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4日“情人节”前夕本文作者以北京大学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对北大学生恋爱中的经济及消费观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学生的恋爱经济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将以文字形式描述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
恋爱消费
所谓恋爱消费,是指因发展和维系恋爱关系及在恋爱的过程中为满足双方恋爱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而产生的消费。根据上面对于消费类型的划分,恋爱消费显然是一种“基于欲望的消费”,更多是为了满足情侣情感的需求。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共收获213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34人,女生79人;有过恋爱经历的114人,没有恋爱经历的99人。
1.花费分担
1)假设你恋爱后每个月的生活费为2000元,个人日常所需1200元,剩下800元你会分配多少给恋爱?" 在这一题上,男女的选择存在差异,60%男生愿意将800元中的大部分(超过50%)分配给恋爱,而女生仅有约30%愿意分配400元以上给恋爱。
2)在“恋爱应该由男生掏钱包”这一观点上,男生的平均分(3.28分)也明显高于女生(2.34分),说明男生更加认同这一观念。而在实际生活中,90%左右的受调查男生承担着约会50%以上的开销。
3)恋爱后,男女的消费均有所增加,但男生的增加幅度要稍高于女生。
4)绝大多数无恋爱经历的女生,倾向于父母不为自己提供额外的生活费。
5)在众多学科中,理学部和信息与工程学部的学生更倾向于让男生掏腰包。
2.经济条件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是否有过恋爱经历对男女对彼此家庭经济的在意程度也存在影响。
有过恋爱经历的人,在开始恋爱之前,男生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能力多于考虑对方的家庭经济能力,女生考虑对方的家庭经济能力多于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能力;
没有恋爱经历的人,在开始恋爱之前,男生对于自己的家庭经济能力会比较在意,而女生对于自己和男方的家庭经济能力都比较在意。
原来自己单身的理由不只是因为长得磕碜!
3.家庭赞助
1)在“大学生是否愿意家里提供额外的生活费来支持自己谈恋爱”一题中,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家里提供额外的生活费。 2)在实际情况中,一半以上受调查的恋爱中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为其提供了超过原来生活费四分之一的额外生活费。 3)多数同学对增加的恋爱消费还是可以接受的。
4、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总结出大学生恋爱消费的特点包括:
1)消费增加,恋爱后男女双方的平均消费水平上涨,几乎每一次约会都会产生一定的恋爱消费;
2)存在性别差异,多数男生认为恋爱中应该由男生掏腰包,并在实际生活中承担了更多花费;
3)考虑家庭因素,男生更多考虑自己的家庭条件,而女生会同时考虑双方的家庭条件。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你的恋爱消费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