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第五十一讲:性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64

案例分析1

.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

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一、原因分析

  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第一,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

  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

 

 

案例分析2

基本情况:(性心理问题)

  杨某,女,15岁,某中学高一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文静。从初中开始,总想和异性接近,对异性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到了高一,看到别的女孩谈恋爱,内心有强烈的情感冲动,很想找个“白马王子”,但迫于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不敢找。有一天,看到高二一名英俊潇洒的男生后就暗自喜欢上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上课无心听讲,心想着如何给他写信,整日心神不宁,幻想和他在一起的情景。同时,渐渐不愿和同学在一起,唯恐别人将她心灵的秘密“偷”去。学习热情开始下降,成绩也越来越差。家长和老师追问她原因,同学们也用不理解的眼神探询她。她整日深感压抑、苦闷,备受心理挫折的煎熬。

   

一、分析原因

  杨某是典型的性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有:

  1.性成熟。青春期开始逐渐进入性成熟期,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感情,对异性的知识感到神秘好奇,这是自然现象。

  2.青春期神经衰弱。多发于青春期(初中阶段),通常女生多于男生。

  3.单相思倾向。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

该案例中,杨某就属于这情况。

   

二、解决方案

  对于杨某的症状,可以采用以下疗法:

  1.运用疏泄疗法,把杨某的爱尽情表达出来,或向知己、要好的朋友倾诉,取得一些安慰。

  2.运用认知疗法,使其明白性与爱是两个元素,两者常合在一起。此刻请患者学会分解性爱,把爱提取出来。爱一个人并非要共同生活不可。爱是奉献,不像性那样强调结合、“占有”。

  3.战胜自己。激扬个人的自尊自爱,学会把握,驾驭自己。

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它是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甚至知道对方不爱自己,也还要一味追求。

   

三、小结

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1015岁的青少年大多要经历一个牛犊恋时期。从牛犊恋到成婚的这一段时间(现代人大致要有10年之久)称为“性适应期”。这是人生道路上期待、进步、欢乐、困惑、曲折、磨难最多、最大的时期,所有这些感受都可能与性爱有关。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圆满地解决性爱难题,则为人生之大事,是一种良性的性适应。

 

 

案例分析3    

基本情况:(中学生早恋)家三个孩子

   

一、原因分析

某某的情况是典型的中学生早恋问题,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特定年龄身心发展的需要。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的发展,渴求与异性的交往。

2.亲情的需要。某某所在家庭相对孩子多,是个大家庭。

3.被他人需要的需要。由于女孩的母亲多次打骂女儿,运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干涉二人的交往,激发了某某作为男性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女性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了被他人需要的满足感。

4.逆反心理在作怪。由于女方母亲的不冷静,企图在短期内扑灭已燃烧的爱情之火,反而使解决问题欲速而不达,造成两个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

5.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女孩家长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暴露出家长对待孩子早恋问题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这常常给孩子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

   

二、解决方案

1.主动找他谈心。首先,使其认识早恋的危害及中学生不宜早恋的原因。其次,肯定其智力水平和曾经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其建立自信心,努力帮助他树立理想和目标。再次,重新人名他为班干部,充实其生活内容,严于利己,让他多为班级服务,转移他的兴趣爱好,并加强师生沟通。

2.从家庭方面来说,主动找某某家长谈话,要求父母多于儿子做思想、心灵的交流。加强情感沟通,多于学校加强联系。

3.从女孩的角度来说,找女孩做谈话教育。除使其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及中学生不宜早恋的原因外,还应劝导女孩要自尊自爱,培养独立人格,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有依附他人的思想,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并教育其母亲正确对待女儿的早恋问题,多从思想上引导,不可采取“高压政策”。

   

三、小结

要走出早恋的误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2.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3.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淡化,最后消失。

   

   

案例分析4

.基本情况:(中学生情感受挫)早恋

李某,男,16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担任班干部。自从上了高中以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想和异性接近,对异性的一言一行都十分关注,班上有些男女同学谈恋爱对他有一种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影响。几个月前,老师调换座位,女生陈某坐在了他的前方。陈某气质高雅,温柔善良,一举一动深深地吸引了他。李某不知不觉地暗自喜欢上了陈某,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上课时无心听讲,而是老在看前面的陈某;下课时总是走到陈某身旁,希望陈某能够注意到他。有一天,陈某到了李某几眼,并对他报以微笑。从那天起,李某便更加心神不定,无心学习,幻想有一天他们能成为朋友,一起谈心。同时,李某渐渐地不愿与同学们在一起,唯恐打架发现他心里的秘密,学习热情开始下降。他一看书,脑子里就是陈某的影子。他感到很压抑和苦闷,备受心理挫折的煎熬。

   

一、原因分析

李某的情况属于情感受挫问题。经分析,李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有:

1.性意识的萌发。

2.心理的不断成熟。

   

二、解决方案

1.针对李某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向他提出早恋的危害性,以提高他对早恋的认识。

2.详细分析他目前的状况,正确引导他走出困境。

3.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帮助他走出困境。(合理的宣泄、自我安慰法、转移的方法、升华的方法)。

   

三、小结

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各种性生理和性心理反应,克服焦虑、恐惧、烦躁不安、自责、自卑的心理障碍。

2.鼓励并引导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特别注意引导女生在男女生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把握好分寸;教育男同学在欲女同学交往中应该学会尊重、爱护女同学,并着重向学生指出早恋的危害性。

总之,中学生遇到的情感受挫大多是早恋倾向和早恋问题。对待这些问题切不可采取简单的粗暴责备、训斥、惩罚等方式处理。实践证明,对待这类问题采用斥责粗暴、简单化处理,不仅达不到语气的效果和目的,反而还会使事情走向反面。

   

   

案例分析5

基本情况:(青春期体相烦恼)

吴某是一名重点中学高二的学生,中等个头,白暂的脸盘,小巧的鼻子,文文静静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一名喜欢读书的女孩。吴某在初中一直是班级里的小干部,初三直升本校高中,担任学习委员。进入高中之后开始产生焦虑情绪,认为自己长得太胖,一度节食,又一次连续四天不吃饭,导致四肢无力,注意力难以集中,当月月经失调、便秘,下的又恢复进食。为此坐立不安,总感到胸闷、气促、头痛、恶心,以致情绪低落压抑,兴趣下降,多梦,成绩由原来的名列前茅下降到不及格。

   

一、原因分析

吴某的症状属于青春期体相烦恼。吴某之所以产生该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生活环境缺乏交往,对肥胖缺乏正确的认识。

2.自我评价失之偏颇。

   

二、解决方案

吴某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认知领悟能力,因此可以选择认知辅导作为主要的咨询方法。

1.从影响情绪的事件入手,找出影响吴某的不合理认知方式并加以调节,进而在此基础上帮助吴某选择生活策略,使其悦纳自己。

2.让吴某认识到人们的审美观念个不同,人不一定要长相完美,温和的个性、体贴人的特质、甚至于一颦一笑都可能吸引别人。所以,与其花精力烦恼长相,不如多做正面“投资”,如知识、艺术修养、待人处事的诚恳等等,做个有魅力的人。

   

三、小结

青春期体相烦恼是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是由个体青春期身体上的生理变化以及个体对生理变化与环境刺激性质的不正确认知而引起的。在对待青春期体相烦恼问题上应注意:

1.改变错误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的道理。

2.提升内在素质才是真正的资本,指导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可以多开展一些团体训练的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