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伴性教育_同伴教育的概念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37

 

浅谈同伴性教育_同伴教育的概念

日期:2007-5-23    编辑   徐明 
 
     同伴教育是一个受欢迎的概念,它暗含一种态度,一个交流渠道,一套方法,一门哲学,一台策略。在英语术语中,“同伴(peer)”就是“身份相同的人;属于相同社会群体的人,尤其在年龄、等级或社会地位方面等同”。而“教育(education)”关系到“发展(development)”、“培训(training)”,或者对既定的人或事物的“见解(persuasion)”、或者教育带来的“知识(knowledge)”(韦伯大字典,1985)。在实践中,考虑到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如:倡导、劝告、即兴讨论、戏剧、演讲、分发物品、举荐服役、提供支持等)的不同,同伴教育有着更加广泛的定义和理解(Shoemaker等,1998;Flanagan等,1996)。同伴教育的典型特点是:在既定人群中如何充分利用一些成员的力量来有效改变同一群体的其他成员的行为。同伴教育常常通过改变个人的认知、态度、信念或行为来实现个人水平上的有效干预。同时,通过干预社会规范和激发能改革规划和政策的群体行为,它在群体或社会水平上也能实现有效干预。

   这份文件是为1999年4月18—21日在牙买加金斯顿举办的同伴教育与艾滋病国际咨询会的与会者提供背景信息的。这次咨询会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地平线/人口理事会组办。在会议准备过程中,为了草拟一份议程以反映该领域的需求状况,计划委员会委托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伴教育项目管理者进行了一次需求评估。根据需求评估中浮现的值得注意的主要主题,我们做了一次文献回顾。
   这份文件介绍了咨询会的目的和目标。讨论了同伴教育的定义以及理论支持,展现了早期对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研究的成果。此外,这份文件公布了需求评估和文献回顾的成果,并且对未来艾滋病同伴教育领域的最佳实践定义提出了建议。

关于本站

心理乐(xinlile.com)分享心理健康知识,常见心理疾病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心理医生考试资料,心理咨询案例,心理学百科知识。
Copyright © 心理健康 | 标签阅读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或咨询可通过如下方式:

QQ:23467321

微博:weibo.com/xxx

微信:qq23467321

关注我们

心理健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