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25

                 恋爱

    一对异性之间发生爱情建立爱情直到结婚的过程这是恋爱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国外的著作中一般只用“爱情”和“爱”这样的字眼而在中国习惯于用“恋爱”这个词爱情帮助人们理智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活伴侣所以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修养

  恋爱与社会生活 长期以来恋爱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美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激烈争论的问题这是因为恋爱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人的教育和人的社会心理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关于人类的恋爱和道德的观念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男女的性爱和生育的本能是爱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本质社会生活的辩证法是深刻而复杂的要全面科学地研究恋爱问题应该从观察人的生物本质开始并以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据来分析人类恋爱的社会过程只有揭示两性的秘密才能进入对男女恋爱的高级精神领域的研究自古以来就产生了歌颂性爱的自然主义和禁欲主义两种截然相反的哲学观点

  恋爱的过程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性情感恋爱是一种过程是爱情的主要存在方式之一日本学者泉宇佐等把恋爱过程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①体会到性的魅力青春期的男女性意识已经觉醒他们情不自禁地开始关注异性表现为自己对异性的兴趣同时也希望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于是青年人变得愿意与异性接触和交往对于青年人来说异性的面容身材声音等任何有关信息都有一种说不清的巨大魅力对异性的魅力的感受一开始是宽泛的无确定对象的在心理学中称为青年期的“浪漫的恋爱期”例如青少年中的“追星族”现象就常表现为对异性歌星影星或其他社会名人的魅力的迷恋后来才会集中在某一个异性对象的身上他或她就会时时思念希望与自己所喜欢的人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初恋”对异性的性的魅力的体验有其主观性反映着一个人的恋爱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格特征等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原因所在②想象期青年人被某个异性所吸引便会浮想联翩由于种种外界条件局限或是一时还没有机会直接接触就会不断在自己内心猜测揣摩和设想尤其会想象对方的兴趣人品性格家庭对自己的态度等也会更多地想象如何接近对方以及如何寻找机会和见面的具体方法可能的后果等在这个阶段既不了解对方的态度本人也还未进入角色是处在“漂浮不定的恋爱阶段”如果以后仍没有机会与对方接触则可能出现三种后果:一是情感转移或淡化;二是陷入“单相思”心绪不宁倍受折磨;三是埋人心底而长久难忘③发生爱情根据现代青年异性之间相互交往的特点一对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的男女一般首先要通过集体或小组的交往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而逐渐离开群体的活动发展为一对一的约会发生爱情的标志就是表白爱情中国青年一般多是男性主动地向女性表白;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开放女性主动向男性表达爱情的情况也在日益增多另外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美好的文化传统许多青年也喜欢以含蓄的方式表达爱情例如从对方的眼神态度言谈举止或是通过写情书互赠信物而双双坠人爱河④确立爱情关系在这一阶段一对青年男女经过相互的深入了解和认真的思考后决定确定恋爱关系即进入热恋阶段明确了恋爱关系后恋人们的心情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原来那种急切期待焦躁或单相思式的想象代之以喜悦兴奋甜密甚至得意的心情热恋中的青年人容易产生嫉妒猜疑对对方不信任等复杂的心理这主要是由于青年人自己缺乏自信心生怕失去心上人而又未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恋爱关系尚不巩固⑤结婚恋爱健康发展的最后结果必然是结婚结婚是取得社会法律承认的家庭形式结婚把一对男女互相爱恋的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