  通常在刚经历地震后,有的人会产生震惊,这几乎是一种自发的自我保护反应。在这一阶段,可能会感到恍惚、震惊或头晕目眩,也有可能出现整体性麻木感或与人的隔绝感。思维、情感和行为均受到地震的影响,很有可能出现生理上的应激反应。

  其表现形式有:

  情感上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症状。

  行为上有些人会产生回避、退缩、易激惹等症状。

  躯体反应:容易出现头痛、恶心、胸痛、心率快、腹部不适等症状。

  思维/意向方面的变化:闯入性思维、挫折耐受力降低、不由自主反复回想、注意力集中困难等症状。

  怎样进行危机干预

  后续的心理援助者,应仔细倾听密切关注被援助者的反应,对他们的创伤经历进行分析,力争弱化其情感和心理反应的强度,降低其生理唤醒水平,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地震发生前的机能状态。尽早的干预也许能够防止一些个体产生PTSD(濒临死亡的创伤/造成持续影响的容貌毁损)。在提供心理援助过程中注意不要过度刺激被援助者以免增强其创伤体验,使危机体验最大程度地得以修复和解决。在进行心理干预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认知重建以及直接的治疗性暴露。在早期的认知行为干预技术可以从以下内容入手:

  (1)深呼吸

  (2)渐进式肌肉放松

  (3)想像的或现实的暴露治疗

  (4)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5)日常的正强化程序

  (6)写日记

  对创伤应激评估:

  创伤应激的症状包括以下内容:

  (1)反复回忆地震当时的情景(闯入性回忆)

  (2)反复出现与地震有关的恶梦

  (3)睡眠障碍/食欲紊乱

  (4)重复呈现地震发生时所伴发的行为和情感,并伴有食欲变化

  (5)有焦虑及恐惧体验,特别是回忆起地震发生时

  (6)坐立不安

  (7)过度警觉

  (8)感到沮丧、悲哀

  (9)精神萎靡、疲乏

  (10)记忆减退,包括难以回忆与地震有关的各方面情况

  (11)注意力集中困难,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任务或者日常活动

  (12)挫折承受能力低下,容易焦虑、愤怒或怨恨

  (13)情感麻木且退缩

  (14)感到自己和他人隔离或存在差异

  (15)情绪波动,无故哭泣

  (16)难以表达情感

  (17)对将来心灰意冷

  (18)对所关爱的人安全防护问题过度担忧及恐惧

  (19)回避行为

  (20)回顾和地震相关的事情

  心理创伤的恢复时间

  无法预知地震过后产生的创伤应激障碍恢复的过程需要多长时间,也很难预料创伤经历是否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可以预料到经历过地震的幸存者必然会改变和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因此,恢复过程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幸存者对自己遭受危机时的反应

  (2)怎样看待自己

  (3)怎样看待所处环境

  (4)生活的自理能力

  (5)清点所经历的创伤事件

  (6)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专业的干预

  如何从创伤应激中恢复

  地震后个体产生的创伤应激是由于不可抗力、突然发生的地震引起的。好多幸存者的心理以及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有些人的表现是反应剧烈但可以充分应对的短暂发作,也有些人可能会形成日后不能应对日常应激源产生持续干扰,这些干扰往往伴有显著的闯入性思维、情感反应及生理反应。心理咨询师在实施心理救援时,对他们创伤经历的深入了解是恢复的第一步。


标签: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