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女大学生在快乐工作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15

                                                                                                                                                 

                                                      艾滋病女大学生在快乐工作

   朱力亚,中国第一个有勇气公开承认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女大学生。大一时,她遇上了一段浪漫的异国恋情,然而,这段异国恋情却无情地将她推到了死亡的边缘,甚至让她看不到希望和未来。她痛苦、迷茫,想到过自杀和逃避,然而,她选择了公开自己的故事。经历了人生百态,如今,她终于在北京实现自己的白领梦。


    朱力亚,中国艾滋病患者群体中第一个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她在和外籍男友交往中不幸患上了艾滋病。随后,她出版了《艾滋女生日记》。本报于2006年3月8日对朱力亚进行了专访,那时朱力亚的心愿是:“在北京找一份工作,然后快乐地生活。”一年后,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现在已经是某国驻北京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
 
  20日 第24届国际艾滋病烛光祈祷日北京烛光纪念活动如期举行,而朱力亚是此次活动的志愿者。昨天17时,记者在烛光纪念活动现场见到了朱力亚。与一年前相比,朱利亚胖了,脸上洋溢着工作的兴奋,她不断地招呼着参会人员,工作得井井有条。 

    20时许,舞台上出现了三名表演者,他们演绎的是一段关于母婴传播艾滋病的惨剧,编剧正是朱力亚。朱力亚说:“舞台上的故事其实就发生在感染者身边,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的亲人,我和伙伴们希望用故事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珍视。”昨天,共有三段故事出现在舞台上,而编剧无一例外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对于他们来说,写与死亡相关的剧本无疑是对身心的一种折磨,但朱力亚淡淡地告诉记者:“我已经麻木了,早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伤心。”

  初进北京遭遇不顺

  “抗艾滋,反歧视,燃起希望之光”是此次烛光纪念活动的口号,与会者中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有普通大众,他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小小的蜡烛。昨晚,所有人将手中的蜡烛点燃,并拼接成一个大大的红丝带。

   为了号召更多健康的朋友参加这次活动,朱力亚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了邀请,响应者非常踊跃,但朱力亚却比较谨慎:“因为这种活动的特殊性,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个参会者都是友好的,绝不能让某些人伤害到任何一个感染者。”

  从大学时不幸感染艾滋病病毒,朱力亚从最初的恐惧、申辩,到逐渐冷静、坦然,三年来,朱力亚学会了让自己快乐地生活和工作。但让她无奈的是,当有些人听说她的身份时,采取了非常不友好的态度,朱力亚说:“我在北京遇到的第一位房东,不知怎么知道了我是艾滋感染者,马上要求我搬出房子。”

  朱力亚说:“我刚到北京时,被房东赶,后来我的一个好友把我银行卡里的钱全部划走。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吧。”现在,朱利亚的生活顺利了一些,但是对于今后她仍感到不确定,“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愿不要那么倒霉了。”

  艾滋女生快乐工作

  “从去年4月,我就开始在这个单位工作了,薪水足够负担日常的开销。”朱力亚说,每天她都从南城坐车到东城上班,和所有上班族一样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艾滋感染者很难让自己真正地快乐起来,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尽量不去想,快乐地工作就可以了。”

  幸运的是,朱力亚单位的同事们都知道她的身份,但所有人都非常友好地对待这名年轻的女孩,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也不会避开朱力亚。在朱力亚的一篇文章里,记者看到这样的话语:“也许所处的环境不同,对艾滋病的看法、歧视程度也不同,但是我相信,歧视的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的,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与“艾滋女生”面对面:大学生非艾滋高危人群

  作为中国的两位代表之一,“艾滋女生”朱力亚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有关艾滋病的全球青少年论坛。朱力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学生已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是不准确的。

  朱力亚是国内第一个公开自己感染者身份的女大学生,被舆论称为“最勇敢的人”。平时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朱力亚,主动和记者聊起艾滋病威胁大学生的话题:“去年有媒体讲,农民工和大学生已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这话没经过调查,是不准确的。大学生同居现象比较普遍不假,很多大学生在校发生性行为也很平常,但大学生不是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