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现在有些孩子心里承受能力太差,不能受挫,究其原因,我想说说身边的小孩的成长过程,小孩从出生甚至准妈妈怀孕开始,胎教的一部分就是准妈妈的父母,公婆以及全家人都要围着孕妇转,包括吃穿用和日常生活,有的甚至把工作都要次之,这些对于二三十年前的人是做不到的,久而久之,孩子从胎教就享受着唯我独尊。
出生后就更不用说了,几个老人,有的甚至雇佣住家保姆,都来围着一个孩子的生活起居来安排其他事。孩子不能有一点儿磕碰,每天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在没有一个“不”的状态下,任性的习惯,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也就自认为可以在家里很多事情上说一不二。
随着慢慢长大,上幼儿园还好,上学就是个难题。哪儿有几个孩子会主动去学习?爱学习胜过爱手机?而家长这个时候就会和孩子产生分歧,家长的理念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孩子不这么想,尤其到了青春期,要么学坏,要么抑郁,都是常见的现象。
中学生期间,是人生观逐渐形成阶段,逆反心理非常容易表现出来,很多孩子都是在这个阶段,情绪波动,对学习没兴趣,和家长也是一言不合就翻,更有甚者,性格内向的孩子,开始焦虑,久而久之变成了抑郁。
所以,我认为家长应该正确和孩子沟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要求,而不是一刀切,不是大多数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只要是身体心里都健康,长大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好。
不要把自己曾经没实现的都压在孩子身上,一个人成才需要的是智商,成人同样需要情商,想想自己本身的智商和情商都会遗传给孩子,所以,要切合实际,让孩子健康成长,随时关注孩子的平时表现和举动,健康才是第一位,尤其不可忽视心理健康,因为真的抑郁了,治疗时间会很长,也不是一个孩子的事,影响到整个家庭,以及孩子的未来人生。
家长更多传输给孩子正能量吧!从细节上多关心,多理解,抑郁不是突然发生的,但确实很隐匿。
标签: 青春期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