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第三十五讲青春期健康知识(3)
什么是性征、第一性征、第二性征?
性征是指男女两性在形态、生理、行为以及心理等特征方面体现出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区别。
第一性征(或称主性征)是指与生俱来的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特征。当孩子出生时,生殖器官就能显现出男性或女性,如男孩有睾丸,可见阴茎和阴囊;女孩有卵巢,可见会阴和阴道口。因此,生殖器官是区分男女性别的第一个标志。幼年时期,男孩女孩除了第一性征外,身体其他部分没有明显的区别;在青春期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进入青春期以后,性发育使男孩女孩的生殖器官趋于成熟,这时身体外形出现许多不同的特征,从而体现出男女的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或副性征。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部表现,例如男性肩部放宽、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喉结突出、长胡须、毛发稠密,声音浑厚低沉;女性乳房隆起、骨盆宽大、臀部浑圆,脂肪丰腴、线条柔美,头发乌黑浓密,声音高调尖细等等。经过青春期近十年的发育,小男孩将逐渐长成英俊的小伙子,小女孩则出落为婷婷玉立的大姑娘。因此,第二性征是更能从外形上显现男女性别特点的标志。
什么是性别?
性别是伴随着有性生殖,在生物界同种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的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表现为有雌性与雄性之分,在人类则表现为男性与女性的差异。
性别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染色体性别(即性染色体是XX或是XY),性腺性别(即睾丸或卵巢),激素性别(即雄激素和雌、孕激素),生殖器性别(即阴茎或阴道,以及男女不同的性腺),指定性别,抚养性别,自认性别(亦即心理性别),性角色(社会性别)等。
根据性发育过程的不同阶段,性别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染色体性别:由性染色体所决定的性别称为染色体性别。女性为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则为一条X染色体与一条Y染色体。
2、生殖腺性别:为主要性器官的差别,是判断人体性别的主要依据。即女(卵巢)、男(睾丸)。
3、表型性别:为生殖管道、性腺功能、个体形态及大小、体表结构以及行为等方面的男女差别。即男女两性在形态、机能和心理三个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别。
男性与女性是如何分化的?
胚胎向男性或女性方向发育的过程就叫性分化。人类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人的性别分化正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即女性(XX),男性(XY)。
胚胎的性别是由使卵子受精的精子的基因型来决定的。如果精子携带Y染色体,胚胎将分化为男性;如果精子携带的性染色体是X,那么胚胎便分化为女性。
性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把决定性别的遗传物质传递到胚胎的所有细胞。尤其是传递到一组特殊细胞群,促使它们形成睾丸(XY)或卵巢(XX)。这组特殊的细胞群,通过制造相应的女性或男性激素,确保男性或女性特殊性器官的正常发育,以保证婴儿的性器官与其性别相匹配。
当形成受精卵的精子携带X染色体时,母体内的胎儿形成卵巢并产生雌激素,可以使女婴出生时具有完整的女性性器官。此外,女性胎儿发育还得到母亲血液中雌性激素的支持。雌激素促使胎儿女性性器官的形成,如子宫、输卵管、卵巢、阴道、阴蒂和阴唇,这些器官在青春期之前将保持未发育的幼稚状态。
但当形成受精卵的精子携带的染色体是Y时,由XY信息控制的一组特殊细胞则发育为睾丸。睾丸分泌男性激素,并导致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即形成阴茎、阴囊、前列腺、精囊等,胎儿向男性分化。同样,在青春期之前,这些器官保持幼稚状态。
人类所有器官系统中,只有生殖系统是出生十几年后,才开始发挥其功能,而其它所有系统从一出生就开始工作。也就是说,性器官在出生之前已开始分化,形成雏形,直到进入青春期后才能完全成熟。
此外,性激素也影响胎儿的性心理分化。如果在外生殖器发育的过程中,给女性胎儿充足的雄激素,这时不仅其生殖器的分化出现男性倾向,而且还会对其正在发育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其大脑的性分化。虽然,外生殖器的男性化外观可以在出生后手术矫正,但其男性性心理倾向将对女孩产生终生影响。例如,比较调皮,喜欢与男孩一起从事户外剧烈活动,不喜欢过分装饰的女性服装。不过这种影响的程度有限,不致于引起性角色和性认同的完全反转。在胎儿期给予充足雄激素的女孩,其特点为对事业的报负始终如一,学术成就高,智商高,虽然也结婚、怀孕、生育,但她们对这些事的关心程度远不如对事业的关心。相反,男性胎儿若给予充足的雌激素后,其性心理会有女性化倾向,如缺少冒险性和决断力,不喜欢户外活动,也不易产生对异性的爱。
性激素有哪些?
人类的性别发育,要经过一系列的连续演变过程,此演变过程即为性发育过程。性激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性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三类,后二者合称为雌性激素。雌激素与雄激素在男女两性的体内均可产生,只是他们的分泌量各有不同。雄激素主要由男性睾丸生成,少量由肾上腺皮质、卵巢分泌,是女性体内所含的少量雄激素的主要来源;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及妊娠时的胎盘生成,极少量由睾丸产生,为男性体内少量雌激素的主要来源;孕激素由卵巢黄体和妊娠时的胎盘分泌。
雄激素的分泌是由什么控制的?
雄激素主要是由睾丸合成和分泌,通过睾酮(雄激素的主要成分)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进行反馈抑制,以及对垂体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分泌的反馈抑制来控制。即下丘脑分泌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作用于睾丸,睾丸分泌雄激素,而雄激素可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黄体生成素可促进睾丸合成、分泌睾酮。而卵泡刺激素则在睾酮参与下,促进精子的生成。在非青春期,睾酮分泌的昼夜节律不甚明显,清晨约比傍晚高20%。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约每两小时出现一次脉冲式分泌,特别在夜间尤为明显,使黄体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使青春期性发育及体格发育的完善,以及第二性征的形成。
雄激素的作用
男性体内以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占优势。雄激素对男性性发育的主要作用在于:刺激胚胎期及出生后的男性内、外生殖器的分化、形成和发育,并对男性性功能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在胚胎发育期,雄激素促使胚胎的性器官分化形成输精管、附睾及精囊、阴茎、阴囊等。
青春期男性在雄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与生殖系统的成熟,促使人体各个系统向雄性化方向发展: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肌肉变得发达有力;促进骨骼发育,表现为骨骼粗壮、身体明显长高;使男性头发稠密,眉毛、腋毛、腹毛、阴毛生长发育旺盛;使皮肤富有色素,汗腺和皮脂腺发育旺盛,分泌物增多,面部易长痤疮;促进胡须生长;使喉结明显,声音变粗钝等。男性生殖器官也在雄激素的作用下,形态和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如,出现首次遗精。
此外,雄激素还有刺激骨髓造血的功能。
雌性激素的分泌是由什么控制的?
在青春期前,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的调节,也是由下丘脑、脑垂体以及卵巢组成的调节轴来控制的。主要由雌性激素对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的反馈抑制来调节。
女性进入青春期后,下丘脑约60-90分钟出现一次强脉冲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促使脑垂体大量释放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导致女性内、外生殖器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并促使卵巢周期性地出现一个成熟卵泡,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亦出现相应的周期性波动,形成月经及周期性排卵(标志着女性性功能发育成熟)。
月经周期中,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也受下丘脑-脑垂体-卵巢调节轴的控制,但其反馈调节方式较复杂,简述如下:
1、前次月经过后,血中雌、孕激素急剧下降,反馈性地促进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垂体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释放逐渐增多,刺激卵泡发育和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子宫内膜出现增生期变化;
2、随着卵泡发育成熟,高浓度雌激素反而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产生脉冲式强正反馈调节,进而引起脑垂体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分泌高峰,诱发排卵;
3、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在排卵后迅速下降,排卵后卵巢继续分泌雌激素及大量分泌孕激素,约于排卵后一周出现雌激素的第二次高峰及孕激素高峰,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
4、若未受孕,则高雌激素水平在同时存在的孕激素水平协同下,对下丘脑及脑垂体产生反馈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分泌进一步减少,血中雌、孕激素骤降,子宫内膜也随之缺血、坏死、脱落而形成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