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人际关系的距离,避免来自熟人的侵害
根据资料显示,大多数性伤害案件发生在熟人之间,这个事实是很难令人接受的,如何能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又不能让学生在与亲友师长的交往过程中出现心理障碍,是困扰着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问题。
进入青春期后,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性别意识逐渐形成,开始出现因性别差异导致的距离感。很多时候,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很容易被亲友(尤其是长辈)依然当做小孩子看待,而导致一些过度亲密的举动,这类亲密动作通常是没有恶意的,但是由于在认知上的不同步,会给女生带来不适感和困扰(这种困扰同样也存在于男生与女性亲友的交往中)。面对这种困扰很多学生选择碍于面子忍耐这种不适感,这种回应方式可能会导致亲友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继续对自身产生影响,如果对方是有意为之,则会纵容对方的行为,将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也有部分学生会在叛逆心理的作用下,以激烈的行为表示自己的不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人际关系距离入手,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过度亲密会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当遇到有亲友对自己过度亲密时,应该怎么办?是碍于面子忍耐和应付,还是应该设法制止?如果选择忍耐,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如果选择制止,可能会造成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能得到一些结论:当遇到过度亲密时,应该设法制止,因为忍耐不仅会造成自身的不适感,而且时间久了可能会造成积累矛盾的爆发,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制止亲密行为时,应该礼貌的拒绝,说明自己长大了,希望对方予以肯定和尊重。在帮助学生处理较为亲密的关系的同时,在不伤害学生感情的情况下,帮助其把可能来源于熟人的伤害消灭在萌芽阶段。
文章来源:
心理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