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的婚后生活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30

 

末代皇后的婚后生活
日期:2007-06-02 
 

  婉容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也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她1905年出生于内务府大臣荣源府内。1922年,婉容因其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被选入宫。据说婉容的当选为皇后并不是因为她的美丽与多才,而是因为皇帝溥仪随手在她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圈,同时也就圈定了她凄苦的一生。与婉容同时入选的还有另外一个少女——文绣,但是由于文绣家族势力没有婉容家大,所以文绣只能成为皇妃。然而现在看来,婉容的幸运当选却正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
婉容婚后在储秀宫生活了将近两年,她到底是怎样一位女士呢?有人说她"大有明星皇后的资格",这似乎并不夸张,因为她不但有皇后的身份,而且有超越清朝历代皇后的表现,特别是她西方化的思想倾向。正像一位美国人对婉容所作的评述:"虽然出身贵族之家,她的父亲却改营商业。她是一个满洲美女,她和皇帝在思想上很对劲,而且也像他一样,受过西方的新式教育,也取了一个外国名字叫伊丽莎白。"
起初溥仪给婉容延聘两位师傅:一位是美国费城牧师的女儿马修容,另一位名叫英格兰木。她们显然都与婉容在天津念书那个教会学校有关,是婉容自己物色的人选。不久,伊莎贝尔·任萨姆女士也被聘到宫里来了,她与婉容也是旧相识。她们不但教授英文,也讲授文学、历史、艺术及世界各地风物知识。
  婉容深受师傅们的影响,和她们相处得很好。婉容的英文学得很不错,不但能用英语讲话,而且能用英文写信。她在宫中用英文给溥仪写过大量的短信。这一对年轻的皇家夫妇,同处深宫之中,每天见面,却还要用英文通信,其信的内容当然可想而知。婉容给溥仪写英文短信的时候,落款总是用溥仪给她取的、与英国女王相同的名字:伊丽莎白。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婉容也读过一些书。据在储秀宫伺候婉容起居的太监赵荣升讲,清宫里的寡妇妃子们每天生活都很无聊,平时闲得慌就练练字、绘绘画而已,婉容年轻,还常常看书,对写诗填词也有兴趣。溥仪出宫后人们曾在储秀宫发现婉容的若干作品,其中有两首词作:
人言相思苦,我言相思悦。思虽苦,心还慰,只有单思无了时。采莲莲花开,君王卧病帐不开。采莲莲叶长,桶役宫人来逞强。采莲莲结子,桶役宫人炊豆子。太不良,太不良,赛虎狼,赛虎狼。黑心肠,黑心肠,无法偿,无法偿。狂风扬,狂风扬,天地昏暗日无光。
桃花宫,桃花院,桃花院内桃花殿。桃花殿,桃花帘,桃花帘内桃花仙。桃花面,桃花面上桃花癣,桃花玉蔓桃花衫。桃花口、气如兰,桃花齿,似叶烟,桃花唇、似血盆,桃花媚舞桃花殿。

  第一首,原词无题,系闺中相思之作,像一首朗朗上口的民歌。从内容看,可以品味出作者那种难以压抑的愤怒,这愤怒显然来自于不正常的婚后生活。第二首,原题《桃花歌》,用拟人的手法,宣泄了作者在情场角逐中的心情。她妒忌的对象,讽刺、挖苦的对象,就是淑妃文绣。
在溥仪的历史档案中,尚可找到婉容的手迹,大多为钢笔写下的中、英文书札以及诗文作品和日记等,也有少数毛笔小楷字迹。语句文白相间,但错别字不少。书法尚可一观,只是没有找到她的绘画作品。据说她也和溥仪一样,能绘几笔画。她与宫内外的画家亦有交往,美籍华人女画家杨令,当年曾进宫为婉容"写真",留下一幅末代皇后的肖像图:婉容站在山水屏风前的地毯上,凤冠凤袍,全副旗人装饰打扮,显得高大、端庄和美丽。到天津以后婉容还专门聘用了绘画教师。

  婉容在清宫的那两年常见外宾,这或许可以说是她的一桩正经事。庄士敦和任萨姆扮演了中介人的角色,他们把一批又一批金发碧眼的先生、女士带进紫禁城,并介绍给早已丧失政权的中国皇帝和皇后。
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清宫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些传统的东西被洋味儿的东西取代了。比较起来,在天津长大的婉容,西化程度更甚于圈在紫禁城内的溥仪。她不但常给溥仪写些抒情的英文短信,而且教会了溥仪吃西餐。
西餐,当时称作"洋饭"。作为中国的帝王,溥仪完全不懂这"洋饭"的"进"法。他在《我的前半生》一书里回忆第一次吃西餐的可笑情形说,他让太监到六国饭店去买西餐。店里问:"要买几份?"太监说:"反正多拿吧!"店里要派人来摆放餐桌、刀叉并布菜,太监说:"那怎么成!你们可不能到宫里去,我们自己摆!"好啊,大碗大碟摆满了一大桌子,菜多得出奇。溥仪看见一碟黄油,粘糊糊的,不知道该怎么个吃法,就对太监说:"你们尝尝!"他们吃了一口连声说:"太难吃了,太难吃了!"溥仪还记得,汤是用乌龟做的,也很难吃。正是婉容把溥仪从这个水平线上,教到会吃、爱吃,直到特赦以后还很喜欢西餐的程度。
溥仪这样回忆了婉容向他传授西餐知识的情形:"结婚后,有一天我对我那一妻一妾--婉容和文绣提议道:'我们今天吃洋饭好不好?'当然她们都是极端赞成的了。于是就如法炮制,和上次一样,把多得惊人的西餐端来摆满一大桌子。正要举箸来吃时,婉容见状似乎是吃了一惊,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这样吃法太老赶了,应当每人一份地分盛在盘子里吃!于是就由分盛汤菜起一直到怎样使用刀叉等,都做了技术上极其生动的说明,并做出了极富自信的实际示范动作。我固然觉得被这种技术问题束缚得很别扭,但从那次起就逐次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而学会了吃西餐的全套本领。"
  像婉容这样一位讲英语、吃"洋饭",在西方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贵族千金,怎么能够受的了宫墙的禁锢呢?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她和溥仪是有共同语言的。于是他们想方设法,要从自己狭窄的生活中走出去。

  溥仪回忆那段历史时说:"这时我已渐渐对于那种'宫廷小圈子'生活感到厌倦,总想看一看'紫禁城'外的新鲜景色。但由于'陈规旧矩'处处拘束着我,有一次我的老师陈宝琛病了,我便以堂堂正正的'探问师病'为理由,尝到坐汽车走大街的'快乐滋味'。于是我就一步一步地试探着扩大访问的范围,如探望我的父亲以及我的叔叔等等,最后则把范围扩大到游颐和园和玉泉山了。当然我的每次出门,都得编成一列几十辆的小汽车队,并且每一次的开支也是大得惊人。
但是我不去管它,目的不是开开眼界么,达到了这种愿望,便心满意足了。最滑稽的,是有一次我赴颐和园时,曾命司机把汽车加速开驶,在我屡次催促之下,竟达到每小时60至70公里的速度。这时可把随我出游的内务府大臣绍英老先生给吓坏了,据说吓得他在车中紧闭双目,双手合十,高声大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止。"
  溥仪的回忆大体上反映了当时的心境。溥仪大婚后,出宫日渐频繁,而且每次必携一后一妃,恐怕不能说这与婉容无关吧。关于溥仪与婉容双双出宫的消息,也在社会上时有流传。从当年的旧报纸上可以找到许多报道,也能够反映皇帝和皇后宫廷生活的一斑。
1923年6月3日《大公报》登载了《溥仪夫人省亲》的消息:"昨午,北京地安门大开,道旁围立多人,军警鹄立,带缨帽者幢幢往来。闻系溥仪夫人于是日午间赴西城帽儿胡同荣邸省亲。午后四时还宫。故提署、警察两方,派有军警多名,以资保护也。"
在紫禁城的两年中,溥仪对婉容还是比较信任的。这从建福宫失火后溥仪要婉容为他守夜一事可看出来。1923年夏初,溥仪为查明珍宝失盗缘由,下令清查库存珍宝。偷盗约太监们为销赃灭迹,便放火烧掉了建福宫和附近十几座楼台亭阁。此时宫中又出现了太监报复伤人事件,溥仪想到平时他对太监的残暴,怕他们对自己行凶报复,就想挑一个可靠的人来为他守夜,挑来挑去挑上了婉容,他让婉容整夜守护在养心殿内为他壮胆。这段时间,两人感情还是融洽的。
  婉容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皇后.每当地看到报纸刊出穷人挨饿或无钱救医、无力安葬的消息时,自要派人送去几元几十元。据1923年2月12日《事实白话报》载:一群由穷苦无告者组成的"北京临时窝窝头会",一次就收到皇后使者送来的600元大洋,婉容的行善乐施在京城是出了名的,不少人为之感动,可以说她俨然是还扮演了慈善家的角色了。
表面看来,这时期的婉容悠闲快乐,其实她内心里面十分苦楚,接近她的人发现她时常愁眉不展,她的贴身太监孙耀庭曾回忆道:"起先皇后的脾气挺好,皇上常到她屋里来,可是很少在她屋里宿夜,只是说会儿话,玩玩就走;后来。皇上来的次数少了,她的脾气也变得不太好,有时候在屋里绣着花就停下来,面壁而坐,半天不吭一声;每当这时,我们就得格外小心侍候。可见,婉容虽在宫中有令人羡慕的高贵身份,却不能象平民百姓那样享受夫妻之爱和天伦之乐,在这种虚伪无聊的环境里生活,婉容内心感到郁闷,在某些人的引诱之下,她染上了抽大烟的毛病,每顿饭后都要吸上几口.....

尽管婉蓉是宣统的正宫娘娘,但是她从来没有得到过溥仪的一点爱情。自从1924年11月5日溥仪和婉蓉被赶出皇宫以后,先后住于什刹后海的载沣(溥仪的父亲)北府和日本使馆,后来,经过罗振玉和日本公使的策划,到天津又生活了七年时间。虽然婉蓉在天津没有像北京皇宫里的那般雍容华贵,但是,她却得到了在北京所没有的自由,她利用溥仪以前从皇宫里盗出来的文物所变卖的金钱,进行着无止境的挥霍,她个人每个月以一千元的惊人数字,购买大量上好的奢侈品,像钢琴、收音机这些在皇宫里也没有的东西,这时她有了,有时她还穿上奇装异服逛马路、进戏院,然而,这时的婉蓉仍然处于“摆设”的地位,这些物质上的享受,都不能掩饰她内心深处的空虚。正像溥仪后来所认为的那样,由于她的虚荣心理,过分“看重了自己的‘皇后’身份”,使她“宁愿做个挂名的妻子,也不愿丢掉这块招牌”。

  1934年3月1日,随着溥仪在长春举行的伪满洲皇帝的“登基”大典,婉蓉也恢复了皇后这一名分。自从1931年文绣在天津与溥仪离婚以后,婉蓉曾经高兴地多少个晚上睡不好觉,她幻想过从此天神会降福给她,“龙颜”会对她有所新爱,可是,她哪里知道,这个时期的溥仪,每时每刻所想的都是复辟、亲政,他哪还能顾及到婉蓉这个他根本就没有感情的人呢?由于政治地位的潦倒和淑妃离婚给他造成的苦恼,溥仪很少言语,很少和婉蓉说话,也根本不去关心她的生活。婉蓉失望了,她幻想的幸福生活吹了!于是她到处寻找安慰,没有;寻找刺激,找到了。她染上了吸烟的嗜好,并和她的仆人———“内廷”的随侍齐治中发生了两性关系。最初还是秘密,没有任何人知道,可是待婉蓉的肚子大了之后,就再也捂不住了。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溥仪终于知道了这一丑事,“龙颜”大怒,他气愤极了,可是,这件事偏偏出在帝王家里,假若声扬出去,就会对他自己的皇帝声誉有所影响,便密令对她严加监视,在暗中给以掩盖。婉蓉从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心中更加苦恼,郁郁不乐,一蹶不振。

 苦闷、无聊的皇宫生活,使婉蓉越发失望,吸一般的卷烟已经满足不了她的要求,又开始了吸食鸦片。据记载,有一年“内廷”给她购买的各种卷烟多达三万零四百三十支,按三百六十五天计算,婉蓉每天平均需要吸上八十三只才能吸完,而实际这时的婉蓉早已赖于大烟,卷烟已经勾不起她的瘾虫了,这些卷烟多半被她赏给了她的太监和其他仆人。由于她每天用吸食大烟来麻醉自己,终于精神失常了,她头不梳、脸不洗,乍看上去就像活鬼一样。为她专门烧烟的太监赵荣陞,往往要跪着服侍她二十多分钟才能烧光一次烟,她每顿饭后要吸食八口,每口就是一个烟泡,一天二十多个大烟的毒剂,对她身心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她病弱不堪,濒于潦倒。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至此,伪满洲国彻底垮台。溥仪在飞往日本途经沈阳时,在机场被俘后押往苏联。婉蓉从临江县大栗子沟的矿务局长往宅里,又去往吉林,第二年(1946年),这位年仅四十岁的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历尽了生活中的种种折磨和战争的灾难,最后病死在图们。(资料来源<正说清朝十二后妃>中华书局出版)

关于本站

心理乐(xinlile.com)分享心理健康知识,常见心理疾病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心理医生考试资料,心理咨询案例,心理学百科知识。
Copyright © 心理健康 | 标签阅读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或咨询可通过如下方式:

QQ:23467321

微博:weibo.com/xxx

微信:qq23467321

关注我们

心理健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