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随着《盗梦空间》的热映,催眠再次被很多人提起。我想,大家对于催眠的神秘感会因此而增加。在这里我依旧要告诉大家,催眠不是睡着了,它和盗梦空间里熟睡的那些朋友的状态不甚相同。 ---www.xinlile.com
催眠治疗师:催眠真的那么安全吗?
我们在电影作品中看到很多利用催眠达到某些目的的情节,例如《双雄》当中郑伊健扮演的那个角色就是进入了对手黎明扮演的催眠师,设计的催眠状态而完成了一些打死他也不会相信是自己做的一些事情,还有电影《无间道》当中刘德华和陈慧琳那场黑社会老大和自己的心理医生催眠那场戏,等等都为我们展示了催眠的神奇功能。不过这些都是被艺术升华了的催眠。它很难会达到如此境界。
不过,催眠也不可小窥。在我们的生活中,催眠不仅运用在心理治疗当中,也被个别的坏人犯罪分子运用到犯罪当中。
我所知道的催眠犯罪案例中最骇人,也是最出名的要数海德堡事件:1934年,迈尔医生介入了一起案件的调查,他的病人是E夫人,这一查就查出一件无论在犯罪史上或催眠史上都十分罕见的特异案例。
在排出了E夫人身体没有器质性病变之后,也通过精神诊断排除了E夫人精神病可能。而在询问她的时候,E夫人根本想不起来关于犯罪分子的任何细节和信息。但是E夫人没有记忆力问题,所以迈尔医生断定她受了催眠术暗示的控制。
案件内容很离奇,这位妇女在接受了催眠后不仅和给他催眠的贝尔根医生发生性关系,更在催眠作用下去做妓女,并将所有收入都上缴,并且还从自己的存款中拿出很多钱给贝尔根医生,最后,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个一直睡着的女人,贝尔根医生还下指令要她谋杀自己的丈夫,直到第六次失败后这位女士的先生终于有所察觉而报警。并且,在最后几次谋杀丈夫的催眠过程中贝尔根医生意识到由于多次失败带来的威胁,也曾下指令让这位女士自杀,不过还好这位女士运气不错,也让贝尔根的指令失败了。
因多次的谋杀和使其自杀失败,贝尔根医生感到自己非常危险,再次暗示E夫人会遭受可怕的痛苦死去。E夫人决定跳火车自杀,又亏得车上认识一个老大娘,经多方劝慰,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当E夫人向贝尔根医生诉说丈夫对自己经常同一个不了解的人接触感到嫉妒和苦恼时,贝尔根医生继续劝她自杀,E夫人决定跳莱茵河,这时正好女佣人来了,投河未成。
1936年5月,贝尔根医生被判十年徒刑。
中国的贝尔根医生,只不过没有医生执照,不过是在你面前抖抖手绢然后你带他去取钱,拍花子呗。中国的贝尔根聪明,不会只对一个对象下手。催眠是一个短期行为,不会持续很长久,贝尔根这种认准一个就吃到底的一根筋比较少见,也不聪明。
催眠秀的可怕之处和谨慎原因。可怕,催眠师在台上对一个人进行催眠的代入和带出,但是台下的朋友如果没有被带入,那就看看热闹,如果代入也被顺利全部带出固然好,但是如果没有被完全带出,那么她脑部残留的一些信息碎片在接下来的一两天内会有可能重新影响她的行为,万一发作的时候开车或者取钱,那就麻烦大了。
催眠是否真的是我们避之不及的一个事情,万一哪天不留神让人催了办坏事咋整?我认为大家到不用过于担心自己随时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会被催眠,毕竟生活中像贝尔根医生这样的高手还是罕见的,而且我们也不是生活在1930年,你的智力、知识、意志还有定力应该也比一个80多年前的家庭妇女要强悍的多。
理论上来说,催眠其实大部分都是自我催眠,而催眠治疗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催眠本身是不会引导你做出和你自身价值观相悖的事情,也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换句话说,要不你就在意识当中是有暗合催眠师意图的想法,要不就是催眠师下达的指令是很巧妙的,比如说,当贝尔根医生想要让那位女士自杀,他使用的催眠方法是让这位女士清楚的知道自己将会遭受可怕的痛苦死去,为了避免遭受这么可怕的痛苦,那我们如何?就是走在痛苦前面。
十一热播的《风声》中,英达老师扮演的那个角色最后就是在催眠状态下走在了巨大痛苦到来的前面。
如果催眠指令没有那么处心积虑,催眠师如果想用催眠套取你的账户密码和隐私的信息是没有可能的,因为我们人的本能需求当中安全感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它会自然的在潜意识当中充当你的防御者。
(文/高柏燕谊 | 来源/心灵花园)