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1 在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引言)
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是一个极易受损伤和危险的时期,加上现代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各种时尚信息冲击着大学校园,大学生中不安全性行为、意外妊娠、生殖道感染、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性病/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杜建林,2008;李文彦等,2007;曾琳娜,2007;徐芾等,2004)。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归根到底,无非是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信息的科学性和知识不够,以及大学生的性观念逐步开放所致。
从高校大学生获取性科学的信息和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存量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在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目前,我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学校的教育与家庭的教育均在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主要来源中比例不高。和平英、张河川在云南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分析中显示,主要靠学校教育的只占8.0%,远低于媒体(58.0%)的影响力(和平英、张河川,2008),其他的研究结果也大都如此。在校大学生性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他们只是通过中学生理卫生课、报刊书籍、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了解这方面一些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周远忠等,2009;周丽苹、叶世明,2002;荆春霞、杨光等,2008)。在校本科生一般对生殖健康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受孕的基本条件、艾滋病的传播条件等知识也有较好的认知,使得他们有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但是对避孕药的其他作用、副作用、紧急避孕等知识的认知则显得严重不足(王敏、聂绍发等,2009;谷丽萍等,2005)。这就需要在高校进行系统的教学或培训,弥补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不足。
从大学生的健康角度来看,有必要在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不科学、不足够,最主要的表现为大学生各种健康风险的增加。如无保护的性行为、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参见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等(2010)《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报告》,北京、不孕症、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性暴力、贫困以及缺乏经济机会等等。在一项关于大学生避孕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15%的男生和13%的女生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但在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只有16%的人回答他们采用了避孕措施,其中3.1%的被调查对象报告他们曾怀孕过或使对方怀孕过1次或多次(杨珍、蒋欢,2005)。另一项调查发现,第一次性行为时未采取避孕措施者占42.6%,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中有25.7%发生过意外妊娠。大学生发生意外妊娠后,绝大多数是选择人工流产为结局,这对女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王敏、聂绍发等,2009)。可见,从大学生的健康角度考虑,也有必要在高校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从大学生自己的需求来看,有必要在高校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虽然不同的抽样调查得出的结果不同,但无论是在对北京市的大学生(周远忠、张玫玫等,2009)做的调查,还是对上海市的大学生(陈斌、卢永宁等,2009)做的调查,以及浙江省(周丽苹、叶世明,2002)和武汉市(王敏、聂绍发等,2009)的大学生调查,均显示有绝大多数(支持率均在90%左右)认为在大学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同时,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如不同性别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等)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此不做详细讨论。
可见,在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那么在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否可行呢?已经开设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高校,效果又是如何呢?
2 在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
现实可行性与效果(经验)目前,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高校有很多所,如北京大学、吉首大学、中山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其中后三所大学还专门对听课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在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有:师资、教材(或授课内容)、学生情况,以及课时等。由于笔者就读于北京大学,并且曾经对北京大学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状况做过一个简单的访谈,因此下面主要介绍北京大学的授课情况及效果,以供其他高校所借鉴。
北京大学在本科生的通选课(选修课)上,开设了一门《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课程,俗称“三宝”课,被誉为文科生必选的两门A类课程之一,授课老师为理学博士、讲师,曾荣获未名教师优秀奖、北京大学专业技术岗位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支持等多种荣誉,参加多种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发表大量学术论文。
“要选这门课要投比较高的意愿点,或者靠补选的时候用人品刷。”注:引号中的内容为学生的原话。可见其在选修课中的受欢迎程度。这也反映了在高校开展此类教育的必要性。笔者通过曾选修过这门课程的访谈者了解到,“选修这门课的人不仅有男生,也有很多女生。在刚开始上课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心理,但是在上过几次课后就习惯了。”而且“旁听生大有人在。”
课件中说明,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从生物学、生理学角度系统、全方位、科学地介绍人类性知识,使大学生深入地了解自身,并能以科学知识来正确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尤其使女大学生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讲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第二、三讲人类各大系统结构简介(男、女性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功能);第四、五讲性机能的调节、性唤起和性反应;第六讲青春期的发育及有关问题;第七、八讲受精过程、避孕、人工流产和绝育;第九讲性的发育分化、优生和防止遗传病;第十、十一讲性生活、性行为和性功能障碍;第十二讲性疾病传播等。可见这门课基本包含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领域最关注的几大问题,如安全性行为、性传播疾病、避孕与人工流产等。这些也是与大学生最密切相关的。“总之是很有用的一门课,讲的知识还是很实用的。”
北大在授课的同时,还不定期邀请到性与生殖健康领域的专家开展多次讲座,如2009年的“平民学校男性生殖健康专题讲座链接: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09-11/23/content_163029.htm”等。并通过bbs(医学与健康版)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教育,基本上每次版上有性与生殖健康的疑问,都会有很多有医学背景的同学来答疑。同时,这一板块能够匿名发帖,也保护了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打消他们尴尬的顾虑。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各种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以上经验基本可以看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性心理、性生理以及其他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由此降低性病、艾滋病和不安全性行为的风险和发生率。
3 在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
方式与形式(启示)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及家长认为在大学开设性与生殖健康课程会促使婚前性行为增多。但是也有学者研究表明这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Natalie,2006;Kohler,2008)。Dilorio和Anchet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性行为前接受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反而会降低婚前的不安全性行为的风险(Dilorio,1999; Ancheta,2005)。常丽军在辽宁省盘锦市妇幼保健站妇产科的计划生育手术案例中也表明,如果在校期间能够接受较好性生殖健康教育,将大大降低这部分青年非意愿妊娠终止早孕手术发生比率。不仅如此,大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在青少年中起主导作用,以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为突破口,能有效降低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终止手术的发生,带动全社会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常丽军,2006)。此外,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大学生的性观念日趋开放,以学校为基础的性教育不仅不会导致他们较早和较多的性活动,反而可以推迟其性活动开始的时间,这将有利于其保持健康的生活(夏丹,2008)。综合来讲,在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利大于弊的,是值得在高校普遍开展的。结合上述北京大学的办学经验和相关学者的研究,在高校开设性与生殖健康课程可参考以下方式与形式。
3.1关于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内容
除了上述北大的教学经验外,王敏等学者(2009)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不仅仅需要性道德教育,还需要涵盖性生理与心理、生殖与避孕等多方面的系统而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大学生们更希望获得诸如正常性行为、性心理卫生、避孕等更实用、具体的知识或是偏重常识性(如生殖器构造及功能等)的知识(李爱兰,2000;陈斌、卢永宁等,2009)。向大学生提供的生殖健康知识应有所侧重,既要提供避孕、性病防治等实用知识,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也要适当增加如性心理健康、性道德等内容,真正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两性关系(陈斌、卢永宁等,2009)。
因此,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主要包括:性生理与性心理、性道德、安全性行为、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防治等。此外,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根据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以他们的需求开展针对性教育,抓住教育重点,提高教育效果(周丽苹、叶世明,2002)。
3.2关于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形式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是讲座和选修课(魏莎莉、周生建、杨戎等,2002;陈斌、卢永宁等,2009)。因此教育的形式应该以选修课和讲座为主,选修课是系统的学习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之一。相较必修课,选修课有更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同时任课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知识与素养,这样才能保证教授的科学性。
讲座也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因为讲座便于与前沿接轨,对于一个话题更具有针对性,并且比较灵活,不会花费太多时间。适合对之感兴趣或存在疑惑的同学前去聆听与交流。
不过选修课与讲座毕竟比较枯燥,且影响力有限。这就需要以同学间的交流、bbs、分发专业教材或科学读物,以及音像制品等为补充。有助于那些尴尬选课或没时间来听课的同学查阅与学习,也适合选课的同学进行更多地了解与学习,是开设选修课之外的一个良好补充。
此外,大学生还乐意在同学或朋友间谈论与性有关的内容。因此,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同伴教育,也是对课堂教育的一个很好补充,但这必须由合格的同伴教育者来实施(Stephenson JM,Oakley A.Johnson AM.et al,2003;陈斌、卢永宁等,2009)。同伴教育,即可以多人畅谈,又可以一对一倾心交流,吸引、说服、打动受教育者,使服务对象能够接受;学校与医疗保健单位密切配合,计划生育门诊与青春期保健门诊将提供全面性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并设有专线咨询电话,可进行一对一服务;也需要家庭、媒体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常丽军,2006)。如咨询服务、bbs或分发材料等方式。潘绥铭教授也曾提到过,进行性教育不能“一元化”。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更喜欢灵活的授课方式,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更喜欢“讲授+活动+咨询”的参与式互动模式,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咨询服务、多媒体和影像播放等不同手段与方法,将讲授与讨论、主题活动与影像播放、课内与课外的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在师生互动和交流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3.2关于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时间
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越充足,其不安全的威胁越低(见上文)。北京大学也是从大一就开始实施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徐明(2006)也认为应该把课程、报告和讲座学习重点放在大一和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更愿意通过咨询、讨论、参与的方式学习,并运用在他(她)所遇到问题的处理中。
因此,开设选修课的时间可以重点放在大一和大二阶段。而讲座和其他交流则可以顺延至整个大学阶段。
除以上提到的三点之外,任课教师的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授课经验与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授课的效果。高校应建立健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支持网,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全面掌握性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