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可治"情志病
现代医学中的心理疾病(比如强迫症、自闭症、焦虑症、恐惧症等),中医归纳为情志类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精神活动状态失常,比如敏感、烦躁、悲观、忧愁、悲伤、易怒、心情沉重;紧张、惊慌、惶惶不可终日等,病因不外乎外部刺激和自身因素,这可导致气血阴阳的失衡,并造成脏腑功能的紊乱以致引发疾病
情志疾病的治疗方法,传统医学称之为"意疗",治疗大多采用移情,即转移注意力等情志心理疗法与药物攻补疗法,目的都是为了重建病人体内气血阴阳的平衡,恢复脏腑经络的功能。如果七情过度,超越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导致诸多疾病的发生。不少科学家甚至提出,有60%~80%的病,都是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有学者指出:"在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情志之病 必以情治 针药难
那么,又怎样治疗因情志引起的疾病呢?历代医家一致认为,情志之病,必以情治,针药难效。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七情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是治疗和防止某些疾病的有效方法,这就是以情制情康复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喜伤心,恐胜喜",意思是说,过度的喜伤心,用恐可以抑制喜。"忧伤肺,喜胜忧"。过分的忧愁伤害肺,用喜气可以冲淡忧愁。七情互相制约的原则,为以情制情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恐抑喜,以喜消悲,用悲制怒,用怒解忧,深思定恐,这实际上都是在转移人体的兴奋点,扭转人的各种极度情绪,使其整体归于平衡、稳定。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说,就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一个新的兴奋灶去抵消或冲淡大脑皮层中原有的优势中心,并通过精神刺激来实现人体情绪的平衡。
标签: 抑郁症怎么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