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高危行为和高危人群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19

    艾滋病高危行为和高危人群

文章摘要:HIV的感染和人的行为有关,在艾滋病流行时期,肯定会有高危人群,他们有高危行为和高危环境,他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很大。

      艾滋病高危行为有哪些

  HIV的感染和人的行为有关,在艾滋病流行时期,肯定会有高危人群,他们有高危行为和高危环境,他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很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把“危险性”定义为一个人由于自己的行为而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把“易感性”定义为对不利于个人控制自己免受艾滋病感染的社会因素。就艾滋病而言,减少危险性和降低易感性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获得免受艾滋病感染危险的能力。我们始终必须抓紧和努力,直至战胜艾滋病。

 

  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传播的行为有:静脉注射毒品,卖淫嫖娼,与多个人有性接触,与不知是否已染上艾滋病毒的人有性接触、性行为等。值得注意的是,医务人员若用不消毒的注射器为病人打针,牙科的拔牙钳和其他器械不严格消毒(个体行医、游医)等,也属高危行为。

 

  能够造成艾滋病感染传播的行为称为艾滋病高危行为。主要包括:不安全性行为、不安全注射毒品行为、不安全受供血行为等。暗娼、嫖客、男男性行为者是多性伴人群,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性伴越多,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的机会越多,接触到包含艾滋病病毒的精液、阴道分泌物的机会也多,感染传播的机会就增多;婚外性行为、婚前性行为也是造成多性伴的因素,也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吸毒人群往往很快由口吸发展为注射毒品,吸毒者喜欢聚群吸毒,为了充分利用毒品,经常有交换共用针具的行为和不洁注射行为,针具上带有包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就会造成注射者感染艾滋病,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几乎是100%被感染,目前,我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全国血站进行治理整顿,禁止进口血液制品,对国内的血液制品加强了管理,杜绝了因操作污染可能造成的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

 

      艾滋病高危人群

  艾滋病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群都可易感,但真正的艾滋病易感人群主要为上面所提的五类人群。从年龄上,艾滋病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事实说明90%以上发生于50岁以下的人群,而其中又主要发生在两个年龄组,即2040岁的成人组和婴幼儿组。据从美国对21726例艾滋病的分析中可看出,发病率以中青年为主,2049岁占89%,其中3039岁占47%。在扎伊尔病人中,平均患病年龄为33.6岁,其中3/4的病人在2039岁之间。这说明青少年在艾滋病发病者中居于重要位置。而且青少年艾滋病患者在以前大多为男性,但是统计数字表明女性患者正在增加,男女性别比例已由1985年的41下降到1988年的31,在1987年~1988年间女性患者增加了80%,那么,青少年患艾滋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低年龄组(20岁以下)主要因使用血制品和接受输血而感染。据报导在1516岁因接受输血或血制品患者的比例为72%,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比例则下降,到1719岁降为20%;但是因性行为而染上艾滋病的则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1314岁的9%上升到1516岁的24%1718岁的69%,而2024岁的男性患者中,90%以上是由于性接触而染上艾滋病的,其中36%的患者是因同性恋行为而感染,有7%还有静脉注射毒品史。在女性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异性恋接触(约占44%);其次为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28%),但是在所有女性青年成人的艾滋病患者中,有28%的人其配偶为男性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由于性别、民族或种族的不同,青少年艾滋病的发病率及发病原因也不同。在美国1319岁年龄组中艾滋病发病率男性(18/百万)为女性(4/百万)4.5倍,黑人患者(27/百万)和拉丁美洲人患者(25/百万)分别为白种人(7/百万)3.8倍和36倍。在白人青少年中,大部分(50%)经血制品感染。24%经同性恋接触感染;在黑人中,44%的艾滋病患者经同性恋接触感染,19%因异性关系感染;在拉丁美洲青少年患者中有35%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29%经同性恋性接触感染。与白人相比,黑人和拉丁美洲青少年中异性恋性接触和静脉注射毒品者比例较大,这是因为他们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多。由于患有艾滋病的母亲也可通过胎盘、产道、乳汁传播给出生前或出生后的婴幼儿,因而由患有艾滋病的妇女所生的小孩,也是艾滋病的易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