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有哪些?做好哪些可以避免?

心理健康 抑郁症 182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指的是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疾病,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其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自伤自杀。

症状表现

抑郁患者会长时间感到情绪低落、愁苦及悲惨,早上或入夜时分情况会较为严重。疲惫一般产后的女性亦会感到疲惫,但产后抑郁的患者会疲惫至认为自己患病。食欲不振患者通常没有心情进食,但有时会透过暴食来宣泄压力,不过过后又会因肥胖而感到内疚和不安。失眠产后抑郁症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焦虑患者会经常因为害怕不懂照顾婴儿而感到焦虑,同时又担心婴儿的健康。引发因素

生理因素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有学者认为产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相关,产妇本人的健康状况对孕期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心理因素妊娠、分娩伴随着一系列的躯体和心理变化,虽然大多数孕产妇适应良好,但也有个别孕产妇出现适应不良。有些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初为人母的角色改变,使其面临自身康复和育婴两大问题,对自己的母亲角色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做母亲和工作的压力,尤其是文化程度高的人由于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考虑问题多,情绪较复杂,易发生抑郁。加之由于受重男轻女封建思想束缚,生女孩的产妇心理压力、心理负担更大。家庭因素对于产妇而言,最强大的支持来源于其丈夫。有调查表明婚姻满意度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缺乏丈夫支持的产妇更易患抑郁症。部分产妇由于分娩,可能失去劳动就业的机会,减少了家庭经济的来源而导致经济上的压力加重,常常造成产妇的抑郁。产科因素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忐忑不安的体验。虽然产科设备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提高,但产妇对分娩方式、对分娩疼痛感到恐惧,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导致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诱发产后抑郁的产生。睡眠因素孕期睡眠障碍还会增加剖宫产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美国妇产科医学会杂志刊登研究认为,妊娠末期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的孕妇,产程明显长于睡眠较好的孕妇;存在严重睡眠障碍的孕妇剖宫产率是没有睡眠障碍的5.2倍。心理护理编辑产前教育日本曾有学者报道,产前健康教育可使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下降。帮助孕妇了解有关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以及产后保健、育婴知识的宣教,指导孕妇合理的营养和活动锻炼。对有并发症的孕妇应积极帮助其调整心态,使其树立信心,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分娩护理鼓励并帮助孕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用亲切、友善的语言指导产妇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使她们处于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分娩方式及产时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严格掌握剖宫产措施,积极处理孕期异常情况,尽量清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分娩时可根据产妇需求安排丈夫在场,以减少产妇的恐惧和不安。护理人员应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亲切友善的语言,使产妇感到温暖和支持。休养环境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可以使产妇心情舒畅。此外,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尽量集中进行所有的治疗操作,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打扰,避免谈论刺激产妇情绪的话题。同时,适时进行心理咨询,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训练,增加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母亲角色向产妇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并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家庭关系丈夫应主动协调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尽可能多陪伴在产妇身边。家庭、社会及其他有关人员应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耐心倾听其倾诉,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己在社会中、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指导产妇注意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和处理产褥期间工作生活的各种变化,及早融入社会生活中。预防措施编辑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疾病,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其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自伤自杀。很多产妇都有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这不但会影响的产妇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到婴儿的心理健康,下面问渠心理网分享一下,产后抑郁症的预防!1.注意心理调适在有了孩子以后,年轻妈妈的价值观会有所改变。抱着坦然的态度接受这一切,有益于帮助产妇摆脱消极情绪。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而忘记烦恼。2.放松自己的情绪产妇在产后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等待着体内激素水平调整,总会形成平衡,而使自己适应新的生活。3.寻求家人帮助产妇要学会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尽量让家人明白,不要只顾沉浸在增添新宝贝的快乐中而忽略了产妇的心理变化。请他们多陪自己说说话,及时告诉自己一些育儿的经验。4.正确面对问题如果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症状,要科学地治疗,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类药物,不要轻视抑郁症的危害性。5.保持积极心态孩子是年轻妈妈的希望之源,孩子的健康与幸福是妈妈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你肯定会遇上困难与烦恼,在坏日子时你也要保持好心情,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努力做好每件事。生育和养育是家庭事件而非女性一人的职责,故整个家庭每一个成员须调整自己,共同经历角色转换。6.夫妻相互支持鼓励有了孩子,丈夫会感到压力很大,他们会更勤奋地工作,妻子要理解丈夫;而丈夫也应该理解妻子产后身体的变化与照顾孩子的辛苦,主动分担家务。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和交流。7.好一个好的睡眠产妇要学会创造各种条件,让自己睡觉。当孩子安然入睡时,产妇不要去洗洗涮涮,而是要抓紧时间闭目养神。8.好环境当产妇从医院回家时,要限制来探望的人,尤其是要关掉电话,为自己创造安静、舒适、卫生的休养环境。9.饮食好产妇要吃营养丰富而又清淡的食物;与此同时,享受被亲人照顾的亲情,在感谢其爱心中,使自己得到心灵的调养。10.适当运动产妇可以带着快乐心情做适量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这能够转移注意力,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在宝贝或者烦心的事情上,平日多运动,保持快乐的心情可促进体内制造安多芬素,预防忧郁的发生,因为“喜乐的心,乃是良药”。产后抑郁症可以说是孕妇们的杀手,准妈妈们一定要注意预防好产后抑郁症,这样才更有利于妈妈与宝宝的心理健康!资料来源于百科,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公众号:妈妈私语

标签: 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