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爱包括哪些方面?
爱是一种喜欢被爱对象、希望亲近被爱对象的心理体验。学者们将爱分为不同种类,但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是将爱分为5种类型:
(1)血统爱,有血缘关系者之间的爱,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2)性爱,两个人(多数是异性)之间的亲昵行为,如夫妻之间的性爱;
(3)敬爱,对有良好素质或杰出表现的人的敬重,如学生崇敬老师;
(4)抚爱,长者对幼者或强者对弱者的一种怜惜或关怀,如邻家伯伯或大妈喜爱隔壁的小孩;爱心人士关爱着福利院的孤儿等。
(5)友爱,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非性爱的亲近,如好同学、好朋友和好邻居等。
大多数同学能够将这些不同的爱区别开来,这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因为除了友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性爱之外,其它的爱是不能随便与性爱混淆或当成性爱的。比如,与有亲近血缘关系的人有性爱就称为乱伦,是违法行为,小学或中学学习期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如果有性爱关系,老师就触犯了法律。
恋爱与爱情
我们经常说的爱或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情爱论》的作者、保加利亚论理学家瓦西列夫认为爱情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与精神享受的这种综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互相倾慕和交往之情。”
由此可见,恋爱是获得爱情的一个过程,即“男女双方以性爱为驱动力的交往。”一般说来恋爱不只是个体性需求的满足,而是男女双方之间情感的交流,为彼此的进一步交往提供了条件,为长期相处或婚姻做准备。
恋爱过程的五个阶段
恋爱的过程是人为区分的,目的是便于对恋爱中的每一个阶段会有什么样的问题进行分析或指导。日本学者泉宇佐将恋爱过程分为5个阶段:
(1)性魅力体验。青春期的男女,性意识已经觉醒,他们开始互相倾慕,异性的各种信息都具有巨大的魅力。对异性的青睐一开始是宽泛的,不具体的,对同学、朋友和影视明星的喜爱都属于这种情况,这其实是一个早期恋爱过程的萌芽。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化,男女之间的情感开始具体化,逐渐将焦点聚在一个人身上,这就是初恋的开始。
(2)想象期 青少年被异性所吸引,并会浮想联翩,甚至夜不能寐。由于时机不够成熟或条件不具备,只能将爱隐藏在心中,等待机会或进行努力。这种情况属于非稳定的恋爱阶段,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接触机会,就会出现三种结局。一个是情感转移或淡化,很多人用“天涯何处无芳草”聊以自慰;二是成为单相思,自己偷偷地苦恋着对方,非她不娶或非他不嫁,将痛苦留给自己;三是将情感珍藏在心中,羞于吐露心曲,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握着老同学的手,酸甜苦辣啥都有,只恨当年没开口”。就是这种人到了中年与原来的老同学相聚时后悔不已的真实写照。
(3)发生爱情 它是指在相识的基础之上,经过进一步的相互了解,彼此能够接受,并且表白爱情。一般是男性主动表达爱情,当然也有人含蓄地为女性购买一枚戒指或一些定情物,用来表达心声,如果对方欣然接受,那么就等于接受了求爱。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女性大胆而主动追求男性的现象也逐渐增多。
(4)确立爱情关系 在表白爱情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爱情更加巩固,从原来的等待或焦躁不安转变为热恋,伴随着喜悦、兴奋和甜蜜。所谓订婚多数是这个阶段。
(5)结婚或失恋 恋爱健康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结婚。当然恋爱过程的不顺利可以在任何阶段结束。失恋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有很大的可能性,失恋既是恋爱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失恋的原因很复杂,具体可以分为来自外界和来自男女双方自己。有时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虽然人们经常将失恋看成是一种恋爱的失败,其实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很多人失恋后找到了更为理想的伴侣,他们还为当初的失恋而庆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