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的心理效应与应对方法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爱情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可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是幸运的。现代人初恋的成功率很低,很多人是经过一次或几次恋爱的失败才真正找到爱情的归宿。应该说,失恋是恋爱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失恋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自己喜爱对方,而对方已经不喜欢自己,并且提出分手,这是被动失恋,自我感到痛苦万分;对方喜欢自己,而自己不喜欢对方,提出分手,这是主动失恋,痛苦相对较轻,有时可能会为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感到忧虑。受到外界的干预而被迫分手,如双方的父母反对,都属于被动失恋,都是痛苦的。初恋阶段分手,痛苦程度较低,热恋之中分手,痛苦程度较高;有了性行为分手,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最大,尤其是女性。
德国大诗人歌德曾写过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故事大意是: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夏绿蒂的姑娘。后来维特没有得到心上人,失恋后便饮弹身亡。该书出版后非常畅销,很多青少年失恋后甚至模仿维特自杀方式。歌德看到这种情况,内心十分不安。四年后该书重印时他特地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为什么此中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呦!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声名;
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
做个堂堂的男子,不要步我的后尘!
实际上,这首诗也是歌德自己失恋过程的真实写照。他曾想到过自杀,后来战胜了自己,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医治心灵的创伤。维特的作法是一种逃避现实、追求精神解脱的愚蠢方法,是生活中的懦夫、幼稚的笨蛋。
失恋的人有这种表现的不少,当然多数没有达到自杀的程度,有人称为 “维特效应。”
残害自己以给对方带来痛苦或终生独身以使对方产生内疚感的做法也是极端错误和幼稚的,这种用折磨自己的方式来报复旧日恋人,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既然已经不相爱了,那么这种以往的“爱”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其实没有任何必要为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而烦恼,应该为识破或摆脱这样的人而高兴才对。
我们现在很多人相信恋人之间是要有缘分,不管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但是用它来安慰自己的和恋人分手却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方法。所以当你失恋以后,就要学会告别过去,相信属于自己的爱人就在前方等着你,就看你是否能够继续寻找下去了。
生活属于自己,要有追求新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